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媒體時代,文學開始面向大眾,文學評論也不再是精英群體的專利。新的文學評論時代,大眾和精英不再對立,形成了大眾評論和精英評論共存互補的格局。文化評論成功地進入了文學領域,重建了文學批評的價值,實現(xiàn)了批評主體的回歸。在全媒體時代下,為文學評論找到了廣闊的未來。關鍵詞:全媒體時代 文學評論
一、文學評論的系統(tǒng)性危機
只有將文學評論四周的迷霧撥開,才能探尋它未來的路徑。評論者的迷惑在于文學評論的范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新的范式還沒有出現(xiàn)。全媒體時代讀者的迷惑在于網(wǎng)絡評論隨處可見,而孰真孰假、孰是孰非該如何分辨。想要找尋文學評論的生存方法,首先要找到問題的內因,如果忽視對內因的探究,我們最終將一無所獲。
(一)亂象叢生
難道公眾真的不關心文學評論?其實不然,文學評論存在著專業(yè)水準的欠缺、理論深度的欠缺、文學美感的欠缺等一系列自身問題。文學評論亂象叢生下的病因如下:⑴商業(yè)化。上世紀70年代文學評論政治化成為文學批評的頭號大敵,許多評論在政治面前喪失了主體精神,遺棄了批判的武器。⑵人情化。文學評論所面臨的現(xiàn)象是:研討會在增多,好作品在減少;會場變得豪華,作品變得寒酸;利益變多,內容變少。⑶泡沫化。文學評論所面臨的現(xiàn)實是,評論價值的迷失。文學評論在各種形式的評論下失去了它的品質。⑷疏離化。
(二)審美缺失
評論界在過去的幾年里,出現(xiàn)對攻的局面。媒體有意地組織專家進行“直言不諱”的評價。評論態(tài)度看似對立,其實有著共同之處,即是審美缺失。文學評論的發(fā)展歷程可謂艱辛。通過引入西方文化,突破了審美的狹隘,將文學審美回歸生活和大眾,審美的自我解構產生了副作用,文學創(chuàng)作日益娛樂化、低俗化。文學評論逐漸喪失了審美的標準,從社會學角度來說,是社會價值觀的迷失。
(三)標準缺失
文學評論呈現(xiàn)出只有爭鳴沒有共鳴的態(tài)勢,由于很難尋找到共識,因此對立成為了常態(tài)。由于評論者與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對立關系,導致創(chuàng)作者直言從來不看文學評論。評論者則只給出評論和質疑,沒有回應和解釋,創(chuàng)作和評論成了沒有交集的平行線,那么文學評論還有什么作用呢?文學評論不再是文學創(chuàng)作與欣賞之間的橋梁,那么文學評論只會走向落寞。文學評論提倡百家爭鳴,爭是爭論,鳴是共鳴。如今卻只有爭論的聲音,而達不到共鳴。
(四)危機根源
文學評論受傳統(tǒng)觀念、西方理論的影響,失去了對時代的洞察力,同時也失去了文學評論的能力。這是文學評論的病因所在。文學批評失去了時代擔當,將會被商業(yè)化、庸俗化,同時也將失去與讀者之間的共鳴。如同沒有了生命力的花朵,凋零也將成為必然。真正的文學評論不是追逐時代的影子,而是走在時代的前端,發(fā)現(xiàn)文學的本質,做出準確的評論,說出時代的聲音。
二、文學評論的重建
(一)找回傳統(tǒng)
重建文學評論的精神品格,才能有效地化解文學評論系統(tǒng)性危機。文學評論,是用來幫助讀者理解文學,使文學更好地詮釋一個時代。文學評論想要找回在文學時代中的地位,首先要解答如下問題:文學評論的作用、意義、標準分別是什么?想要知道問題的答案,需要文學評論擺脫外部因素的影響,維護其獨立價值,使讀者能夠信賴文學評論。在此基礎上,文學評論才能找到文學的精神價值、文學審美的標準,從而解決理念之爭。重建文學評論的精神品格,視作化解文學評論系統(tǒng)性危機的第一扇門。
(二)理解時代
中國文學對時代的欲拒還迎,文學評論所面對的種種困惑,歸根到底在于無法把握時代的命脈,因此重建文學評論對時代的理解能力,是現(xiàn)在的首要任務。文學評論在對文學的理解和鑒賞中為時代找尋答案,理解時代才能被時代所理解,想要打動人心就要了解人心。文學評論者需要保持獨立與冷靜,不隨波逐流,做一個合格的守望者?!皶r代”并不是抽象概念,它關乎人類的價值、理想的追尋、夢想的實現(xiàn)等。
(三)創(chuàng)新生存
文學評論在全媒體時代的生存之道,是現(xiàn)如今無法回避的問題。全媒體時代的文學評論在傳播上為傳統(tǒng)的文學評論提供方便,然而文學評論需要找到適應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發(fā)展策略。首先需要讓專家評論和媒體評論認清自身的價值,探索傳播的有效途徑和策略,重建文化評論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提高思想高度的同時,嘗試對話語方式的創(chuàng)新。
我們不得不承認,如今做文學評論比任何一個時代都困難。文學評論對文學的理解力和時代的洞察力正在逐漸消失,全媒體時代文學評論是會被繼續(xù)邊緣化,還是能重建文學評論的權威,構建文學評論的新格局。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化解全媒體時代文學評論的危機,找到能夠應對的可行路徑。
參考文獻:
[1]郭軍.論全媒體時代文學評論的尋路與重建[J].云夢學刊,2014(03).
[2]郭軍.全媒體時代文學評論的尋路與重建[J].貴州社會科學,2014(07).
(作者簡介:吳海波,女,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