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益芳
教學片段一:學習“勘測線路”部分
1.找“勘測線路”這部分閱讀材料,快速瀏覽、思考:用什么方法學習?
2.學生匯報,師生共同歸納學法:與課本對話,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句段,細細品讀,深深思索,在書旁注上自己的體會。
3.學生用以上學法自行探究,自主對話。
4.學生暢談感受,相機出示以下句段,指導朗讀、理解感悟。
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蟾拧ⅰ畈欢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1)指名讀。
(2)其余同學與他展開對話。
生1:小明同學,你的普通話真標準,特別是“一點兒”讀得真好聽,不過我也想給你提個小小的建議,我覺得“精密”一詞應讀得重些、慢些,稍加強調,更能體現(xiàn)詹天佑精益求精的科學態(tài)度。
生2:這句話是詹天佑勉勵工作人員的,應該讀出語重心長的語氣。
小明:謝謝你們的金玉良言,我相信現(xiàn)在我能讀得更好了,再讓我試試行嗎?
(3)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小明聲情并茂地讀了起來,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4)掀起賽讀高潮。
(5)談感受。
評析:教師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一句“用什么方法學習”激起千層浪,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句段。一方面,為后面更加精彩的對話埋下伏筆;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品讀佳句,力求感知文本,為語文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在理解詹天佑的語言和心理活動時注重讓學生參與閱讀實踐,引導他們從讀中質疑,讀中釋疑。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對話氛圍,搭設對話舞臺。在生生對話中,學生各自表達自己的理解,進行平等的、無偏見的、無權威的交流,并對他人的觀點進行發(fā)問、評價,這樣促進了學生加深或反思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更能體會到詹天佑精益求精的科學態(tài)度、愛國情懷及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同時,教師大智若愚,表面讓學生為自己糾錯,實則調動了學生積極性,也進一步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性。
教學片段二:學習“開鑿隧道”部分
1.學生走進文本,無聲地讀書,讀時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2.當一回小小工程師,繪出“開鑿隧道”示意圖。
3.請一生通過投影展示出自己的示意圖,并簡單復述圖意(附學生畫的示意圖)。
4.看了這位同學的示意圖,你想對他說什么?(教室里小手如林)。
生1:××同學,你能大膽地展示出自己的作品,這很令人佩服,但你的示意圖有不妥之處,箭頭沒有對齊,詹天佑是經過周密計算的呀!
生2:八達嶺該是居庸關的3倍長,圖上沒有反映出來。
生3:居庸關巖層厚,圖上沒有標示出來。
生4:山頂?shù)娜聺B,也該標示出來。
師:你們讀書真仔細!
生5:豎井沒直,歪了會塌陷的,很危險呀!
生6:應選擇山勢低的地方開鑿豎井,更省時省力。
師:你們能細讀課文,還能隨文查閱相關的資料,真會學習!
5.播放“開鑿隧道”示意圖,學生看后,不住地贊揚詹天佑的創(chuàng)新精神。
評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遍喿x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正是給了學生一個廣闊的閱讀發(fā)現(xiàn)、研究、探索的舞臺。這里,教師讓學生當一回“工程師”,繪出“開鑿隧道”示意圖。這種角色轉換所產生的積極效果往往能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情境,通過身臨其境從而獲得獨特的、有創(chuàng)意的感受。這一角色的轉換,調起了學生的胃口,學生興趣盎然。讓學生讀一讀、畫一畫、評一評,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對話、自主探究,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通過對他人繪制的示意圖的觀察分析,體會詹天佑當初開鑿隧道的艱難與智慧。教師鼓勵學生提不同意見,培養(yǎng)爭辯意識。教師的及時鼓勵,又點燃了學生的自信心,讓課堂對話顯得更加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