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濟寧方言屬于中原官話的蔡魯小片,由于濟寧經濟落后,交通不便,因此,方言保存完好。盡管濟寧方言與同屬西魯片的其他地區(qū)的方言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其語音在韻母、聲調方面仍有別于周邊方言。文章采用田野調查法、比較法研究濟寧方言語音,通過比較,以期對濟寧方言的語音特點和特點分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凸顯濟寧方言語音的特色。
關鍵詞:濟寧方言;語音;南部四市;比較
0 引言
濟寧方言屬于中原官話的蔡魯小片(錢曾怡2001),方言聲母、韻母與普通話接近,聲母與普通話不同的是不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即z、c、s與zh、ch、sh分辨不清,比如“粗”和“初”都發(fā)音為[ts u14]。韻母與普通話不同的是復韻母的舌位滑動不明顯。聲調方面也有一些不同,濟寧方言四聲變化不大明顯。漢語包括濟寧方言都是聲調語言即每一個音節(jié)(字)的組成部分,除了元音輔音外,還有聲調,而這個聲調起著區(qū)別或改變字義的重要作用。濟寧南部四市的方言中都有一些內部差異。
菏澤方言材料來源于《菏澤市志》(山東省荷澤市史志編纂委員會編1993年),徐州方言材料來源于《徐州方言志》(李申1985年),宿州方言材料來源于《宿州方言志》(宿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1年),商丘方言材料來源于《商丘方言記略》(徐立1987年)和《商丘市志》(商丘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1994年)。菏澤方言屬中原官話,鄭曹片。據(jù)《菏澤市志》(1993年)記載:“菏澤方言大致以小留—菏澤城—何樓為分界線,分成東西兩區(qū),東區(qū)口音與城關老年人的口音基本相同,只是把[?]聲母的合口呼音節(jié)讀成[f]?!蔽鲄^(qū)照二照三不同音,如呂陵把“筑”讀作[t? t?‘ ? ?],“照”讀作[]。解元集把“笊”讀作[]“照”讀作[];而東區(qū)把“笊、照”均讀作[],由此可以看出菏澤方言的內部差異,另外還存在著一些新老派的差異。
徐州方言屬中原官話,洛徐片;宿州方言屬中原官話,鄭曹片;商丘方言屬中原官話,鄭曹片。這三市方言中內部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新老派方言的差別。
1 韻母比較
(1)音類、音值比較。單韻母方面,濟寧方言中有[? a ? ? ? ? ? i u y]十個單元音韻母,菏澤方言中有[?? a o ? er i u y]九個單元音韻母,與四市相比,濟寧方言中沒有[?]這個單韻母,四市方言中讀[?]的字在濟寧方言中都讀[?]。濟寧方言的[?]在菏澤方言中讀[er],濟寧方言的單韻母[?][?]在菏澤方言中分別讀成復韻母[au]和[ai]。徐州方言中有[?? a ? ? er ? e i u y]等十一個韻母,徐州方言中的[?]在濟寧方言中分別讀成[?]和[?],濟寧方言中的[?]在徐州方言中讀成[er]。濟寧方言中的[?][?]在徐州方言中仍讀[?][?],但濟寧方言中的復元音韻母[ei]在徐州方言中讀成單元音[e]。宿州方言中有[?? a o ? i u y]八個單元音韻母,音類和音值與菏澤方言大致相同。商丘方言中有[?? a o ? er i u y]九個單元音韻母,與菏澤方言基本相同。復元音韻母方面的差別在前面已經有所涉及,如濟寧方言的某些復元音韻母在徐州方言中是單元音韻母。另外還有一些細微的差別,開口呼韻母中,如濟寧方言中[ɑ?]韻母在商丘方言中讀成[a?]。齊齒呼韻母中,濟寧方言的[i ?]在徐州方言中讀[iɑo]韻母;濟寧方言的[ia]在徐州方言中讀[iɑ];濟寧方言的[ie]等同于徐州方言的[i?],而菏澤商丘兩市的[i?]以及宿州的[ie]在濟寧方言中有兩種讀法即讀作[ie]和[i?],如“憋滅貼烈接切”的韻母讀作[ie],“階解秸皆介誡鞋挨矮遣譴”韻母讀作[i?]。合口呼韻母中,濟寧和徐州方言的[u?]在菏澤宿州和商丘三市中讀作[uai]。撮口呼韻母中,濟寧方言中的[ye]韻母在菏澤商丘方言中讀[yo]韻母。帶鼻音韻母方面,濟寧方言中有鼻化韻母,徐州和宿州方言中鼻化韻母也比較多,而菏澤和商丘方言中沒有鼻化韻母。
(2)古入聲曾、梗攝開口一二等與曾攝三等莊組字韻母為[ei]。濟寧方言中古入聲曾梗攝開口一二等與曾攝三等莊組字韻母為[ei],且沒有文白異讀現(xiàn)象。菏澤、徐州、宿州和商丘四市方言中也有這種語音現(xiàn)象,如“廁策側冊測德得額革刻客色澀特責擇澤則隔格勒嗦音冊柏白百拆麥脈拍塞摘宅窄翟墨默迫伯”。
2 聲調比較
就單字調而言,濟寧方言與菏澤、徐州和宿州四市的方言的陰平都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調,商丘方言的陰平則是升調;濟寧方言的陽平是降調,這與菏澤方言、商丘方言相似,徐州和宿州方言則是高平調;上聲是高平調,菏澤方言、商丘方言的上聲都是高平調,徐州和宿州二市的方言則是升調;濟寧方言的去聲也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調,但是調值比陰平的調值略高,這與菏澤、濟寧二市方言聲調的去聲調值相似,而在徐州方言、宿州方言和商丘方言中則是降調。
從古今聲調演變規(guī)律將單縣方言與菏澤方言、濟寧方言、徐州方言、宿州方言和商丘方言進行比較:古平聲在單縣方言中分化為陰平和陽平,個別字讀上聲;古上聲在單縣方言中分化為上聲和去聲;單縣方言中古清聲母和次濁聲母的入聲字,今大多讀陰平;少數(shù)字今讀陽平、上聲或去聲,這與四市的方言聲調是一致的,同時也反映了中原官話的聲調演變規(guī)律。
3 小結
將濟寧方言與南部四市方言從韻母和聲調兩個方面進行比較可以得出:在韻母方面,所反映的多是一些中原官話的共同特征??傮w而言,在語音方面,濟寧方言與徐州方言比較接近,菏澤、宿州和商丘方言比較相近。
韻母方面,濟寧方言與南部四市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濟寧方言中有[? a ? ? ? ? ? i u y]十個單元音韻母,濟寧方言中帶鼻音韻母有鼻化現(xiàn)象,這一點與徐州方言和宿州方言相同。其余語音特征如沒有入聲韻,古入聲曾梗攝開口一二等與曾攝莊組入聲字韻母為[ei],蟹止兩攝合口三等多數(shù)字韻母為[i],古舒聲果攝合口一等見系字(“戈訛”除外)讀合口呼韻母[uo],濟寧方言與菏澤、徐州、宿州、商丘四市方言均相同,這也充分體現(xiàn)出中原官話的語音特點。
聲調方面,濟寧方言與南部四市方言相比,與菏澤方言的相同處較多,陰平均為曲折調、陽平均為降調,去聲均為曲折調;與徐州和宿州方言相比相同處只在于陰平為曲折調,而與商丘方言相比相同處表現(xiàn)在陽平為降調和上聲為高平調。
由此可見,濟寧方言與南部四市方言相比,在聲母、韻母、聲調三方面的相同處是不平衡的,如與菏澤方言在聲母方面差別較大,但是在聲調方面又很接近;與濟寧方言和宿州方言在聲母方面僅有一條語音特征相同,但是在韻母方面又有很多共同點;在聲調方面濟寧方言與宿州方言的差別又明顯起來,僅僅在陽平為曲折調方面相同。這也更加反映出處于濟寧方言的綜合性和獨特性。
參考文獻:
[1] 李申.徐州方言志[M].語文出版社,1985.
[2] 錢曾怡.山東方言研究[J].齊魯書社,2001.
作者簡介:李磊(1990—),上海大學2013級漢語言文字學碩士,研究方向: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