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萍
小學數(shù)學中的練習課是以學生獨立練習為主要內容的課型,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xù)。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數(shù)學練習課教學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練習課教學缺少設計或根本就沒有教學設計,出現(xiàn)練習課變成習題課、作業(yè)課,對書上的練習題僅是做完了事,使練習走過場,一題一題地練習交流,不注意讓兒童主動地參與,積極地思考。練習形式也是單一呆板。上述現(xiàn)象的產生,究其原因就是我們對練習課缺乏重視,對練習課的功能特點認識不夠,導致我們對練習課的教學目標把握不到位。怎樣上好練習課,如何提高練習課的效率,我進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根據內容,進行目標預設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今后學習的必要準備和基礎,因此作為鞏固知識、熟練技能的練習課必須增強目標的預設性,要對知識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要對知識掌握的深淺度以及與已有知識的貫通與聯(lián)系,作出預先的考慮與估計;要對知識運用的熟練程度作出精心安排和把握。例如,學習了《認識非整千的四位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后,把“數(shù)中間有0的讀法、寫法”這個重點抓住,估計學生可能在寫“數(shù)中間有0”這種情況會感到比較困難,二千零五可能會寫成205,因此要預設通過各種變式練習使學生有效地掌握,并靈活應用??傊抗?jié)練習課總的目標要心中有數(shù),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從局部到整體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分層設計,讓練習面向全體
新課程強調我們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但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實施分層教學,對優(yōu)等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下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數(shù)學練習課的設計也要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著眼于不同層次學生都能發(fā)展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優(yōu)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著” ,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各得其所,各有發(fā)展。
如在教學“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練習課時,我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了以下幾個不同層次的練習內容:
1、基本練習:比一比,算一算。
3+5= 7-2= 1+5= 9-6= 4+4=
30+50= 70-20= 10+50= 90-60= 40+40=
這里上、下兩題是一組,第一排設計的一位數(shù)的加、減計算,不僅是幫助學生鞏固已學內容,更是為他們進行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計算埋下伏筆,達到一個知識遷移的效果。對那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因為有了第一排的算式做鋪墊,在計算第二排的算式時也會變得容易很多。
2、鞏固性練習:
20+10= 30+40= 70-60= 40+50= 60-30=
90-70= 30-30= 40+20= 80-20= 60+30=
10+30+50= 80-50-20= 60-20-20= 40+10+20=
這一題面向全體學生,要求用剛才的計算方法直接計算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加深學生對計算相同單位的數(shù)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鞏固所學計算方法。
3、技能性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0+40= 50+10= 60-40= 90-80= 30+20=
90-50= 80-60= 40+10= 20+20= 70-30=
30+30+30= 70-10-50= 30+40+10= 50-20-30=
此題也面向全體學生,但對優(yōu)等生及中等生要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會計算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而且要在計算的速度及計算的正確率上達到更高的一個層次。
4、發(fā)展性練習:
20+( )=80 ( )+40=90 70-( )=20
90-( )=60 30+( )=40 ( )-30=30
( )+( )=70 50-( )=( )
80-( )=60-( ) 20+( )=40+( )
解決這些題需要學生對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非常熟練,并對數(shù)與數(shù)之間的關系十分了解,需要學生有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樣就給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
總之,練習的設計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基本到變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順序去安排,分層設計,層層遞進;練習的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全體學生提供練習的機會,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有所提高,從而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發(fā)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 “讓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一新課程理念。
四、及時反饋,讓練習更具實效性
練習是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是學生形成技能技巧、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溫故知新的主要途徑,而練習的及時反饋能讓教師及時地回收各層次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練習的速度、正確率等反饋信息,及時對練習的方式、練習量和練習的時間等作出調整,使練習更具有針對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認知水平上有所提高,從而提高練習的實效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及時的信息反饋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有較好的效果。一般說來,反饋越快練習效果越好。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發(fā)現(xiàn)練習中的出錯題可以當堂訂正,防止錯誤痕跡的加深。因此,練習的及時反饋還能讓學生明晰自己的思維方式存在的問題,找出自己出錯的原因,從而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課堂教學中,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驗的習慣,讓他們掌握一定的檢查方法,提高自我反饋的意識和能力,促進他們不斷提高練習質量。總之,課堂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師生間信息的雙向交流的過程,而課堂教學的成功在于對學生反饋信息的利用。因此,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我們應該在數(shù)學課堂中新的課程理念為支撐,精心設計練習內容并及時反饋,以達到提高練習的實效性的目的。
小學數(shù)學練習課,既要發(fā)揮數(shù)學的思維價值,又要發(fā)揮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要提高練習課的效益,我們必須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優(yōu)化設計練習課。讓我們每位數(shù)學老師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上出精彩的練習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