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
摘 要:任務型的教學在初中教學中較有特色,加強了學生的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讓學生學會在創(chuàng)新中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會擁有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有獨特的見解,學會獨自并有效地完成英語內(nèi)容。
關鍵詞:初中英語;任務教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04-061-01
任務型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中對學生學習英語基礎的一種比較有效的教習方式。任務型教學要求學生學會與同伴合作,遇到困難可以一起溝通交流,一起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新知識,這樣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擁有屬于自己學習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時能擁有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所以,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的課堂上是比較適合的。
一、精心設計任務,通過任務學習語言
一個成功的任務型教學必須有一個完美的設計,有針對性,操作性強。在完成任務的時候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不斷提升自生的價值。現(xiàn)實中的例子是最好的教材,因為它貼近生活,容易理解,比如:在學校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接觸英語、馬路上外國人對你的一些詢問、看一些英譯的書籍、收聽英語講解的廣播或電視等。但很多時候生活中的可能與課堂所要求學的無關。所以很多時候?qū)τ谶@樣的信息我們必須要經(jīng)過精細的設計,使其能成為我們在課堂中應用的知識。例如:在《牛津英語》8Aunit4 wild animals中,教師對大熊貓的成長過程、面臨的困難給予圖片,讓學生用英語表達:成長過程:1 day:weighed 100g, 4months:weighed about 10kg, started to go outside her home ,6 months:started to eat bamboo shoots and leaves,8 months:was not a small baby any more, grew into a healthy young giant panda ,20 months:had to look after herself .它們面臨的困難:They will have nowhere to live. People often take the baby panda away.
二、適時呈現(xiàn)任務,用任務驅(qū)動學習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diào)“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手段。任務型教學首先必須要有一定的教學呈現(xiàn)。教學呈現(xiàn)的時間段對于教學任務是否成功很重要,而最恰當?shù)臅r間段是在課堂的最開始,這樣有助于吸引學生的興趣,給予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完成的效率。有些人把教學呈現(xiàn)放在課堂結(jié)束,但這完全就改變了教學呈現(xiàn)的正真目的。仍以以上案例為準,已經(jīng)闡釋了一些問題,那么教師則可以根據(jù)這些問題給予解決方案。如 :保護措施:Make giant panda reserves bigger;build more Period.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才會有更多的思考與方向。在任務呈現(xiàn)下,學生有了方向才有利于學生在語言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對其它知識的學習也會有相應的興趣,對解決問題也會更有信心,語言得到發(fā)展,與他人的交流也會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完成任務的效率也會相對提高。
三、明確任務,更好面向全體學生
羅杰斯認為:“情感和認知是人類精神世界中兩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彼此是融為一體的?!倍〗M活動是任務型教學的最主要的教學模式,這樣的組織形式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小組活動的內(nèi)容包括討論、競賽、分小組實驗或?qū)嵙暫突ハ嘣u價。小組合作具有靈活的變動性,可讓學生自學或與同學一通探索。與此同時,教師設計的總體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英語發(fā)展水平、心理發(fā)展水平,并能反映教學最終目標。例如:學習《牛津教材》9a unit4 tv prog rammes,掌握了許多關于電視的詞匯,通過調(diào)查,制作自己的電視節(jié)目,營造合作交流的氛圍,復習所學詞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及創(chuàng)新意識。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是從“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內(nèi)容的,學生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具體的操作要求。在各項活動中,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一種激活狀態(tài),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整個學習過程都是積極、主動的,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
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是每個學生必經(jīng)的一個場所,對于教師而言真正的的成功是讓整個課堂都“活”起來,讓學生自愿的參與到課堂中的每一個活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而不是老師,學生不再只是一個看客,學會在學習中主動的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體會,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去享受有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成功,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興趣,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去感受所學的知識。例如,牛津英語7B M1U3“The Intema tional Food Festival”。這個世界各地的食物的課,可以運用實物教學法,帶幾份不同國家的小食品。這樣的上課方式有助于活躍上課的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其有想去探索的愿望。在心理學上,如果教師與學生能處于一種平等的關系,那么這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思考,增強其的求知欲望,能做到敢想、敢問、敢做,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索欲望,擁有不斷創(chuàng)新的能力。
總之,在新課程目標下,做到在課堂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也使課堂充滿積極向上的色彩。因此,任務型教學的實施,讓學生在學習中學習合作,讓學生自主地成為課堂的小主人,能夠真正地做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在真正的學習實踐中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 徐金麗.初中英語任務性學習初探[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
2011(31).
[2] 魏永紅.任務型外語教學及其本質(zhì)特征[J].新課程研究,2012
(12).
[3] 耿素娥.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任務型學習[J].科協(xié)論
壇,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