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軍 吳麗敏 陳藝軍 邱大宏 黃群明
廣東省惠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精神科,廣東惠州516001
家屬支持情況對精神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王文軍 吳麗敏 陳藝軍 邱大宏 黃群明
廣東省惠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精神科,廣東惠州516001
目的調查家屬支持情況對精神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因精神疾病入住本院,且經住院治療已達到臨床痊愈標準的出院精神病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高支持家庭組(高支持組,112例)和低支持家庭組(低支持組,116例),且進行1年的隨訪,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評分。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進行分析。采用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523,P<0.01)。高支持組總的健康狀況、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評分均高于低支持組(P<0.05)。結論家庭支持程度高的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均顯著提高。
家屬支持;精神病;治療依從性;健康調查簡表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種自身及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常導致患病者本身的認知、意志、情感及行為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的障礙。這種疾病大多病程遷延、易復發(fā),因此必須服用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以預防再復發(fā),甚至有的患者需要終生服藥[1]。精神疾病是一種長期的疾病,急性發(fā)病期需要住院治療,但大多數(shù)時間需要在家治療,因此精神病患者院外的用藥管理大多是靠家屬來完成[2]。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間由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和護理,一旦出院則幾乎全部由家屬進行看管和服藥管理,因此對于患者的鞏固性治療以及更快地融入家庭生活和走上社會,家屬的支持作用巨大。本文主要了解家屬支持對精神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改善程度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本院的精神病患者,納入對象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關于精神病診斷的標準[3];患者文化水平均為初中及以上;患者無嚴重心、肝、腎等軀體疾病及智能障礙;患者與家庭成員一起生活;患者的臨床治療結果已達到臨床痊愈標準。出院時根據(jù)家庭支持量表[4]內容將其分為高支持(評分≥10分)、低支持(評分<10分)兩組。兩組患者共228例,男144例,女84例,其中高支持組112例,男60例,女52例;年齡18~58歲,平均(34.8±7.2)歲;病程4個月~13年,平均(4.6±0.4)年。低支持組116例,男64例,女52例;年齡17~58歲,平均(35.1±7.2)歲;病程3個月~15年,平均(4.7±1.6)年。兩組均采用基礎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患者文化水平均為初中及以上;家庭經濟收入相似,人均年收入3000~7000元。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呒凹覍倬鶎φ{查內容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調查方法
1.2.1 隨訪對兩組患者出院后進行隨訪,主要為電話隨訪,共進行1年。
1.2.2 患者治療依從性患者出院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隨訪調查,選取分組的家庭中主要對負責照顧患者的家屬進行談話,咨詢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筆者根據(jù)臨床工作經驗將治療依從性分為依從:患者存在主動性合作,并配合家屬的服藥安排,依從性好;不依從:患者拒絕接受家屬的服藥安排,且存在抗拒或相反的行為,需要家屬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
1.2.3 生活質量評分[5]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比較。SF-36是評定生活質量的一種簡明量表,可對特定人群的生活質量進行研究,共包括36個條目,涉及總的健康狀況、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活力、情感職能及社會功能等8個領域,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隨訪一年服藥依從性的比較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523,P<0.01)(表1)。
表1 兩組患者隨訪一年服藥依從性的比較[n(%)]
2.2 兩組患者隨訪一年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兩組總的健康狀況、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隨訪一年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隨訪一年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n總的健康狀況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高支持組低支持組112 116 t值P值364.05±121.34 321.22±102.27 2.343 <0.05 63.21±23.46 44.34±21.03 2.102 <0.05 63.01±24.88 43.56±23.23 1.991 <0.05 70.11±24.56 44.32±21.45 2.345 <0.05 64.33±23.97 46.54±22.38 4.221 <0.05 68.44±25.12 44.78±21.99 6.126 <0.05 65.77±24.59 45.67±20.91 2.454 <0.05 64.56±25.54 45.27±21.19 2.502 <0.05
精神疾病是一種病程遷延性疾病,易復發(fā),需長期服藥以鞏固療效,大多數(shù)精神病患者是急性發(fā)病時入院治療,臨床痊愈后回家服藥鞏固治療,且>90%的患者與家庭成員生活在一起,家庭是患者日常生活的地方,也是患者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地方,對患者的生活及心理發(fā)展影響重大,因此,家庭對于患者的鞏固治療和康復及快速回歸社會具有重大意義[6]。家庭的支持對緩解患者的身心健康、減輕社會壓力及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等均起重要作用。當患者遭受疾病的痛苦時,患者會產生緊張、焦慮、抑郁、害怕和生活秩序混亂等負性情緒[7-9],此時家庭的大力支持是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最直接、有效的途徑,且家庭成員對其理解也可以幫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緒反應和行為方式,加快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和決心,扭轉患者不良心理反應和態(tài)度,加快疾病轉歸,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盡早回歸社會,實現(xiàn)其社會功能[10-11]。
有研究顯示,家庭的支持程度在患者的住院治療中起重要作用[6]。家庭支持程度低的患者對治療及生活信心不足,產生自卑、覺得生活沒有意思、不想治療等的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反之,家庭支持程度高的患者則對治療和生活充滿信心,沒有焦慮、自卑等負性情緒產生,而且治療依從性高。文獻表明,家庭高度支持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提高生活質量。有研究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院外遵醫(yī)行為進行調查研究[12],結果顯示,高支持家庭組患者的遵醫(yī)率(80.88%)明顯高于低支持家庭組(68.93%),提示良好的家庭支持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院外遵醫(yī)率[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高支持家庭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高于低支持家庭組,與上述文獻一致。
精神病患者的鞏固性治療并不是單純地為了緩解臨床癥狀,最終目標是降低患者的復發(fā)率、再住院率及自殺率,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盡快回歸社會,實現(xiàn)其社會功能。家庭中的鞏固性治療對患者的進一步康復起著基礎性作用,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有研究對農村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家庭支持系統(tǒng)與對照組比較,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總分及4個維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顯示采用家庭支持系統(tǒng)的精神病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改善[14]。本研究結果也證實高支持家庭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低支持家庭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家庭高度支持在患者的鞏固性治療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是本次調查未分析患者的復發(fā)情況,本研究下一步將著重分析家庭支持高低對精神病患者的再復發(fā)情況。
總之,家庭支持程度高的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均顯著提高。本研究模式在國內相關報道較少,本次調查對臨床醫(yī)生了解精神病患者的再住院治療依從性低的原因提供參考價值,有利于醫(yī)護人員對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和支持內容進行規(guī)范。本調查有一定的臨床指導價值,值得醫(yī)護人員關注。
[1]陳海支,錢敏才,鈕富榮,等.精神疾病出院患者用藥情況調查[J].醫(yī)藥導報,2011,30(6):809-811.
[2]萬學英,劉化俠,徐迎春,等.護士對精神病患者家屬支持情況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3):166-168.
[3]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4]胡麗珍,趙紅英,張紅梅,等.家庭支持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40-42.
[5]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54-156.
[6]溫愛玉.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調查分析[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11,17(6):339-340.
[7]李雪梅,吳偉仙,鄭秀云.乳腺癌患者的家庭支持情況及干預[J].護理學報,2010,17(10B):72-74.
[8]周秀云,章義利.家屬支持輔導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1):1092-1093.
[9]王云仙,田紅琴.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屬社會支持度的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5):50-51.
[10]皮紅英.急診患者家屬焦慮程度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11):629-632.
[11]孫彥,劉愛霞,熊伯芳.醫(yī)務人員關注兒科急診救護期間家屬陪護的問題[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3,22(6):292-293.
[12]馬靈亞,吳桂紅,陳利軍.家庭支持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院外遵醫(yī)行為影響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與康復,2009,8(9):734-735.
[13]麻愛華,劉海霞.出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不遵醫(yī)行為原因調查分析[J].山東精神醫(yī)學,2005,18(2):110-111.
[14]葉淵.家庭支持系統(tǒng)對農村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3,15(8):350.
Influence of fam ily support on medication com pliance and living quality in patientw ith psychosis
WANGWen-jun WU Li-min CHEN Yi-jun QIU Da-hong HUANG Qun-ming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Huizhou 51600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of family support on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living quality in patient with psychosis.M ethods Patients suffered from psychosis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3 and discharged after treatment reaching the standard of clinical recover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ctive family support group(active support group,n=112)and negative family support group(negative support group,n=116)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After one-year followed up visit,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Quality of life was analyzed by health survey scale.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tatistical SPSS 17.0.Results Treatment compliance between two groupswas compared,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χ2=10.523,P< 0.01).In active support group,score of overall health status,physiological function,physiological role,body pain,vitality,social function,emotion and mental healt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egative support group respectively(P<0.05).Conclusion 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both significantly improve in active family support.
Family support;Psychosis;Treatment compliance;Health survey scale
R749.3
A
1674-4721(2015)04(c)-0054-03
2014-12-26本文編輯:李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