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繼新
[摘要]文章簡要介紹了體驗教學,并結合教學實際,從四個方面談了體驗式教學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教學情境聯(lián)系實際動手操作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02-0072
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高中物理也在逐步融入一些新的教學思想與理念。體驗式教學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以學生的自主體驗為主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物理課堂效率。
一、體驗式教學概述
體驗式教學,主要是依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特點,通過情境體驗,引導學生感知,讓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建構物理知識框架,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fā)展能力、生成意義。
高中物理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實施,應秉承:從實際出發(fā),依據教學內容與目標,立足于學生的實際,設計體驗活動。體驗活動應易于組織開展,為此,教師應對體驗活動的步驟、形式、手段等要認真分析,化繁為簡,活動能切實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學科,物理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對物理科學知識的自主體驗與探究。而體驗式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陌生知識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1.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促使其主動體驗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其主動參與物理教學活動。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作為設計者,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再創(chuàng)造,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主體驗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例如,在《動量定理》教學中,可準備一個生雞蛋、一塊海綿和一只碗,將雞蛋放到與講臺同高度處,讓其分別自由下落到海綿和碗上,學生可能會猜想掉到海綿上,雞蛋不會碎,而掉到碗里,雞蛋會碎。但其中原因卻未必知道。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其帶著懸念參與課堂教學,再結合實際,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對所學知識進行再加工、創(chuàng)造。
再比如,在《超重與失重》教學中,教師可引領學生想象:在電梯啟動前后,乘坐電梯的人的感受,體會電梯加速運動、勻速運動和減速運動三個階段的不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相關物理知識。
2.合理營造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體驗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有些物理知識比較枯燥,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就必須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物理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更好地進行體驗與思考,促使其獲得成就感,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效性。
例如,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設計一系列問題,進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與探究。如《牛頓第二定律》的教學,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升降機底板上的物體,對升降機底板的壓力是否會隨升降機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而改變?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并親自體驗探究,從而加深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與應用,提升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這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促使學生主動嘗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密切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結合物理知識體驗生活現(xiàn)象
知識來源于生活,也終將為生活服務。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結合要學習的物理知識進行感知體驗,以提高學習的樂趣。
例如,教師可事先準備收音機、手機等教具,在課堂上首先調出一個正常播放的頻道,然后將手機慢慢靠近收音機,這時就會出現(xiàn)刺耳的“滋滋”聲。這個現(xiàn)象是實際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相信很多學生經歷了這樣的事情。而正是對實際生活中的這些現(xiàn)象的引入,學生才會對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產生發(fā)現(xiàn)與解釋的興趣,從而增強其主體體驗的能動性,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某種現(xiàn)象或某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之間互助合作、溝通交流的能力,促使其主動體驗與探索。
4.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體驗“做物理”的樂趣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更加突出了對綜合性人才的培養(yǎng)?,F(xiàn)代人才觀,要求學生不僅擁有理論知識,還應具有一定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做科學”來“學科學”,可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掌握知識,并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例如,在《安培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與探究。引導學生采用“控制變量法”,分別改變電流強度大小、磁場強度大小、通電導線長度,
二、新課改背景下物理教學的有效策略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繁重的物理理論知識,讓課堂顯得枯燥、無趣。教師想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就要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通過情境將教學內容慢慢導入。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激發(fā)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讓學生迅速地接受物理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慣性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以警察要求司機系安全帶和柯受良飛越黃河的圖片為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警察為什么要求司機系安全帶?柯受良在進行黃河飛越的時候,他根據的是什么?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再做一個小實驗:用一根棒子敲打疊放在一起的象棋,讓學生仔細觀察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通過這樣的圖片和實驗,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興趣,又使學生養(yǎng)成了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態(tài)度。
2.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在高中物理學習中,不管是理論知識還是具有實踐意義的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在理解上都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好物理知識,認識物理知識的本質內涵,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問,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人造衛(wèi)星宇宙速度”時,教師可以在課前進行一番演示:在一個平臺上,使用不同的水平速度將小球拋出四次,問:觀察和比較這四條軌跡,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結論:第一,小球由于地球的引力而落回地面;第二,小球飛的遠近與小球的初速度大小有關。教師再問:在以上四條軌跡中,你還能夠發(fā)現(xiàn)什么?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牛頓的設想展示出來,再追問學生:牛頓的設想,可能實現(xiàn)嗎?用問題來逐步引導學生,可讓學生快速地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3.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
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教學,都是教師在黑板上進行板書教學。此種教學模式,已經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了。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借助多媒體來進行授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讓物理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下學習物理知識。例如,在講“磁現(xiàn)象和磁場”這一課時,教師可使用多媒體將與磁場有關的圖片,進行一一展示,讓學生了解更多與磁場有關的知識,進而對磁場產生濃厚的興趣,順利投入磁場的學習之中。
4.積極開展探究性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實施新課改之后,人們對高中物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積極開展探究性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進而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講“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情況,并思考:電場中的帶電粒子是怎樣運動的?其運動形式是怎樣的?帶電的粒子在磁場中是做直線運動的,它的初速度跟電場的方向是怎樣的?為什么會出現(xiàn)此種現(xiàn)象?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可以慢慢地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探索,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
5.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在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認為上完課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少。有的教師同時教授好幾個班級,因此閑暇時間較少,跟學生之間甚至沒有交流。物理是一門探究性較強的課程。因此,教師在課程結束后可以在教室適當地停留一段時間,與學生進行課后交流。詢問學生的課后感受和不懂的地方,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的回答和講解。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教師可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此外,師生間的交流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同時,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還能夠了解到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便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安排好教學內容。
三、結束語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策略和手段,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適當地開展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教學活動,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總之,高中物理內容較為豐富,在高考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僅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小孔.淺析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思路和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2(10):11-13.
[2]王成華.對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新課程(中旬),2012(7):55-56.
[3]黃志強.如何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中旬),2010(7):78-79.
(責任編輯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