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廷秀
摘 要:大學生社會實踐本質上是一種自主管理的實踐。自主包括意識、能力、方法、視野等方面的自主。社會實踐自主管理的路徑是:增強自主管理意識,提高自主管理能力,總結自主管理方法,開闊自主管理視野。如何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自主管理意識和能力,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成才,而且關系到大學生事務管理的有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自主管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3-0136-02
就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整體情況而言,活動的內容缺乏應有的深度和廣度,實踐內容與大學生的專業(yè)結合不緊密,實踐活動流于形式,脫離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自主管理體系不完善,在實踐過程中學校實行一刀切的單方管理方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大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管理意識,挫傷了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了社會實踐的效益。
如何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自主管理意識和能力,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成才,而且關系到大學生事務管理的有效性。應從以下方面改進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增強自主管理意識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自主管理,是指大學生是社會實踐的主人,社會實踐是自我設計、自我探索、自我達到目標的過程。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不是在校方的要求下的“被實踐”,也不是社會對大學生的一種強制,更不是一種懲罰,而是大學生生命旅程中的快樂之旅,其核心是大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所謂主體意識,指的是主體對自我存在、發(fā)展和價值的意識[1]。它是一種獨立自主的意識。在開展思想品德與法律修養(yǎng)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遵從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宗旨,讓學生擔任實踐活動的小組長,各成員都分工明確,所有成員共同管理社會實踐活動?!爸挥性趨⒓訉嵺`活動的過程中,每個人的才能和品德對象化為物質或精神成果,滿足了自我和社會的需要,人生價值才有潛在的轉化為現(xiàn)實的價值。”[2]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獨立完成任務,主動尋求發(fā)展。主體意識是自我存在的方向標,必須樹立主體意識,才能在激烈復雜的環(huán)境中不迷失自己,也才能主動地去維護自己的自主權利和人格尊嚴。社會實踐為大學生提供了鍛煉的平臺。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大學生要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不依賴同學和老師,學會反思。
自主意識,是一種自覺發(fā)展的意識。自覺發(fā)展是主動尋求的、理性的發(fā)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時代賦予大學生更充分的自主性、自由性與創(chuàng)新性。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要樹立自覺發(fā)展的意識,把自身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在運用自身知識影響著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影響了自己的主觀世界,從而真正認識自我。理性的分析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和內部聯(lián)系,樹立自覺的發(fā)展意識,把自覺的發(fā)展當成適應社會的生存手段,將自覺的發(fā)展融入到社會發(fā)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二、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大學生社會實踐自主管理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第一,實踐能力是指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用于改造自然和社會。馬克思認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社會實踐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實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大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理論,在社會實踐中檢驗理論,而不是不加思考全盤接收。這就需要樹立實踐意識,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交往能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的基本形式,它是人類社會的特有現(xiàn)象。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交往要本著平等互敬的原則,通過溝通交流,順利完成自我管理任務。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便沒有信息的傳遞、交換,更沒有人類社會的存在。從一定程度上說,交往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條件,因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種交往。交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沒有交往就談不上人的發(fā)展。然而,現(xiàn)在的大學生普遍存在著交往能力不強的情況,這就需要在實踐中重視交往能力的提高。要深刻地認識到:交往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
第三,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生存能力。學會生存,是每一個生命存在的基本問題?,F(xiàn)代社會,物質生產高度發(fā)達,人的生存需求已經不單停留在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上,而是要求在物質和精神上都得到富足。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沒有生存能力的生命終將被大自然淘汰,現(xiàn)在的大學生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然而,部分大學生在家有父母呵護,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在學校有老師護著,如同溫室的花朵,缺乏生存能力。大學生在校期間要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未來的生存能力。在將來,不僅要能生存,而且要有尊嚴地生存,這是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目的。
第四,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不僅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每一位大學生成長的階梯。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不是重復的,在實踐活動中,每次都要有新的感悟,這就好比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一個人的創(chuàng)新素質怎樣,創(chuàng)新能力怎樣,關系到個人生活的質量,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并非人人都有,真正的創(chuàng)新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獲得。創(chuàng)新知識的獲得固然是通過理論學習,然而,創(chuàng)新的能力、技巧的獲得卻是一個實踐過程。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突破禁區(qū),逐漸增長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許開始的創(chuàng)新步伐是小的,但是,隨著社會實踐的多次反復和深入,創(chuàng)新能力會獲得很大提高。
三、總結自主管理方法
(一)制定自主管理方案
在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始階段,大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地獨立確定項目方案。方案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沒有方案的實踐活動是盲目的實踐活動。在制定方案時不要求全,要有重點,要考慮實際需要和完成者的能力。在制定方案時,可以由主持人提出,由參加者發(fā)表意見補充。有條件的可以制定初步方案,然后在小范圍內實踐一下,再對方案進行完善。其核心是,對方案要論證充分。因為方案實際上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選題,選題的方向關系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為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學習自我管理方法
方法就是策略,好的方案沒有正確的策略是不可能成功的。首先,要針對不同的目標采取不同的方法。有個人管理法、共同管理法、協(xié)商管理法。如果是幾個人共同管理,要求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自我管理方法要圍繞一個中心,即落實責任,所有的任務要有人負責。在實踐中出現(xiàn)了新的情況,方案調整了,方法要跟上,并做相應的變化。無論采取什么方法,不僅要適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也要適合大學生本身的情況,既要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又要有利于任務的完成。
(三)不斷豐富自主管理的內涵
目前國內大學生的自主管理方式比較單一,管理能力比較欠缺,同國外大學生自主管理存在一定的差距。國內對大學生自主管理的教育有些還停留在國家的法律和文件精神層面上,在大多數(shù)時候學校的管理代替了學生的自主管理,忽略了大學生的主體感受。在歐美等國家,非常重視大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在社會實踐中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著重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隨著市場經濟競爭的日益激烈,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社會對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學生要增強自主管理能力意識;學校要做好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管理工作,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健全大學生自主管理機制。社會各方面要提供適合大學生的實踐崗位和進行必要的技能指導。
(四)學科交叉,活動融合
“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盵4]自主管理要打破學科界限,不同學科的同學融合,共同管理社會實踐活動。然而,以往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基本上是不同的學科分開,獨立地開展的,其實,人類社會的實踐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大學生在校學習的課程也是彼此有聯(lián)系的。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大學生要學會改變傳統(tǒng)單獨學科獨自實踐的思維,嘗試探索學科交叉開展實踐活動,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思想解決實踐中的難題。在實踐的過程中,發(fā)揮學彼此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融會貫通。
(五)人際互動
人際互動是大學生初到社會必須要面臨的挑戰(zhàn),是人能否在社會生存的關鍵。在社會實踐中,實踐的主體不可能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活動的開展必須會接觸不同的人,人際互動必不可少。人際關系的好壞對活動的開展和主體的發(fā)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在實踐的過程里,實踐主體必須要學會與同學、老師、學校、實踐單位、社會進行人際互動,在互動中了解自主管理的不足,聽取他方對自主管理的意見,學會分享社會實踐的成果。當然,剛開始,社會實踐中的人際互動可能是處于初級水平的,但是,只要有信心,不斷學習互動的技巧,就會使互動的效果不斷提高。
(六)利用新媒體
自主管理不一定是人與人面對面的實體管理,也可以是通過虛擬空間來完成對現(xiàn)實中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管理。所以,大學生應該善于把新的科技成果運用到自主管理中。新的媒體技術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帶來的便利去創(chuàng)建自主管理平臺,如微博、微信、QQ、飛信、貼吧、網站等,實現(xiàn)社會實踐的自主管理。利用新媒體涉及到:目標的確定、項目的選擇、設計、實施、監(jiān)控、結果以及結果的評價。比如,建立QQ群,在群里發(fā)布管理的信息和動態(tài),跟蹤管理過程,評價管理結果,總結管理經驗,推廣管理成果。
參考文獻:
[1]鄭永廷,等.人的現(xiàn)代化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40.
[2]劉濟良.價值觀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4.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