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昕
【摘要】思維能力包括培養(yǎng)學習者評判性思維的能力,如:反思、推理、解釋、分析、評價、證實與想象變通辦法等等。目前英語教學很少有系統(tǒng)的思維培養(yǎng)的設計,這是學生缺乏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從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談起,分析了初中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實施前提,重點闡述了英語課堂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以期能為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思維能力;實施前提;有效策略
一、引言
語言是一門工具,不僅是交際工具,還是思維工具。《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把“發(fā)展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或“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作為最核心目標。從《課標》的內容來看,語法、詞匯、功能等語言內容均有非常詳細的要求,而對認知和思維的要求內容卻含混空泛。人們習慣認為英語只是交流的工具,從歐美國家先進的教學經驗來看,他們都是非常關注孩子思維尤其是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本文從思維英語課堂的角度分析了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和途徑,以期為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參考。
二、英語課堂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實施前提
1、教師需自身調整思維觀念,以推進課程理念的落實
教師首先是自己要調整思維,才能在教育過程中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影響學生。我們現有的教材都是按照話題來分模塊的,話題中很多都是熱點問題,人口問題,環(huán)境問題等都可以展開討論。例如一節(jié)課談“健康食品”的相關話題?!崩蠋焸兌剂晳T這樣去講,蘋果、香蕉是健康的,冰激凌、漢堡是不健康的。但從現象來看,歐美人從小吃冰激凌、漢堡長大,你能說他們都不健康,身體素質不好嗎?真正的健康與不健康食品是一種平衡。英語教師就要善于思考,善于運用批判性的思維去看待問題。
2、挖掘、整合、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教材
語言教學時,人們往往注重的是表面的形式,卻忽略了語言學習是從深層的理解到表層形式的表達。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師通常主要是以教授語法等設計語言系統(tǒng)的內容,而較少涉及思維的訓練,即使是自稱為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教科書中,設計解決問題的活動設計也寥寥無幾。目前英語教學很少有系統(tǒng)的思維培養(yǎng)的設計,這是學生缺乏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教材作為語言的載體和媒介,它呈現了語言的形成規(guī)律和習得過程。而教材編者就教材編撰的思維機智是內在的,隱藏的。挖掘教材的思維優(yōu)勢將大大提升一線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也是《課標》提倡的“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學理念的反映。
三、英語課堂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
1、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讓學生養(yǎng)成愛思考的好習慣
英語課堂提問是師生教學互動的最主要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其實就是給學生一個學習、思考、提高的機會,但是這并不代表問題越多越好,我們經常會發(fā)現我們的課堂上存在不少“徒勞的提問”,最典型的莫過于滿堂的“對不對”,“是不是”的提問,整個課堂看似熱鬧非凡,氣氛活躍,實則提問和思維的質量低下,流于形式,沒有達到提問應有的提問功效。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應該層次分明,使課堂有張有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和習慣。筆者前不久有幸聆聽了一節(jié)校本英語課,授課教師巧妙地設置了一系列的課堂提問,讓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在樂趣中學習,在思考中探索。
(1)導入環(huán)節(jié)提問的趣味性
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承上啟下、溫故知新的必然途徑。在課堂教學中自然、新穎、富有趣味的導入,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自然投入新課學習的氛圍之中,激起他們活躍的思維,提高積極參與語言交流的熱情,優(yōu)化學習效果。導入環(huán)節(jié)盡可能采用那些能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趣味十足的方式,如多媒體視聽導入、游戲導入、歌曲欣賞和吟唱導入及小組競賽導入等。
(2)頭腦風暴式的提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頭腦風暴法”一詞源于英文“Brainstorming”。它是一種讓所有參與者在自由、愉快、暢所欲言的氣氛中交換觀點,并以此誘發(fā)集體智慧,激發(fā)學習者創(chuàng)意與靈感的學習方法。在采用頭腦風暴法時,通常是由教師作為指導者,圍繞一個特定的話題展開討論,從而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相互啟迪,暢所欲言。它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在全班進行。每個人的知識背景和思維習慣,觀察問題的角度和方法雖然都有所不同,但通過頭腦風暴則可以達到思維的互補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圍繞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識或單元主題等開展“Brainstorming”的活動形式,以激活學生原有的背景知識,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文話題,為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2、運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運用思維導圖可以促進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整體理解,思維導圖以放射性思考為基礎的收放自如方式,是一種展現個人智力潛能的方法,可提升思考技巧,增強記憶力、組織力與創(chuàng)造力。思維導圖可以讓復雜的問題變得非常簡單,有助于調動存儲在學生大腦中的英語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如圖1 所示。
圖1 思維導圖
3、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發(fā)散型思維的訓練。往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對課文中所講述的材料進行擴展性的,符合邏輯的想象。要求學生以課文的材料為基礎,加上個人的知識,經驗,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這類型的問題往往是只有優(yōu)劣之別,沒有對錯之分。發(fā)散性思維能力訓練的有效形式是給定題目的演講。給定題目的演講是目前國際教育界流行的培養(yǎng)學生想象,概括,思考,分析,批判,推理,創(chuàng)新等思維能力的一種教學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先給學生一定的題目,讓學生準備;也可以在上課時給出題目讓學生即興發(fā)揮。無論何種形式都應要求學生能清晰地、有效地和符合邏輯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和分析的結果。同時也應鼓勵其他同學對其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讓學生在這種蘇格拉底式的學習氣氛中發(fā)展他們的思辨能力,體會著運用英語的快愉。
(五)結語
新時期下,語言教師應持有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活躍的教學思維和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教學理念,積極大膽地借鑒、探索與嘗試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
才能讓學生對自身的英語學習技能和學習方法有新的認識和提高,語言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的同時學會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與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 .Nation I.S.P.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 Scriverner J. Learning Teaching: A Guide 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