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進政治課多媒體教學水平,應從端正教學態(tài)度,認真閱讀教材和相關教學資料書,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入手,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 采用適量課件,從而促使學生加深理解課程內容,提高思想覺悟和政治理論水平.
關鍵詞:? 政治課?? 多媒體?? 改進
【分類號】G633.2;G434
多媒體教學與“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具有教學形式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可以將原本枯燥的知識以鮮活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從而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在現(xiàn)實的政治課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令人憂慮的現(xiàn)象:一些青年教師在備課時不認真閱讀教材和相關的教學資料書籍,只是簡單地從網上復制粘貼他人的教案和課件,然后在課堂上像放映員一樣把整個課件播放一遍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一旦遇到自己要上公開課時便又手忙腳亂地從網上收集各種素材,結果是制作的課件中各種圖片、音頻,圖表、練習題匯聚一堂,上課時由于內容繁雜,學生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其他聽課老師也是一頭霧水。此外還存在諸如課本搬家,照屏幕宣科,忽視師生情感交流和教學互動,未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特有技術優(yōu)勢等問題,由此造成教師的主導性降低,過于注重技術和形式而減損教學主旨,信息量過大,重點不突出等。這些問題反映在學生身上,則體現(xiàn)為因接觸的信息量過大、換屏頻繁而來不及記筆記,上課成為“機灌”;或迷惑于變幻繚亂的色彩、動畫或音律而忽視真正的學習內容,上課成為“觀光”,更無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有效完成和重點、難點的突破了。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一方面是部分青年教師教學態(tài)度不端正,對自己的工作缺乏責任感和使命感,,而懶得在教學研究上面投入必要的精力;另一方面是相當一些青年教師未能認識到吃透教材、教學參考用書以及充分了解自己學生實際接收能力對提高課堂效果的重要性,試圖尋找捷徑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筆者認為要糾正這類現(xiàn)象,應從下面幾方面著手:
如欲真正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教師就必須經得起社會和生活中的各種誘惑,靜下心來認真研究教學改進教學方法。作為政治課教師應當認識到本門課程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戰(zhàn)場,有著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特殊地位。眾所周知:政治課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因而可以認為:政治課教師是離學生最近的靈魂工程師,因此政治課教師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竭盡全力講好每一堂課,進而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二、認真研讀教材,開發(fā)豐富的課程資源
教材是學校教育資源目標的重要載體,是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是教育活動的媒介,也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jù)。青年教師在每學期開學拿到自己所教的課本后,首先要認真閱讀課本,通過閱讀課本內容熟練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各章節(jié)之間的邏輯順序,并在自己腦海中形成知識框架。然后要把精力用在研究重點和難點上。因為衡量一節(jié)課成功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教師是否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突破了重點和難點問題。而政治課的難點問題往往是當今社會的焦點問題、敏感問題,解決了難點也就解決了學生的許多困惑問題。
對于剛參加教學工作的青年教師來說,把《教師教學用書》與教材結合起來閱讀有助于很快掌握教材的邏輯結構和每一課的教學三維目標以及教學的重點、難點。尤其是通過閱讀“相關疑難問題的解答”能夠更深更廣的掌握每一課的疑難問題,從而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資源鏈接”這一欄目中中教師還可以選用一些上課用的事例以及數(shù)據(jù),以豐富教學內容。當然由于教材的滯后性,有些材料已經過于陳舊時,教師可以觸類旁通再從網上搜集一些類似的新鮮實例。
三、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實際,根據(jù)學生的學情設計教學課件
我國各個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千差萬別,當然使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思想狀況和對知識的需求也出現(xiàn)不一樣。如果不假思索的照搬網上其他社會和經濟發(fā)展水平與教師所在地區(qū)差別很大地區(qū)的學校教師制作的課件來授課,則無異于刻舟求劍,其效果不言而喻。所以教師是否根據(jù)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制定出適宜的教學方案并制作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課件將直接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成敗。這就是備課環(huán)節(jié)中的備學生,至于了解學生的具體內容,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是了解學生的的政治理論基礎知識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其次是了解他們掌握的與本學科相關的知識,如文學、歷史、地理和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第三是了解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和思想狀況。因為不同學生家庭背景和學習方法不同,不同學生對人對事往往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些看法是正確的,有些則帶有片面性和偏激情緒。而思想政治課教師就要根據(j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用自己的教學活動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和科學判斷是非的能力,最終提高他們辨證認識問題的能力,抵御各種錯誤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充分利用網絡等各種資源,精心制作適合自己學生實際的課件
教師在充分掌握了教材和教師教學用書的內容及學生實際后才可以利用網絡搜集與自己所教課程有關的教案和課件。從別人的教案中參考學習教學的思路,方法。從別人的課件中選擇適合自己需要和學生實際的圖片、文字材料、同時從網絡中搜集一些新鮮的時政材料、圖片以及音樂視頻等。就像蜜蜂采蜜一樣,博采眾長,尋求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最終編制出適應自己學生實際的課件并撰寫教案。在制作課件和撰寫教案的過程中,筆者認為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防止課件華而不實,切忌形式過于內容,從而掩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制作課件時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記憶規(guī)律。課件的內容要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求知興趣;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進而更有效地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不能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和展示教師的多媒體操作技術而制作大量的音頻和動畫、圖片。因為課堂不是影視欣賞課,而是要完成教學任務。華而不實的課堂一開始可能會奪人眼球,引起聽課者的興趣,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教學過程的“奢華”就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無關緊要的事物上,反而降低了課堂的效率。
第二、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像一位節(jié)目主持人一樣,多讓自己的嘉賓(學生)發(fā)言,而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穿針引線作用。因此在課件中要設計一些能引起學生思考的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如果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再進行適當?shù)狞c撥。當然問題的設計一定要有層次性,不能太難或太簡單,要遵循“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的原理,并能夠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同時對于課本中的某些重點概念和知識原理該讓學生朗讀就讓他們集體和個別朗讀,該讓他們記下來和劃出來的就讓他們動筆及時寫下來、劃出來??傊寣W生的眼睛、耳朵、嘴和手都要動起來。
第三、課件的數(shù)量要適當,不能過多過繁。現(xiàn)實中一些教師誤以為多媒體教學中制作的課件數(shù)量越多、信息量越大則越能體現(xiàn)自己的教學水平,并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中怕完不成課件的內容而忙于按鼠標、該讓學生思考回答和朗讀的內容都讓老師代勞。結果卻是教師和學生都受控于課件,以致學生囫圇吞棗、走馬觀花,而所掌握的知識寥寥無幾;教師雖然疲憊不堪,但教學目標難以實現(xiàn)。所以制作課件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要選擇那些最新、最近的,把最能破解教學重點、難點的各種典型社會現(xiàn)象、先進模范人物、趣聞、例證的圖片和文字材料、圖表數(shù)據(jù)、視頻制作成課件。從而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加深對有關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思想道德覺悟和政治理論水平,惟其如此方可較好地完成政治課教學任務。
總之,多媒體教學只是教師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手段而已,青年教師只有在充分掌握每一課的知識體系、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以及自己學生實際的基礎上靈活選擇合適的多媒體素材制作課件并撰寫出相應的教案,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每個教師可以將自己已形成的先進教學思想、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融入多媒體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從而極大地發(fā)揮多媒體的教學優(yōu)勢,最終實現(xiàn)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
作者簡介:黃笑春,女,1974年生,中學一級教師 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