蔡桂蘭 陶志芳
·護理園地·
“5E”康復干預對老年卒中患者照料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蔡桂蘭 陶志芳
目的 探討“5E”康復干預對老年卒中患者照料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老年腦卒中患者,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主要照料者100名,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照料者及被照顧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康復指導及教育,試驗組照料者及被照顧的患者采用“5E”康復干預,以SF?36中文版生活質量量表作為健康狀況調查問卷,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作為照料者焦慮和抑郁癥狀評估。 結果 病程3月時2組照料者SF?36中文版生活質量8個維度中生理功能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各項因子的得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卟〕?月和3月時,2組照料者SAS、SDS評分比較,試驗組較對照組有顯著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結論“5E”康復干預能明顯緩解照料者的壓力,提高照料者的生活質量。
“5E”康復干預;卒中;照料者;生活質量;老年人
目前我國腦卒中年發(fā)病率為120/10萬~180/10萬,死亡率為60/10萬~120/10萬,而在病后存活的600萬患者中,殘障率高達75%[1]?;颊叩母咧職埪屎吐圆〕蹋o其家庭和照顧者帶來了嚴重的精神心理和體力壓力。照顧者長期過重的負擔不僅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而且影響照顧者的生活質量[2]。因此為老年腦卒中患者尋求一種科學有效的康復模式干預對促進患者疾病的全面康復和提高照料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將100例老年卒中患者照料者隨機分為“5E”康復干預組(以下稱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康復護理及教育,試驗組采用“5E”康復干預,以SF?36中文版生活質量量表作為照料者健康狀況調查問卷、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作為照料者焦慮和抑郁癥狀評估。在干預1月、3月后評估2組照料者各項指標評分情況,以了解“5E”康復干預對老年卒中患者照料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期間入住我科接受治療的所有符合研究的老年腦卒中患者照料者100例?;颊呷脒x標準:(1)符合腦卒中臨床診斷標準[3],并經CT或MRI證實;(2)患者年齡>65歲;(3)發(fā)病前日常生活活動完全獨立;(4)患者目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失語,肢體癱瘓等表現(xiàn);(5)無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排除各種嚴重臟器疾病、外傷、腫瘤等。照料者入選標準:(1)知情同意;(2)年齡18~70歲;(3)照顧時間≥4 h/d,持續(xù)照顧時間≥3月。排除有聽力、智力缺陷、精神病史、患各種嚴重疾病及拿薪酬的護工。本研究干預前2組照料者照顧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基本資料及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照料者年齡、性別、職業(yè)、收入以及家庭生活條件、學歷層次等基本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除常規(guī)藥物治療外,對照組照料者及被照顧的患者采用常規(guī)康復指導及教育,護士進行隨機指導,患者出院后自行康復,醫(yī)務人員不再干預。試驗組照料者及被照顧的患者在康復治療中引入5個E的康復理念,采用“5E”康復干預?!?E”是由國際康復協(xié)會(life options rehabilitation advisory council,LORAC)于1994年提出的,其內容包括如下5個部分,即鼓勵(encouragement)、教育(education)、運動(exercise)、工作(employment)、評估(evaluation),簡稱“5E”[4]?;颊叱鲈汉罂祻蛶煹挠柧毑扇』颊邚驮\的形式,患者康復干預<1月就出院的,責任護士對照料者進行的相關監(jiān)督與指導,采取隔日1次電話指導,每周上門指導1次;1月后每周2次電話指導,每月上門指導1次。
1.3 “5E”康復模式干預
1.3.1 鼓勵和心理支持:護理人員及時關注家屬的心理狀態(tài),了解其來源,有針對性地進行合適的疏導,同時告知家屬自身的不良情緒可能會影響患者[5],幫助家屬提高心理防御能力、認識到患者將接受其長期照料的現(xiàn)實,以患者為中心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和培養(yǎng)新的興趣愛好,如養(yǎng)花、喂魚等;幫助家屬堅定患者功能障礙可通過訓練得到康復和功能重建的信念,多舉一些臨床治愈的實例,增強康復信心;教會家庭照料者心理宣泄和疏導的技巧,自我調整和放松方法,例如傾訴不良情緒、臥床休息、肌肉放松等[5];協(xié)助家屬獲得來自家庭其他成員、親戚、朋友、同事和鄰居的社會支持。
1.3.2 教育:了解照料者對疾病的認知,盡可能告知患者家屬有關腦卒中的相關知識和治療方案、預期療效、預后結果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等,使家屬對整個治療過程有所了解。根據患者家屬掌握護理知識的程度進行評估,確定患者家屬照顧病人的能力,文化水平及學習能力,根據以上情況因人而宜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病情觀察、康復指導、用藥知識、飲食知識、清潔知識、排泄知識、活動知識等。其中對病情觀察、用藥知識、飲食知識、清潔知識、排泄知識等方面的內容以講解為主,康復指導、活動知識以示范為主。開始每周進行3次個別健康教育,30 min/次,1月后組織入組照料者交流感受與技巧,并利用多媒體視頻解難釋疑。
1.3.3 運動:由責任護士和康復師結合患者的病情、功能障礙,會同患者、照料者共同制訂盡可能減輕照料者護理勞動強度的康復方案,本研究患者在發(fā)病48~72 h即開始康復訓練。(1)臥位和坐位抗痙攣姿位的擺放;患側肢體各關節(jié)的被動運動;床邊坐位平衡訓練;坐站行訓練等[6]。(2)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指導照料者協(xié)助患者翻身、坐起、移動及轉移訓練;協(xié)助患者洗手和臉、擰毛巾、梳頭、洗澡、如廁、穿衣、穿鞋襪的訓練和刮胡子、修剪指甲等。
1.3.4 工作:指導照料者讓患者嘗試自主完成某些動作或日?;顒?,必要時對家庭環(huán)境進行改造以適應康復和日常活動的需要[7];告知患者及照料者應堅持不懈地努力,患者在照料者視線之內協(xié)助家人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包括做飯及清洗餐具、洗衣物、照顧嬰兒、打掃衛(wèi)生等,使患者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使命感和價值感,感覺到生活的意義,從而減輕照料者的負擔。
1.3.5 評估:評估患者運動功能、功能缺損程度、肌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生活質量、心理評估及精神狀況等,每個月根據評估情況,及時調整、修訂康復護理計劃。
1.4 評價工具
1.4.1 SF?36中文版生活質量健康狀況調查問卷:在患者病程3月后評估2組照料者相關指標評分情況。SF?36中文版生活質量量表由中山醫(yī)科大學統(tǒng)計教研室教授方積乾在權威機構授權下負責研制編寫[8],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等8個維度,全面概括了被調查者的生存質量。在這8個維度中,除生理職能和情感職能2個維度的問題的回答為“是”與“否”外,其余問題的回答分4~5個等級,每個問題根據其代表功能損害的嚴重程度,賦予了相應的權重,最后將各個維度的得分轉化為百分制。一個維度最大得分為100分,最小為0分,得分越高,生命質量就越高。
1.4.2 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在干預1月、3月后評估2組照料者相關指標評分情況。SAS和SDS用以測評照料者心理狀況,按標準評分法評分。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微至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SDS得分<50分為無抑郁,50~59分為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度抑郁,>70分為重度抑郁[8]。1.5 評價方法 所有照料者在專職人員的指導下,在人院后2 d內完成干預前的測評,干預1月、3月后再測評1次,測評表由患者相應照料者親自填寫,有填寫困難者由測試人員按導語逐條講明題意,在征得同意后代為填寫,30 min后收回。出院病人采用上門測評的方式,發(fā)放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研究對象一般情況 本研究共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照料者100例,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0例。對照組平均年齡(60.5±7.9)歲;其中男19例,女31例;初中及以下文化23例,高中及以上27例;工作者10例,不需工作40例,全天照顧37例,部分時間段照顧13例;家庭收入≤5000元18例,≥6000元32例。試驗組平均年齡(59.8±8.4)歲,男21例,女29例;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及以上29例;工作11例,不需工作39例,全天照顧36例,部分時間段照顧14例;家庭收入≤5000元16例,≥6000元34例;2組照料者年齡、性別、工作情況、照顧時間分配、家庭收入、學歷層次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2組生活質量評價 干預3月后采用SF?36中文版生活質量健康狀況調查問卷評估2組照料者各項因子情況。SF?36得分比較除了生理功能得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其他各項因子的得分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干預3月后2組SF?36評分比較(ˉx±s,分,n=50)
2.3 2組SAS、SDS評分比較 干預1月后試驗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3月后試驗組SAS、SD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評分降低更加顯著(P<0.01),見表2。結果表明采用“5E”康復干預能明顯緩解照料者的壓力,提高照料者的生活質量。
表2 2組干預1月和3月后SAS、SDS評分比較(ˉx±s,分,n=50)
3.1 老年卒中患者照料者生活質量不容忽視 腦卒中后的康復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患者多伴有偏癱、語言障礙等終身殘疾,生活自理能力明顯下降,病人照顧者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系列生活質量指標的降低[9],他們常常會出現(xiàn)進食差、睡眠時間減少、睡眠質量下降、白天精力差、精神過度緊張、婚姻質量下降、娛樂與學習時間減少、社交活動不能正常進行、焦慮及抑郁等負性情感增加,這些癥狀長期持續(xù)會直接影響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質量。而如若忽視了照料者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健康狀況,對患者和照料者生活質量影響都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本研究臨床證明有效的康復模式——“5E”康復模式實施能降低患者的致殘率,促使患者重返社會,減輕社會和家庭的負擔,對照料者產生積極影響,增強信心,從而提高患者照料者生活質量。
3.2 “5E”康復干預能有效提高老年卒中患者照料者的生活質量 LORAC于1994年出版的白皮書《Renalrehabilitation:Bridgingthebarrier》中提出5個E,并廣泛推廣使用[4]。我院近幾年在腦卒中康復治療中引入“5E”康復理念,把5個環(huán)節(jié)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了提高照料者的生活質量,除了給患者進行康復干預促進患者康復以外,同時對照料者進行“5E”康復模式干預,加強健康知識介紹、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支持,教會其照料患者的方法,遇到問題及時與指導護士電話聯(lián)系以獲得具體指導,照顧者將獲得的康復知識有效地運用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訓練中,鼓勵患者和照顧者共同參與,家屬不要事事都親力親為,鼓勵患者自己動手,使其參與其中,可以提高患者對自身價值的評價,更可以減輕照料者身心壓力,恢復照料者對生活的信心,減輕其經濟和精神負擔,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本研究評價標準主要采用SF?36、SAS、SDS評價老年卒中病人照顧者的生活質量。SF?36得分比較除了生理功能得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其他各項因子的得分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颊呖祻透深A1月后試驗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P<0.01),3月后試驗組SAS、SD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評分降低更加顯著(P<0.01)。本研究表明,采用“5E”康復干預能明顯緩解照料者的壓力,提高照料者的生活質量。
“5E”康復模式對患者全面康復和照料者起到一個良性循環(huán)作用,在臨床中可以積極推廣應用。同時我們也希望照料者的生活質量狀況能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能夠通過社區(qū)保健醫(yī)療或志愿者等方式來支持他們。
[1] 呂傳真.神經病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8.
[2] 胡潔,王愛紅.社區(qū)腦卒中病人照顧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0,24(3):669.
[3] 王新,王擁軍,彥振瀛,等.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卒中與神經疾病雜志,1999,6(3):148?149.
[4] Life Options Rehabilitation Advisory Council.Building quality of life:Apractical guide to renal rehabiliuon[R].Madicon:Medical Education lnstitute,1994:1?160.
[5] 伍力,王燕,李超.老年精神病照料者抑郁狀況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2,18(2):295?297.
[6] 張通.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2011完全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4):301?318.
[7] 張少茹,李寧,卜秀梅.老年癡呆照料者的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24):2219?2220.
[8] 王曙紅.臨床護理評價量表及應用[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9] 于華,金奕,崔君霞.癡呆病人直系親屬照料者生活質量及相關因素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1):24?27.
Effects of 5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caregivers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roke
CAI Gui?lan,TAO Zhi?Fa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Subei People's Hospital,Yangzhou 22500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5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caregivers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orke.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heir caregivers from June 2012 to October 2013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patients and caregiver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guidance,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5E”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The quality of life was evaluated by Chinese version of SF?36 scale,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Results The physical function dimension of SF?36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ree months after rehabilitation.And the other seven dimen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one or three months after rehabilitation(P<0.05). Conclusions “5E”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can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caregive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5E”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troke;caregivers;quality of life;aged
R 493
A
10.3969/j.issn.1003?9198.2015.03.027
2014?05?27)
225001江蘇省揚州市,蘇北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陶志芳,Email:subeitz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