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偉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素質(zhì)教育被提高到新高度的當下,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語文課文略讀教學目標也提出了更為明晰的要求,即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課外閱讀量達到四百萬字以上。略讀就是指在保持較高閱讀速度基礎之上,能通讀文意,了解概括的文章內(nèi)容和思想主旨。在小學生語文課程中進行略讀教學,不僅能有效擴展小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面,還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升素質(zhì)教育的實效性。但是就目前的語文課文略讀的教學實際而言,存在將略讀細讀、精讀的傾向,給予學生的閱讀空間相對狹窄,略讀效率低下,略讀教學方法不當。這就對廣大語文教師提出了要求,需要語文教育實踐者突破固有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探索出適合培養(yǎng)學生略讀能力的教學方法。
一、提出問題,做好導讀
小學生對于略讀和精讀的概念不甚了解,對它們之間的差異也模糊不清,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進行略讀教學之前,要通過對學生提出問題、要求,教會學生該以怎樣的速度、怎樣的閱讀方式進行略讀。略讀是一種省時、高效的閱讀方式。在海量信息充斥的當下,能夠在較大量的資料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或者說是對自己有益的信息,是現(xiàn)代人的普遍需要且尤為重要的一種技能,而培養(yǎng)這種技能就是從學會略讀開始的。由此來說,略讀是一種技巧,需要從小學生時期就開始培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略讀習慣和略讀技能的時候,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閱讀興趣逐步訓練,不斷強化。在選擇文本上選擇情節(jié)較豐富的文章,思想線索較明晰,情感表達較流暢的文章。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前導讀,用一句話描述文章主旨,再設計幾個問題貫穿文章,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并且在短時間內(nèi)做出回答,只要求學生回答這幾個問題,其他內(nèi)容簡要了解,不作具體要求。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找到怎么樣在短時間內(nèi)抓住主要信息的略讀方法。
二、找好中心,突出重點
在基本掌握一件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六要素之后,就需要學生掌握文章所傳達的中心思想。因為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也是重點,略讀的價值就在于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最主要、最重要的信息。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略讀教學上,注重把握教學方法,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大膽略讀,找到需要的內(nèi)容即可,無需進行咬文嚼字。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神奇的克隆》時就可以進行略讀練習。如果深究克隆的含義和克隆技術的闡述,不僅小學生無法理解,而且也全無必要。這篇課文就是要告訴小學生自然科學是充滿無窮魅力的,只要學生能夠體會到克隆技術的神奇之處便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文章再次的教學價值。
三、圍繞中心,解決問題
在訓練小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得出文章中心之后,由于小學生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會提出形形色色的問題,也會產(chǎn)生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這個時候小學語文教師既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也要站在一個教育者的位置指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發(fā)揮思維才能、展現(xiàn)個人思想魅力。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就是圍繞單元目標愛國主義教育展開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波蘭音樂家肖邦時刻牽掛故國,并且在臨死時留下“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遺言,表達了肖邦強烈的思鄉(xiāng)情和愛國心。因為本單元前面安排的課文是《我愛你啊,祖國》以及《鄭成功》,已經(jīng)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講解,學生對本單元的中心思想已經(jīng)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就可以作為略讀文本,指導學生進行略讀練習。
四、多做練習,積累經(jīng)驗
一項技能的培養(yǎng)不是朝夕即成的, 略讀需要經(jīng)過不斷地練習、鞏固、提高,不斷積累略讀的技巧和方法,并能使之成為自己一套獨特的經(jīng)驗技能。小學生雖然學習得快但是忘記得也快,對于略讀他們一開始會有許多不習慣,也會為了追求內(nèi)容的詳盡而猶豫不決,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合理利用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記憶模式,不間斷地反復訓練,使學生能真正學會略讀。在這方面,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略讀技巧交流討論會,讓小學生講述自己在提高閱讀速度方面的方法,小學生自己總結(jié)出來的方法會更利于他們接受和仿效。在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不僅能學到別人的方法,也讓別的同學了解到自己的方法,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掌握良好的略讀能力能夠幫助一個人在浩瀚無邊的信息海洋里,用最方便、快捷的方法獲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學習、工作效率,而且是一個學生應對日后繁雜的學習生活和拓展知識領域的有力幫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略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一項教學目標,是對素質(zhì)教育的追求和踐行,是對學生未來發(fā)展負責任的教學態(tài)度,是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要人才的重要途徑。這值得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者不遺余力地去推行和實施。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