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關(guān)注課堂的預設與生成,用預設來組織課堂,又善于借助課堂的“變化”因素來構(gòu)建靈動的課堂,已是一種趨勢。
預設是預測與設計,是課前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設想與安排;生成是形成和建構(gòu),是課堂教學本身的進行狀態(tài)而產(chǎn)生的動態(tài)形成的活動過程。預設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預設的目的,預設應為生成服務,二者相輔相成。
一、預設要考慮全面
1問題設計要巧妙
生成性的問題預設,應注重學生群體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并關(guān)注個性差異,并以此為基點,用多維的、發(fā)散的形式精心設計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促進課堂的精彩生成。
在教學《三峽》中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請結(jié)合內(nèi)容談一談你眼中的三峽是什么樣的三峽?有的答是雄偉的、巍峨的;有的答是多變的;有的答是清秀的;有的答是綠色的。之后筆者追問一個問題:作者是通過對哪些典型景物的描寫來表現(xiàn)三峽美好景色的?學生自然答出是山和水,順勢結(jié)合每一段的具體描寫我們總結(jié)了本文寫景的幾大特色:動靜結(jié)合,色彩搭配,烘托渲染,俯仰結(jié)合等等。本來最初的預設沒想講這么些,只想讓學生掌握寫景要抓住景物特點。由于問題設計得巧妙,水到渠成地解決了很多難點。
2要講究語文的韻味
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讓語文教學承載了太多的任務,但最重要的一條是語文課要上出韻味。
課前教師要充分預設,其中包括自己的整堂課的語言,要盡量優(yōu)美。在講解中要有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及時鋪墊,適時點撥,啟發(fā)學生思維。整堂課下來教師的教學語言應是一篇很美的散文。這樣的預設習慣形成,何愁語文教學缺少韻味呢?
3要重視學習方式的選擇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改下極力提倡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把學習自主權(quán)完全交給了學生,且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思考與交流。這為學生在學中思、在學中問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式進行得好,往往教學實效性最強,往往最能促進生成。
二、生成要“水到渠成”
1探究的問題要有價值
有好多老師把質(zhì)疑探究作為是否體現(xiàn)新課改的依據(jù),認為在這樣氛圍和空間中,學生就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不斷生成自己獨特的思維認識與情感體驗。其實探究的問題有無價值才是關(guān)鍵,比較淺顯的問題,無需探究卻硬要探究失去了探究的初衷和目的,那探究豈不流于形式?抑或探究時沒想好形式,只追求人聲鼎沸的外在,這種探究又有何意義?所以探究的問題要有價值才是關(guān)鍵。
比如在《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教學中,對于導語是第一句話還是前兩句這個問題,探究的意義不大,教師從總起的角度略加提示,學生自然能答出。而對于主體部分的分層尤其第二層分到何處這個問題,則值得探究。學生不明白為何要分到“不起絲毫作用”,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借助地圖,需要關(guān)注內(nèi)容的銜接等問題才能解決。
所以如果質(zhì)疑歸質(zhì)疑,教學歸教學,質(zhì)疑和教學是油水分離,不相融,那么課堂教學生成的機會便會少之又少,甚至沒有。
2在與學生對話中,教師要富有教育智慧,善于捕捉“閃光點”,及時促進生成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會真誠地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fā)言,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思想和語言中的閃光點,適時把握生成的瞬間。
如在教授《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在分析阿長形象時,一切進行得很順利,這時有一生舉手問:“老師,魯迅先生能專門寫篇文章紀念阿長,可見魯迅對她懷有深切的懷念,可她為什么要把阿長的絮絮叨叨的說話習慣,大字的睡相等不好的方面也寫出來,這不是有損這一人物形象嗎?”此言一出,全堂肅靜,這是在筆者預料之中的,在設計教學時筆者一直在想是否把這一問題提出來,后來決定只要問就順勢引導。所以筆者馬上加以引導,說:“問題提得好,那么現(xiàn)在咱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痹谟懻撝?,人聲鼎沸,學生各執(zhí)一詞,在匯報時不斷撞碰出思維的火花,加深了對塑造人物形象真實性和感人性的理解。有效生成了“寫人要真實”的寫作知識。
3開啟學生多角度思維
為了有效促進生成,問題設計要有開度,并且要注意開啟學生的多角度思維。比如在講《陳涉世家》時,讓學生評述陳涉為什么能成功發(fā)動起義,學生會從各個角度回答,比較集中的有:因為“遇雨失期,失期法皆斬”;因為秦王朝的殘暴統(tǒng)治;因為陳涉有組織才能;因為有吳廣的輔助。筆者又啟發(fā)學生是否思考能更深入?片刻之后,有一生回答:“老師我認為時勢造英雄,在秦王朝殘暴的統(tǒng)治下,又“遇雨失期”,900人又群龍無首,這時候急需有人站出來,而陳涉恰恰適應了這一歷史潮流”?;卮鸬枚嗑省=又钟袑W生站起說:“老師,我認為還源于陳涉有領袖才能,能利用一切條件。其實吳廣比他在士兵中的威信高,可吳廣的謀慮不如他深遠,而要想起義成功,還必須有類似吳廣的小頭目起到引導士兵的作用,且他們還利用了當時人們敬畏鬼神的心理,試想,這樣的韜略,起義能不成功嗎?”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開啟學生的多角度思考,對于生成是多么重要。
以上是筆者就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在預設與生成方面的思考,希望能給人以些許啟示。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文府中學(150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