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診療效果和并發(fā)癥情況。方法:采用隨機的方法抽取自2009年12月到2012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76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別對四個不同級別的患者實施相應的診療措施,對比觀察其臨床療效和并發(fā)癥情況。結(jié)果:76例患者中,I級有效率95.8%,Ⅱ級有效率85.7%,Ⅲ級有效率75%,Ⅳ級有效率44.4%,總有效率82.5%。并發(fā)癥中,氣胸11例(14.5%),呼吸衰竭7例(9.2%),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5例(6.6%),乃至死亡2例(2.6%)。各級別差異顯著(P<0.05)。結(jié)論: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做到預防與治療相結(jié)合,治療方案的制定要結(jié)合并發(fā)癥雙管齊下,方能達到最佳效果。
【關(guān)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臨床治療;分析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1-0147-02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可以預防和治療的常見疾病,其特征是持續(xù)存在的氣流受限。在眾多疾病中COPD是老年人發(fā)病率比較高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并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1]。近年來,COPD已形成流行趨勢,現(xiàn)狀十分岌岌可危。如何攻破COPD這一醫(yī)學難題,已然成為呼吸內(nèi)科關(guān)心的重要課題。鑒于此,本院取自2009年12月到2012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76例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自2009年12月到2012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76例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依據(jù)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診斷標準均確診為COPD。篩選研究對象時,剔除合并嚴重心、肺、肝、腎等功能障礙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21例;年齡48~76歲之間,均齡為(58.1±4.2)歲;病史為12~27年,平均為20.5年;有吸煙史者56例(占73.7%),咳嗽者42例,咳痰者12例,喘息和胸悶者15例,氣短者或呼吸困難者6例,伴有全身性癥狀者5例。I級(輕度 COPD)23例,Ⅱ級(中度COPD)32例,Ⅲ級(重度COPD)12例,Ⅳ級(極重度COPD)9例。
1.2治療方法
診治方法主要分兩個階段:(1)穩(wěn)定期:對輕度患者采用藥物治療,給予口服或吸入β受體激動劑、祛痰藥等,同時結(jié)合人參、枇杷等中藥治療,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對于有條件的患者進行呼吸康復治療,加強呼吸肌鍛煉和適當?shù)捏w力鍛煉;此外,進行長期的氧療,給予鼻導管吸氧,氧流量為l.0-2.0L/min,吸氧時間為10~15h/d,使患者在靜息狀態(tài)達到PaO2≥60mmHg。(2)急性加重期:對有嚴重喘息癥狀者給予較大劑量霧化吸入治療,沙丁胺醇500ug,異丙托溴銨250-500ug;其次給予低流量吸氧;若患者咳痰量增加且有膿性痰時,根據(jù)情況選用抗生素治療;對住院的急性加重期患者給予口服潑尼松龍30~40mg/d,或靜滴注甲潑尼龍40mg~80mg/d,連續(xù)5~7天;同時依情況,給予機械通氣治療。
1.3分型標準
I級(輕度 COPD):特點為輕度的氣流受限(FEV1/FVC<70%,F(xiàn)EV1≥80%預計值),常伴有或不伴有咳嗽、咳痰。
Ⅱ級(中度 COPD):特點為氣流受限進一步加大(FEV1/FVC<70%,50%≤FEV1<80%預計值),呼吸困難加重。
Ⅲ級(重度 COPD):特點為氣流受限再次惡化(FEV1/FVC<70%,30%≤FEV1<50%預計值),氣短加劇,反復地急性加重。
Ⅳ級(極重度 COPD):特點為嚴重的氣流受限(FEV1/FVC<70%,F(xiàn)EV1<30%預計值),可能合并嚴重的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危險。
1.4評價指標
顯效:癥狀完全消失,肺功能完好,達到正常水平。
有效:癥狀明顯減輕,肺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或病情加重。
總有效=顯效+有效。
1.5數(shù)據(jù)處理
本次研究所處理的全部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行χ2檢驗,p<0.05(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臨床療效
結(jié)果顯示,I級有效率為95.8%,Ⅱ級有效率為85.7%,Ⅲ級有效率為75%,Ⅳ級有效率為44.4%,總有效率為82.5%。詳情見表1。
2.2并發(fā)癥情況
結(jié)果顯示,患者并發(fā)癥有氣胸11例(13.8%),呼吸衰竭7例(8.8%),慢性肺源性心臟病5例(6.3%),乃至死亡2例(2.5%)。詳情見表2。
表1 不同級別的COPD患者的治療效果[例數(shù)(%)]
注:各級別差別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不同級別的COPD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例數(shù)(%)]
注:各級別差別明顯, P<0.05。
3.討論
COPD是一種常見、多發(fā)并且死亡率較高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該疾病可以通過治療得以改善,但目前并不能完全治愈。其主要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咳嗽、粘液痰增多,同時常伴有喘息,嚴重者常常有勞力性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乃至死亡。有報道認為,肺部是人體呼吸的重要器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夠破壞肺部功能,給患者帶來呼吸困難[3] 。隨著COPD越演愈烈的局面不斷發(fā)展,該疾病患者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以免造成惡性發(fā)展的后果。
根據(jù)COPD的發(fā)病原理,可從這幾個方面入手進行防治:一是要戒煙,這是治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和必要的措施之一;二是要防止有害氣體的吸入,出門可戴安全口罩等,同時要補充營養(yǎng),提高機體免疫能力;三是要積極處理并發(fā)癥[4];此外,做呼吸訓練和長期性的氧療也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表明,針對COPD的治療要做到預防與治療相結(jié)合,治療方案的制定要結(jié)合并發(fā)癥雙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富祥,杜結(jié)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藥物治療62例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1,8(7):81-82.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阻肺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7,30(2):8-17.
[3]安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全身效應[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07,22(14):19-20.
[4]徐愛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臨床治療[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0,17(2):2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