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瑤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樣一來,上好每一節(jié)課,把每一節(jié)課上好,對教師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怎樣上好一節(jié)美術課,怎樣把一節(jié)美術課上成學生喜歡的課?結合多年的教學實際,個人認為做到這一點,必須處理好這樣的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課前準備要充分
課前準備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美術課上一般要準備的學習用品較多。對教師而言,要有計劃、有布置,備課要充分,不僅要備書本,還要備學生,以防在課堂上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對小學生來說,課前老師布置要帶的各種工具必須帶全,每天晚上放學前作為一項家庭作業(yè)布置,可以用紙條的形式提醒學生,也可以用微信等網絡工具和家長聯(lián)系。這樣就能保證把每一節(jié)美術課的準備工作做充分,為上好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導入新課要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其主體作用,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右饬x的建構者,教師的巧妙引入新課起著主導作用。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xiàn)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tài)度。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一般情況下,小學美術課堂的導入無外乎有這樣幾種形式:(1)利用多媒體課件,營造氛圍;(2)教師用善于啟發(fā)的語言,引導學生走進課本;(3)教師用具體的動作(如現(xiàn)場作畫等)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4)教師講有趣的童話故事、讓學生猜謎語等形式導入,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境界等。
三、課堂提倡師生互動
有人說,一堂讓小學生喜歡的美術課,應該是一節(jié)師生互動、沒有任何拘束、學生盡情發(fā)揮的自由空間。這就要求老師要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法,走近學生,走進課本,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愉悅過程中學習美術,收獲成功的喜悅。如教學“畫圓”,課前布置學生帶的工具就特別重要,學生有帶硬幣的,有帶小瓶子的,有帶手表的,還有一些甚至帶茶杯蓋的,應有盡有。教師根據學生手中的工具,指導學生畫出了大小不一的“圓”,學生喜歡的不得了。整個課堂儼然是個快樂的世界。
四、評價語言要切中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好勝心強,自己經過努力畫出來的作品,都很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因此,教師的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課堂上千萬不要出現(xiàn)諷刺學生的語言;“真有創(chuàng)意”“想象很好”“你真棒”等詞句,要多用,用好,這對提高小學生的畫畫自信,將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課的課堂教學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把美術課上成小學生喜歡的課就更不簡單。我希望全體美術老師提高認識,練好扎實的基本功,運用好靈活多變的教法學法,師生互動,課堂交給學生,給學生自由空間,這樣的美術課學生能不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