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目前初中語文教育階段,越來越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自我激勵性。可是,假如沒有學習初中語文的興趣和愛好,那么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大大降低,還有可能出現(xiàn)厭煩情緒。但是興趣的產生,多數(shù)以感情激發(fā)為主。假如學生可以與文章同喜同悲,就像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么對于語文課堂肯定參與深、印象深,語文探索方面能力也會不斷提升。本文中,筆者把自己在語文教學的時候總結的一些見解提出來,以供大家一起進行討論研究。
【關鍵詞】情境;氛圍;自主權
一、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深入情境
當今社會,教師要進行情景再現(xiàn)可以有很多比較好的方法。我們可以找出喜歡朗誦的同學進行朗誦,運用錄音機進行伴奏,讓動人的旋律以及聲情并茂的朗誦帶著大家在美文勾勒的美妙圖景里神思遐旅;可以借助原先用過的想象法,對圖景進行描繪,讓學生借助動情地朗讀,體悟到文章美妙的意境;我們也可借助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實現(xiàn)教學資源共享,將圖像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我們還可通過話劇、相聲、小品等途徑,對課文內容加以惟妙惟肖地情景再現(xiàn)。總而言之,對于中學生的語文教學來說,多角度的真情感染其作用相當積極。我們能夠知曉學生由于喜歡某篇文章,而深深地敬佩寫這篇文章的作家;我們能夠看到學生因心靈受到觸動而激動的神情;我們還能知道學生們飛揚的青春,因對情景理解不同而各抒己見,互不相讓。這些都是情感這根指揮棒在發(fā)揮作用,出現(xiàn)曼妙的結果,唯有如此,學生方能切實融入語文學習情境,自然不自然地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再也不用教師為學生將精力集中而勞神費力、絞盡腦汁了。
二、創(chuàng)建和諧語文氛圍,集體熏陶勝于嚴訓
許多狀況下,我們教師為了體現(xiàn)權威性,常常對有一些強制性的要求。比方說,有一些中學生對語文根本激發(fā)不起興趣,我們常常只把大量時間用在對他們呵斥批評上,似乎唯有如此方能強制學生去學語文。實際并非如此,表面看來學生似乎對我們唯唯諾諾,言聽計從,實質上我們根本無法弄清看似老實的他們心思究竟飄到了哪里。從事語文教學,師生關系融洽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實不管是哪一學科,學生只要接受教師,自然就樂意聽從教師指揮,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不然的話,處于青春叛逆期的他們,會由于不喜歡教師,對這門學科出現(xiàn)反感態(tài)度,導致最終放棄該門學科。因此,語文教學要特別注意師生關系的融洽,更何況語文學科還承擔著傳播人間大愛及崇高道德的重任。要想讓學生切實喜歡上語文,教師就要嚴格要求自己,對待學生堅決不能狂風驟雨,盡可能要和風細雨,可跟學生傾心交談,真正融入學生生活。相信教師對學生坦誠相待,學生才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才樂于接受語文這門學科。
此外,教授一門學科要想得到成功,還需要建立積極向上的班級氣氛。在班集體中,假如大家能夠朗誦上幾篇古文名篇,那么就是對語文毫無興趣的學生,也會找來幾篇嘗試誦讀,這就是集體氣氛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對強大的集體效果徹底領會,要給班級營造積極向上的語文學習氣氛,讓學生感悟語文的真諦,樂于學習語文,極力想用好語文。為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積極行動,采取多種舉措。眾所周知,中學生處于獨立的人生觀形成時期,在各個方面都體現(xiàn)得朝氣蓬勃、不肯輕易低頭。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年齡特征,以小組競賽、積極辯論、自我探究等多種舉措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
三、充分放手、將自主權回歸學生手中
就像上面提到的,中學生自主意識很強,喜歡事事爭先、不甘人后,這一階段的他們熱愛自由、敢于冒險,不愿意受到種種羈絆。因此,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摒棄傳統(tǒng)的說教做法,敢于放手,把語文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我設疑,自我積極探究,自我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鼓勵學生們大膽地想象及假設,讓他們解放思想、敢于嘗試。這種做法,不僅能將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發(fā)揮到極致;而且通過自主探究,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不易及喜悅,積淀了人生的厚度,增強了積極探索的信心。
對教師來說,給學生一定的學習自主權,這并不表明自身的責任大大減輕了。恰恰相反,教師身上的擔子實際上更重了。大家都知道,畢竟學生的水平是不能整齊劃一的,而且探究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作為語文課堂的駕馭者來說,教師更應當時時注意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對學生探究時面臨的困難,要高屋建瓴地加以引導,指引他們迎難而上力克困難,并盡可能地讓他們自己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有,有的學生對知識及技能掌握快,不僅僅滿足課堂里接受到的,對此,教師要積極地引導他們在課下進行知識擴充,鼓勵他們多在生活實踐里總結答案。這樣,學生知道了廣泛地涉獵書籍,并充分運用網(wǎng)絡搜集資料,借助這些來開拓自己的視野。
在組織語文學習活動時,有一個原則教師一定要把握: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絕對不能包辦;學生樂于自己探究的問題,教師竭盡所能提供便利;學生不樂于處理的問題,要是有處理必要,教師多做思想工作,讓他們愿意嘗試??偠灾?,在組織教學時,教師要時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唯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會讓語文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充滿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
實際上,對于中學語文教學,只要能做到維護學生的自尊、全面調動學習積極性、想學生之所想地處理問題,學生就會自覺地喜歡上語文,他們自然會在語文這美妙而神奇的文字世界里漫步徜徉、留戀不已。
【參考文獻】
[1]楊麗瓊.中學語文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D].福建師范大學.2006
[2]馬云英.談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7(10)
[3]彭曉紅.《中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現(xiàn)狀調查與培養(yǎng)策略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2004.7
[4]羅小平.《如何激發(fā)高一新生的語文學習興趣》[J].《教學文摘》,2012.09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