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莉 熊開生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作為所處于社會生活中的人,誰都不會是獨立的個體,不會不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而作為同樣生活在社會中的女大學生這一群體而言,她們也在經(jīng)受著各種“價值觀”的沖擊。她們也在選擇,也在“突圍”。在這些“煩擾”中,她們的價值觀也會受到影響,出現(xiàn)分流的局面[1]。從學生管理工作著手,探討如何幫助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關鍵詞:三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品質(zhì);價值取向;內(nèi)涵;修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3-0173-02
在現(xiàn)代生活中,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和途徑的增多,獲取各種信息的方式也在增多,隨時會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也會受到各種能量的撞擊,這些能量不管是負能量還是正能量都在對每個人發(fā)生著作用。只不過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就是說每個人對各種撞擊有自己的應對方式而已。要么是全盤接受,要么是選擇處理,這就出現(xiàn)了不同的結(jié)果。有的能夠堅持讓自己的價值觀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而有些卻隨波逐流,像大海上的一葉孤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漸行漸遠。
大學時期是大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是大學生“三觀”確立的重要場所。而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特別是輔導員和總支書記更應該思考,該怎樣幫助女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從長期的學生管理工作中著手,探討做好女大學生工作的方式。
一、堅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女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現(xiàn)代女性不是社會的附屬品,更不是任何男性的附屬品,而是有著獨立人格的個體。在各行各業(yè)中都有“巾幗不讓須眉”,女性也同樣為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特別是女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知識女性,更應該是有著自己獨立人格的個體,并為祖國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的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輔導員要引導她們樹立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要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統(tǒng)一起來,并樹立為之奮斗的堅強信念,使她們認識到只有把個人的發(fā)展與國家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緊密聯(lián)系起來,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關心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注重社會主義道德觀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當代大學生處于道德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在人生價值的選擇和判斷上極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一方面,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另一方面,由于分析鑒別能力不強,看問題常常帶有理想主義色彩。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利益差別和價值多元化的影響下,大學生在道德觀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顯增多。
社會對大學生來說也是紛繁復雜的,各種各樣的社會現(xiàn)象也讓女大學生覺得“無所適從”。面對社會上許多女性的價值取向存在的誤區(qū),學校應該每學期聘請專家對女大學生開展女性健康方面的知識講座。
考慮女性的生理特征,以及衛(wèi)生習慣的差異,在考慮講座內(nèi)容時不僅要包括對她們生理方面的輔導,諸如常見婦科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途徑,更要告訴學生慎重對待兩性問題,要給學生講透過早的兩性生活對女性的危害是很大的,這種危害不僅是生理上的還包括心理上的。如果處理得不妥當,還將會導致一生的心理陰影。這對于女性以后的人生幸福來說是無法抹去的“傷害”,這也將成為女性以后家庭生活的不和諧因素。
在面對社會上的多元化的價值取向時,該怎樣把握自己,這是該教會學生處理好的問題。特別面對社會上出現(xiàn)的只一味追求物質(zhì)享受和經(jīng)濟利益的情況,有些女性就迷失了自己,喪失了本性,甘愿出賣自己的人格,認為那就是“幸?!薄>砣搿岸獭薄靶∪钡匿鰷u中,最終泥足深陷,毀了自己也毀了父母的心血。
針對以上問題,輔導員從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標出發(fā),把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滲透到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從生理和心理方面對她們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尊重她們的主體作用,理解她們的愿望和要求,相信她們的認識能力和鑒別能力。引導她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鼓勵并促進她們個性的發(fā)揮和發(fā)展,自覺養(yǎng)成“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互相團結(ji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道德的行為規(guī)范[2]。幫助和引導她們正確對待人生旅途中的各種問題。引導她們成為自尊、自立、自強、自愛、自律的人,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觀,增強她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何謂自尊?按照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分析,尊重的需要是處在需要層次中的第四層,以生理、安全和社交需要為基礎。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nèi)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即自尊和人尊。內(nèi)部尊重是個人渴求力量、成就、自強、自信和自主等。滿足了自尊需要會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價值,在生活中變得更有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產(chǎn)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豪感。反之就會產(chǎn)生自卑感,沒有足夠的信心去處理面臨的問題[3]。外部尊重即指人尊,指個人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才能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賞識、重視和高度評價,也即希望獲得威信、實力和地位。被人尊重的需要獲得滿足后,會使人相信自己的價值,有利于進一步激發(fā)人的潛能,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否則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喪失自信心,不可能產(chǎn)生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還包括自己尊重別人的勞動能力和工作成就,也只有尊重了自己才會學會去尊重別人,也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wěn)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充滿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雖然尊重需要很少能夠得到完全的滿足,但基本上的滿足就可產(chǎn)生推動力,使人進步。
何謂自愛?簡單釋義就是愛護自己,善待自己,保護好自己。不僅包括愛自己的身體也包括珍惜自己的榮譽,對自己的幸福和利益關心,愛自己的生命。只有愛護自己,才能有效地愛護別人,別人也才會愛護自己。自愛的基礎是自信。
盧梭曾經(jīng)說過:“只要把自愛之心擴大到愛別人,我們就可以把自愛變成美德,這種美德,任何一個人心中都可以找到他的根底的?!奔磻摪l(fā)揚關愛他人、守望相助的友愛精神。生命中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nèi)フ湎?,生命中有許多人需要我們?nèi)フ湟暋jP愛自己的生命非常重要,但只有把對自己的關愛擴展到對他人的關愛、對社會的關愛特別是對弱者的關愛,這種愛才能升華[2]。
何謂自強?自強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是一個人活出尊嚴、活出人生價值的必備品質(zhì);也是一個人健康成長、努力學習、成就事業(yè)的強大動力。按照通俗的理解就是自我要強大,要有在社會立足的能力儲備,不僅指要有勝任一定工作崗位和職位的能力,還要包括內(nèi)心的強大即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既要有能夠面對社會多元化價值取向的心理調(diào)適能力,也要有能夠面對社會的各種影響和“刺激”始終保持自我清醒的自控能力。
自強是在自愛、自信的基礎上充分認識自己的有利因素,通過自己的積極進取,激發(fā)自己的潛能,勇于克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樹立自強的目標有助于克服消沉意志,振奮精神,激發(fā)自己勇于進取,積極上進,從而擔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何謂自律?是指自己要求自己,自覺地遵循社會法律和道德,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有自己約束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加強自我修養(yǎng),提升自身素質(zhì)。能夠經(jīng)受住各種“誘惑”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夠自覺地以法律和道德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并且不斷地按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調(diào)適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何謂自立?就是指要靠自己的勞動而生活,不依賴別人。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成為真正的獨立的人。包括:生活自理,不依賴父母和別人,學習自覺,經(jīng)得起困難的考驗,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可以這樣說,人的成長過程,從基本生活能力的獲得到生存能力的掌握都是要不斷提高自立能力的過程。自立的生活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也從方方面面影響著人的成長和發(fā)展?,F(xiàn)在大學生中出現(xiàn)自己的生活用品不能自己采購,衣物不能自己洗滌,對自己生活的周邊環(huán)境不能適應,就是自立能力低下的表現(xiàn)。
三、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培養(yǎng)女生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個人的自信也源自于氣質(zhì),所以在幫助女生提高自我修養(yǎng)和自我素質(zhì)時,開展禮儀及形體訓練,幫助女生培養(yǎng)氣質(zhì),提高修養(yǎng)。在團總支學生會中設立女生部,每周對她們開展兩次不少于四個小時的結(jié)合形體訓練的禮儀禮貌禮節(jié)訓練,教會她們怎樣坐、行、立;開設不少于二十學時的美容化妝技巧選修課程,教會女生學會“要為悅己者容必先悅自己”,以便以后在職場中熟練地使用化妝技巧,做一個尊重別人的人;開設不少于二十學時的服裝搭配技巧課程,教會女生學會在不同場景服裝搭配的竅門,做一名有品位的女性。通過以上的做法來提升她們的內(nèi)涵和修養(yǎng),使女大學生們煥發(fā)出青春活力,呈現(xiàn)出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為培養(yǎng)新時代的優(yōu)秀女大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華蓮.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高校女生工作初探[J].浙江農(nóng)村技術師專學報,1994(21).
[2]馮剛.最新高校輔導員工作理論與實務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魏小安.旅游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