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審計署披露,廣西馬山縣的3000多名扶貧對象中,有2454人購買了2645輛汽車,還有43人在縣城購買商品房或自建住房。這些有車有房的扶貧對象中,有343人是財政供養(yǎng)人員,439人為個體工商戶或者經營公司者。
如此大規(guī)模的扶貧造假,令人震驚。制度上存在的漏洞是發(fā)生這一問題的根源。不少地方在扶貧對象的認定和扶貧資金的管理方面都存在過程不公開、程序不嚴格、監(jiān)督不到位等制度漏洞,扶貧資金容易被有關部門擠占、挪用和隨意分配。要根治這一問題,首先要不斷健全和完善扶貧領域的法律和制度,其中信息公開是最重要的制度措施。
還有多少隱匿“炸彈”
10月12日晚10時許,天津市北辰區(qū)西堤頭鎮(zhèn)永晟化工有限公司倉庫發(fā)生爆炸,現場無人員傷亡。當地相關部門次日上午發(fā)布消息稱,經檢測,事故后空氣質量符合標準。
距離8·12天津爆炸恰好兩月整,又是危險品倉庫,又是違規(guī)儲存,又是一塊管理上的“飛地”,不難發(fā)現監(jiān)管的失察。這場爆炸注定受到關注與追問。兩個月過去,8·12天津爆炸后續(xù)處理進展到了哪里?調查進展報告何時能夠公開?政府的監(jiān)管模式以及治理結構到底有無得到檢討并調整?
誰在用“毒跑道”來禍害孩子
江蘇多地學生家長反映,孩子上學后集中出現流鼻血、頭暈、起紅疹等癥狀,懷疑與學校塑膠跑道有關,然而,中國已建室外塑膠跑道的有毒檢測是項行業(yè)空白,國家層面沒有相應標準。有專家稱,劣質塑膠跑道若使用有毒塑化劑,過量使用甚至會導致男孩絕育。
塑膠跑道在中國已有30多年歷史,技術成熟,使用安全,若有問題,無非是無良廠家使用了有毒材料。這些涉嫌毒害學生的劣質塑膠跑道是怎么進入校園的呢?其實,從塑膠跑道的采購、施工到事后檢測,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把好關,都不至于任由問題產品毒害孩子。相關部門的說辭,其實是在踢皮球、推卸責任。
編內外護士同工同酬有利醫(yī)改
10月13日,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大港醫(yī)院260名編外合同護士集體罷工,要求同工同酬。當事人透露,大港醫(yī)院編外護士的月工資還不到1000元,最低的只有兩三百元。
待遇不公使護士流失嚴重,護士荒愈演愈烈。如果不盡快扭轉當前的局面,恐怕護士數量短缺還將加劇,護理的質量也會隨之下降,醫(yī)患關系甚至會加劇惡化,而這勢必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破除身份界限,合同護士與在編護士同工同酬,方為醫(yī)改正道。
飛機“伸腿費”不該亂伸
各大航空公司發(fā)往國外航線普遍實行的付費選座模式,有的航空公司已在國內一些航線推行,如國航北京出港的國內航線旅客可通過付費100元選擇經濟艙第一排和緊急出口等大空間座位。
國際航線收取選座費尚可理解,畢竟國際航班飛行時間長,能不能愉快地“伸伸腿”,確實感覺大有不同。從市場角度來看,國內航線付費選座也無不可,但關鍵在于,航空公司與“國際接軌”的同時,也需提高配套服務質量。選好座位多掏錢,這本身是公平的,但如果因此傷害乘客的權益,那么就不公平了。
千元U盤僅因“財務不專業(yè)”?
廣州市天河區(qū)被曝多個街道“天價”采購。天河南街道的政府采購預算表顯示,計劃購買27個U盤(含移動硬盤)共需花費2.7萬元;黃村街道的預算表顯示,辦公用房租金及管理費今年預計支出140萬元,采購數量為1平方米。天河區(qū)相關部門回應,不排除財務人員不專業(yè),出現了差錯。
在政府預算公開上,廣州無疑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正因為采購預算公布得相當詳細,問題才能被及時發(fā)現。然而,如此“不專業(yè)”的采購預算都能通過層層把關進入到公開程序,對政府采購的有效監(jiān)管約束又體現在何處?只怕“財務不專業(yè)”只是一個借口。
畸形“招商提成”該壽終正寢了
劉正是原江蘇海安縣經濟開發(fā)區(qū)招商產業(yè)四局副局長,2011和2012年,劉正分別從浙江引進了總投入1.5億元和10.8億元的民資項目。按照當地政府公布的招商引資獎勵政策,他可拿到110萬元的提成。然而,這筆招商獎勵至今沒有兌現。近日,劉正向海安縣法院提起訴訟。
堂堂政府官員竟因“招商提成”而與地方政府撕破臉,盡管地方法院將之推入“人事糾紛”而拒絕受理,但有關“招商提成”的不正之風還是從潛規(guī)則處刮到輿論監(jiān)督的臺前。110萬招商提成能否兌現固然需要抽絲剝繭,更重要的是看看在各色招引政策之上,有無明顯悖逆法治政府的拍腦袋決策,為數字政績與招商丑聞埋下催化劑般的隱患。
舉報學術不端無需實名
近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商學院前院長孫選中遭舉報,其2008年4月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剽竊,有疑問的篇幅超過正文的1/3。中國政法大學學術委員會和學位評定委員會對媒體表示,舉報論文抄襲首先需要實名制,之后才能交由相關部門處理。
在處理學術不端的指控方面,有些學術機構沒有負起應負的責任,一味苛求舉報者是不公平的。實名舉報而遭打擊報復的案例所在多有,因此許多國內學術機構并不要求舉報者實名。再者,現在檢測抄襲之類學術不端行為的手段很多,也很簡單。一些學術機構以舉報者是否實名作為調查前提,不能不說是一種虛偽的鴕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