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菊
在日常閱讀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尷尬局面:同學們都埋首在高高的書架后面,舉手的鳳毛麟角。好像只要不舉手就不用受老師的詢問,不用受同學的質疑,“兩耳不聞課堂事,一心只想自己事”,沉浸在自己的王國里,對于自己是否進步,知識是否理解好像事不關己,這種對課堂冷漠的態(tài)度,對老師們真是一個莫大的挑戰(zhàn)。我時常抱怨學生不思進取,現(xiàn)在我明白了,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只是為人師者還沒有深入學生的靈魂,攪動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那一潭看似沉寂其實潮流涌動的湖水。所以當務之急,老師應該用唇齒間的清香去輕觸學生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讓他們的靈魂煥發(fā)應有的靈氣和燦然。
一、語文課堂的評價應情真意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課文是作者“血管深處奔涌出來生命情思,從骨髓里宣泄出來的生之靈泉”,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具有豐富的情感,具有豐厚的人文底蘊,與語文教學相適應的課堂教學評價也應該做到情真意切、激情勃發(fā)。正如羅素所說的“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得或自由的發(fā)展?!蓖瑯右粋€“好”,可以說的平淡如水,讓人有勉強之嫌,也可以說的激情滿懷,讓人感受到是你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賞。
例如,兩年前我在上《說不盡的橋》綜合性學習活動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填空“-----的橋”,有的填“雄偉”,有的填“可愛”......正當我驚嘆于學生詞匯量豐富時,一名學生站起來說:“快樂的橋”。“快樂”這一與眾不同賦予橋靈性著實讓我內(nèi)心充滿驚喜,我不自主地贊嘆這位令我驚喜的學生,動情地說:“多么有生命的橋啊!”對學生的特殊評價產(chǎn)生了特殊的結果,其他學生紛紛舉手,于是“幸福的橋、傷心的橋、調(diào)皮的橋……”紛至沓來。那位學生呢,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原來上課如此美妙!
真情的評價應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學生的尊重和賞識,有時也許是一個期待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或親切的握手,或有力的大拇指,即使無聲,那也是勝似有聲。這樣的課堂評價發(fā)自肺腑,動人心魄,遠離虛偽與做作,就能喚起學生的傾情投入。
二、語文課堂的評價應重激勵促發(fā)展
課堂中,為了讓全體學生品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在評價時要竭力睜大眼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這樣可以讓每一個學生意識到教師在時時關注著他們細微進步,并和他一起分享這種進步帶來的快樂。
在一次日常授課中,不經(jīng)意中叫到一位男同學讀課文,這位同學音質悅耳、吐字清晰,抑揚頓挫中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而又聲情并茂,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我以前竟沒有發(fā)現(xiàn)這批“千里馬”,慚愧之余非常驚喜,馬上走上前去,微笑著和這位男同學握了握手,無比誠摯地說:“你讀的太好了,播音員也不過如此。在讀這一課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學們還想再聽你朗讀一遍?!痹捯粑绰洌瑢W們頓時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既是送給精彩表現(xiàn)得同學,更是送給對他的同伴進行真誠激勵評價的老師。
當然激勵的語言要注意恰到好處,千萬不要言過其實,給人帶來虛假的感覺,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單調(diào)枯燥,總是把一些套話進行機械重復,如“你真棒!”、“好的”、“很好”等。教育家夸美紐斯曾這么說過:“孩子們求學的欲望是由老師激發(fā)起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shù)霓k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去吸引他們;假如他們和善的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愿進學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庇纱丝梢?,教師教育學生的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如果教師熱愛學生、善待學生,滿腔熱情的去激勵他們,那么就會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學生、激勵著學生去積極思維,用心學習,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三、語文課堂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差異
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是不同的,都是有個性差異的獨立個體。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育兒童,應當嚴格的地方便須嚴格;應當放任的地方,便須放任……太放任了雖是富于自由,不免溢出范圍;太嚴格了,雖是謹守規(guī)則,卻有些枯干氣味,都不是應當有的現(xiàn)象?!币虼?,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實際出發(fā),區(qū)別對待,做到因人而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注重評價的針對性和差異性,讓優(yōu)生有“勁頭”,中等生有“想頭”,后進生有“奔頭”,讓不同的人在課堂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課堂評價還應關注學生學習的思維過程;關注全體學生,讓評價為全體學生服務,既使個體樂于接受,又使群體有所收獲;關注爭先,評價誰發(fā)現(xiàn),誰先思考,誰先完成,誰先進步,打破課堂上尖子生唱“獨角戲”、后進生當觀眾的場面,給每一個學生展示個性、發(fā)展個性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意識到追求是無止境的,從而主動學而不畏困難;同時評價盡量做到模糊,因為語文的朗讀、表達、習作等評價難以精確,模糊性、建設性評價,更符合現(xiàn)代化語文教學的特點。
對學習有困難、基本知識及技能掌握的一般、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學生來說,教師更應根據(jù)情況作出期待的評價。
如我班的一位口吃的女生,上課時很少舉手,注意力也很難集中。有一次,他破天荒的舉起了手,我馬上以極大的熱情讓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可是她站起來卻說不出一個字,我不停的給她鼓氣:“別急,慢慢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說的好的。”她憋紅了臉,在我的不斷鼓勵與提示下,終于斷斷續(xù)續(xù)的說了一句話,全班同學為她鼓起了掌。
四、語文課堂評價應注重彰顯智慧
語文課堂教師評價語言應不拘一格,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教師應用智慧性的語言和自己內(nèi)在的美麗感染學生,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使教學達到理想的藝術境界。
教師在課堂上講課,除了運用有聲語言外,還需借助于一些表情、手勢、動作等無聲語言的表達來補充有聲語言的不足,傳遞特定的信息,以加深印象。這種用表情、動作或體態(tài)來交流思想的體態(tài)語,也是教師智慧的表現(xiàn)。
在教學過程中體態(tài)語與有聲語言同樣重要。體態(tài)語直接作用于人們的視覺器官,所以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會被學生密切注視。恰當?shù)捏w態(tài)語,會使學生從中得到肯定、理解、鼓勵、信任。當哪個同學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師的意料之外時,我會情不自禁的與他握手,為他豎起大拇指;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回答不夠正確,不夠完整,并隨時改正時,老師輕巧的點點頭,報以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眼神……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點燃了孩子們學習的火花,使學生品嘗到學習的愉悅,師生之間產(chǎn)生了一種心心相印的情緒體驗。
教師評價的智慧性有時還表現(xiàn)在必要的延時評價。
我在上《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時,請一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念無與為樂者……相與步于中庭”后,掌聲四起,我故作奇妙的問道:“我不明白這樣一句簡單的記敘句,你們?yōu)槭裁礊樗睦首x喝彩?”很多同學都舉手回答,其中一位同學首先說:“因為他讀出了一種孤零零的感覺,特別是那個‘尋字,他讀出了蘇軾內(nèi)心的孤獨與彷徨?!蔽乙宦牬鸢竿耆_,心情非常激動,情不自禁的說:“啊,非常正確。這位同學和老師想得一模一樣。其他同學呢?”本以為這么一激勵,肯定會有更多的同學舉手發(fā)言,哪知道剛才舉起的許多小手都“唰”的不見了!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其實道理很簡單。課堂上過早的對一個問題給予終結性的評價,自然遏制了其他學生創(chuàng)新與發(fā)散思維的火花。試想,有哪個學生還會去思考和回答一個已有“非常正確”答案的問題呢?
還是《記承天寺夜游》這一課,在另一個班上時,我調(diào)整思路,又提出同一個問題。
生:因為他讀出了一種孤零零的感覺,特別是那個“尋”字,他讀出了蘇軾內(nèi)心的孤獨與彷徨。
師:嗯,這是你的答案,老師聽得很清楚。讓我們一起再聽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好不好?
生:我最欣賞他讀“相與”兩字,流露出一絲絲欣慰,讀出了蘇軾當時不是徹底的絕望,是他還有一個朋友“相與”。
師:“同是天涯淪落人”,淪落至此,還能有有這樣一個知己一起賞月,真是幸運。
生:因為讀出了蘇軾迷醉于這樣的夜色,他把憂傷忘了,是一個灑脫的人。
師:你們越來越讀懂蘇軾的心了。
生:讀出蘇軾人生際遇太多了,也許麻木了,或者這溫柔的夜景讓他的傷口暫時舒暢。
…… ……
師:這么多的同學都談了自己的想法,有的甚至是老師都沒有想到的,你們可真了不起!
正是因為我及時調(diào)整了評價語言,才讓更多的同學有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其實,在正常情況下,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新穎、獨特的見解常常會出現(xiàn)在思維過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頓悟”和“靈感”。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發(fā)言不能過早的給予評價,以免對其他學生的思維形成定勢,而應該靈活的運用“延時評價”原則,留出充裕的時間,還學生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以獲得更多更美好的創(chuàng)新的靈感,使個性思維得到充分發(fā)展,這也是教師評價的智慧。
語文是色彩繽紛的花園,讓人流連忘返;語文是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讓人聽之動容;語文是變幻無常的云朵,讓人難于捉摸;語文是意境深遠的油畫,讓人驚嘆不已??删褪沁@樣本該美麗的語文,本該學生恣意暢游的語文,本該學生流連忘返的語文,曾幾何時,學生窒息其中,苦不堪言,卻又欲罷不能啊,原因何在?那就是學生的靈魂還游蕩在語文之外,為人師者的我們是不是應該用自己的唇齒生發(fā)美妙的“天籟之音”,讓學生的靈魂氤氳在這妙不可言的語文意境中,從而讓他們的靈魂煥發(fā)出應有的靈氣和燦然,讓語文真正成為學子們靈魂棲息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