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在長期不斷地吸收伊斯蘭文化和中國漢文化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本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音樂,這是千年的積累,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結果?;刈鍌鹘y(tǒng)音樂不僅有自己的特點,還能夠展現(xiàn)出回族燦爛的音樂文化。本文通過對回族傳統(tǒng)音樂的淺顯分析,讓大家更加了解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關鍵詞:回族 起源 民間音樂
我國是一個幅員廣闊、56個民族和諧共存的幸福大家庭?;刈澹卜Q回回,人口860多萬,在56個民族中居第四位?;刈迨俏覈植嫉赜蜃顝V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寧夏、甘肅、新疆、陜西、云南、河北、河南、四川等省區(qū),分布的特點是“大分散,小集中”。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建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及滄州孟村回族自治縣等。
一、我國回族的起源
(一)經商來到中國
早期的回族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那時許多阿拉伯人、波斯人來到我國經商。他們主要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由于商業(yè)往來頻繁,這些商人逐漸在我國的廣州、揚州、泉州定居下來,目前我國南方的回族人大多數(shù)是他們的后裔。
(二)被蒙古人掠入中國
13世紀初葉蒙古西征期間,一批批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被征服,由于各種原因,他們隨蒙古軍隊從陸上經過新疆來到中國,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是被蒙古族征調過來的“西域親軍”中的“回回軍”,成為現(xiàn)在我國回族人的主體。
(三)其他途徑
回族人除了上述兩種來源外,還有一些是在不同時期、不同途徑來到我國的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也有一部分是我國的土著民族在與回族人不斷交往、共同生活中信仰了伊斯蘭教,成為回族人。
二、回族的傳統(tǒng)民間音樂
過去,回族受伊斯蘭教和傳統(tǒng)意識的影響,不提倡歌舞,但隨時代的發(fā)展,回族的民俗也有很大程度的改變,特別體現(xiàn)在民間音樂形式上。在回族同胞居住集中的地區(qū),回族群眾喜愛唱一種叫“花兒”的民歌,在回族隆重婚禮宴席上最具喜慶氣氛的一個民俗娛樂活動是“宴席曲”。下面談一談回族的傳統(tǒng)民間音樂“花兒”和“宴席曲”。
(一)回族的傳統(tǒng)民間音樂“花兒”
“花兒”是流行于我國西部寧夏、青海、甘肅、新疆等地的民間歌謠,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及廣泛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長期以來,回族承載了“花兒”傳播的使命,他們口口相傳,使“花兒”的種子播撒在古絲綢之路一帶各地,尤其是這些地方的回族聚居區(qū),是“花兒”流行的主要區(qū)域。
“花兒”又名“少年”,也叫山歌,是一種高腔山歌。在“花兒”對唱中,男方稱女方為“花兒”,女方稱男方為“少年”,這種對人的昵稱逐漸成為回族山歌的名稱?!盎▋骸笔腔刈迦嗣駛鞒囊环N主要藝術形式。
“花兒”內容非常廣泛,歌唱生活、勞動、愛情及對未來美好的無限向往等。在回族聚居的地區(qū),幾百年來,每年在固定的時間,人們都要聚集于山清水秀、風景旖旎、鳥語花香的山間舉行傳統(tǒng)“花兒”會。每逢“花兒”的歌詠集會,參加者達數(shù)千人,人們在野外搭起帳篷,燃起篝火,通宵達旦,歌聲不絕?;刈濉盎▋骸贝罅渴褂玫貐^(qū)色彩濃郁的方言,樸實無華,貼近回族人民的生活,從而顯示出別具一格的民族情調和地域色彩。
“花兒”在曲式和節(jié)奏等方面都有著自己的音樂特征。它在旋法中運用四度框架與細碎裝飾音相結合,表現(xiàn)在曲調上行時連續(xù)四度大跳,形成較大的起伏;下行時則取迂回波浪式;在高亢、剛健之中又帶有抒情纏綿的風味?!盎▋骸惫?jié)拍豐富,通常運用散板和混合拍,它一般在室外演唱,演唱者運用真假聲相結合的唱法,以體現(xiàn)“花兒”的曲調高亢、音域較寬、音程跳動大的特點。
(二)回族的宴席曲
“宴席曲”是純粹的回族傳統(tǒng)民間音樂,它的傳承至少有500多年以上的歷史?;刈濉把缦弊鳛橐环N民俗事項,經過長久的傳唱、積淀,形成的一種藝術模式,它是回族隆重婚禮宴席上最具喜慶氣氛的一個娛樂活動。2008年,青?;刈濉把缦背晒ι陥鬄閲壹壏俏镔|文化遺產。
“宴席曲”是由元代“散曲”演變而來。它也包含了伊斯蘭吟誦音樂和經堂歌的成分,同時又吸收了中國西部各民族民間音樂的元素,并且還保留著我國宋、元時代西北少數(shù)民族民間歌舞小曲的古老風貌?!把缦钡那{優(yōu)美婉轉,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能歌能舞。“宴席曲”只有唱詞、舞蹈動作,沒有人物故事,不用任何樂器伴奏,全憑悠揚的聲音、豐富的表情取得感人的效果。它既不同于一般只唱歌不跳舞的民間歌曲,又不同于戲曲雜劇,是一種特定條件下載歌載舞的民族民間藝術形式。
“宴席曲”也叫“家曲”,所謂“家曲”就是在家里、村莊里演唱的歌曲。它與“花兒”相對,“花兒”是在野外唱的曲子,一般不允許在家中演唱?!把缦币话阒辉S在喜慶的日子里演奏,如結婚、喬遷、豐收、添子、伊斯蘭節(jié)日或在回族同胞家中作客時,常常會聽到優(yōu)美的回族“宴席曲”。
“宴席曲”的曲調?!把缦钡恼{式大多是商徵性和角羽性的五聲音階,音域不寬,多用真聲演唱,表現(xiàn)力強,能從多方面表達思想感情?!把缦苯Y合一定的拍子進行表演,其拍子多為復拍子,在“宴席曲”中,一詞多曲和一曲多詞的情況比較常見,一般以四句為一段,歌詞優(yōu)美動聽,節(jié)奏歡快舒暢,演唱者載歌載舞,時時散發(fā)著極其濃郁的地方民族生活氣息,使每個參加喜慶集會的人們都如癡如醉,其樂融融。
“宴席曲”的歌手們不論是請來的,還是自己主動來的,主人都要熱情款待,要給他們拿糖果、沏蓋碗茶、端馓子等。節(jié)目開始時,演唱者的領頭人先向大家表說一番吉祥的賀詞,然后演唱者進入場中,首先唱《恭喜曲》,邊吃邊唱;在規(guī)模較大的宴席場中,會先讓著名的歌手唱,然后讓遠路的歌手唱,再讓附近的歌手唱。聽眾大都是本莊鄉(xiāng)親和客人以及隨同歌手而來的愛好者,唱到逗趣時,大家仰天大笑,興趣盎然?!把缦钡难莩绞接校邯毘?、對唱、齊唱、問答獨唱等。在歌舞間歇處,便有打調者上場逗笑?!按蛘{”是宴席曲中間幽默風趣的小快板,唱曲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也可使宴席曲演唱者得以休整,以便再次登場表演?!按蛘{”的歌詞多為即興演唱,這些即興編的唱詞,情趣濃郁,妙趣橫生,唱得親朋好友滿堂喝彩,氣氛異常熱鬧?!把缦钡难莩龆酁橥ㄏ_旦,直唱到天色啟明?!把缦毖莩阶詈笠话阋砸磺吨x東家》作為結束,大家才相互致謝道別。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改變,生活內容不斷豐富,“宴席曲”也有了新的發(fā)展,特別是新一代有文化的演唱者們,在繼承傳統(tǒng)的“宴席曲”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把“花兒”的一些音樂元素及詞句和“宴席曲”恰當?shù)赜袡C融合為一體,使得回族“宴席曲”的民俗民族風格、地方區(qū)域特色更加濃郁,越來越受到民眾的歡迎和好評。
這些民俗音樂涵蓋了回族人民生產生活,愛情、婚姻等方方面面的歷史,可以說是全景式地表現(xiàn)了回族歷史的音樂史詩,是研究回族的歷史、風俗習慣、語言文學以及文化等的重要資料,是音樂文化的瑰寶,也是非常珍貴的口頭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蔡國英,主編.寧夏花兒精粹[M].銀川:陽光出版社,2012.
[2]袁炳昌,馮光鈺,主編.中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
[3]甘肅臨夏州群藝館,編印.回族宴席曲[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簡介:白鶴群,女,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2013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間音樂)
(責任編輯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