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萍
【摘 要】中學英語語法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目前中學英語語法教學存在著學生基礎水平不高、教材編寫不合理和教師思想不夠重視、方法不合理等問題,造成教學質量不能大面積提高。本文闡釋了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提出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應遵循趣味性、實踐性和互動性的原則,并采取合理的語法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英語語法教學;語言運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中學英語老師都不同程度的表現出弱化語法教學的傾向,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回避語法講解?!陡咧杏⒄Z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傾向,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將通過《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談談中學階段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探討新的課程環(huán)境下英語語法的教學對策。
1.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下,高中語法教學的要求
從事英語教學多年,經歷了教材、教學大綱和考綱的幾次變化,深切地感受到:對中學語法的教學,不是降低了要求而是提高了要求。傳統上語言構成的三要素為:語音、詞匯、語法。《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把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語言知識劃分為: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陡咧杏⒄Z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fā)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功能與話題是語言三要素的延伸與擴展。因此,《標準》對語法的要求提高了。
2.高中階段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從語言學理論和教學理論的角度看,中學階段的語法教學對語言學習者能力的轉換和遷移,成為一個真正的語言使用者,其作用更是無法估計。
2.1美國著名的語言學家采用現代數理邏輯學家研究的形式系統所運用的形式化和演繹化的方法,提出了轉換生成語法。他認為世界上存在著一個有限數量的語言規(guī)則,而這些規(guī)則為這一語言的持有者所掌握知曉,運用這一套語法規(guī)則有可能造成無限數量的句子,可以選擇詞匯來表達我們所要的事物。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獲得語言能力,即掌握一套語言規(guī)則—語法。
2.2語言學家把交際能力分為四個方面:語法能力、社交能力、語言策略能力和話語能力。由此可見,語法能力是基礎,只有基礎牢固了,才能建成萬丈高樓。
2.3《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知識能力的要求順序是: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這樣的順序安排正告訴我們:語法是連接語音、詞匯和功能、話題的紐帶。學習者有了標準的語言、豐富的詞匯,如果沒有語法框架,何以表達功能與話題?語法是相互交流的橋粱。
3.語法教學對策探討
如何才能把語言能力有效地轉化為語言行為,把語法知識用于實踐交際,實現能力的提升,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新的課程環(huán)境下,如何教好語法。
3.1轉變觀念,正確看待語法教學
過分地強調“交際能力”勢必影響綜合運用英語語言能力的形成,它多少年來或多或少妨礙了許多教師對外語教學目的的全面認識,使外語教學進人了一個誤區(qū)。擺脫這個長期困擾外語教學的結癥之時,便是外語教學正本清源之日,要正視現實,從基礎抓起。在新的課程環(huán)境下,語法教學不能停留在以往條條框框的講解,傳授上。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明確語法教學的重要性,把語法教學滲透到情感教育、主動思維、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整個過程。靈活適用各種教學技巧,把握好英語語法教學。通過聽、說、讀、寫、譯各種教學手段,循序漸進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
3.2中學英語語法教學要具有前瞻意識和大局意識
由于教材中語法編排較分散,如果教師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勢必導致學生語法混亂。因此,每個教師都應該通讀、全盤了解教學大綱、考綱和教材,了解學生的知識現狀,明確教學目的,制定整體和局部的教學計劃。要充分發(fā)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打整體戰(zhàn)、全局戰(zhàn),循序漸進、由淺人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把握好前后銜接。教師有了前瞻意識和統觀意識,就能夠成竹在胸、統籌安排、集散為整、化難為易,把握好教學尺度。
學生學習了一些語法規(guī)則后,在一段時間內會有一種“越學越糊涂”的感覺。這是由于幾種相似的語法概念在頭腦中相互干擾,有時舊的已模糊,新的還沒理解透徹,于是產生了混淆現象,這是繼續(xù)學習語法的障礙。翻譯是掃除這一障礙的有效途徑之一,因為翻譯涉及兩種語言的語法比較,而觀察和比較是使概念清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師可以通過漢、英句子翻譯,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的語法概念。
3.3激發(fā)情感,寓教于樂
在情感過濾假說中,把影響外語學習的心理或情感因素概括為動機、自信心和憂慮程度認為氣習過程中,強的動機及自信心和低的優(yōu)慮狀態(tài)能促進語言的輸人?!陡咧杏⒄Z課程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作為課程的目標之一。因此,教師不能穿著新鞋子走老路,使本應該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語言實踐課變成抽象的、枯燥無味的“純”語言知識的講授課。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把語法教學人文化、情境化,讓學生在體驗和參與中獲取知識,熱愛學習、偷快學習、輕松學習,與此同時,教師也可與學生互換角色,交流思想,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形成一個語言學習高潮。
3.4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系統歸納語法知識
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飛躍。新教材注重語言學習者對語言信息輸人量的需求,為我們提供了豐富而又地道的語言材料,特別是語法教學材料,看似分散,其實是用中呈現、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要讓學生做好課題筆記,不斷拓寬和加深學生對同一語法項目的認識,提高其運用能力。
總之,語法揭示了語言的內在規(guī)律,是打開知識大門的一把金鑰匙。在新課程下,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打開這扇大門,鼓勵他們大膽地去追求,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成為能夠從根本上掌握并學好英語語言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魏雪娟.中學英語語法教學初探[J].英語教師,2009(5).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