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
【摘要】中職院校非電專業(y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存在教學內容多,學時數少的矛盾,必須對本課程進行改革。本文介紹了我院本課程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考核方式三方面的改革內容,實踐證明: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 電工電子技術 教學改革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fā)展,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各行業(yè)的電氣化和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要求工程技術人員必須掌握必要的電工電子技術知識和技能。為適應這種發(fā)展趨勢,我院對工科非電類專業(yè)如模具加工,機械制造等專業(yè)。開設了《電工電子技術》這門課程,并且這門課程已成了工科非電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內容涉及電路基礎,電工基礎,模擬、數字電子技術,電機與控制等方面,內容很多。近年來,由于學時壓縮,而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學時少與內容多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們根據中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即培養(yǎng)面向生產,經營,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應用技能型人才,以培養(yǎng)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加強實驗、實訓等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將整個課程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部分,學時分配比例為1:1,通過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理論教學的改革
1.1優(yōu)化課程體系,適應中職教育培養(yǎng)要求
由于非電類專業(yè)較多,各專業(yè)對課程的要求不一樣,這給課程的教學帶來難度,為此, 我院電氣教研室根據中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以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本著在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技能應用能力的思想,對課程進行分析討論,濃縮基礎內容,突出實用能力,以方便教師講授和學生理解掌握為原則,優(yōu)化了課程體系,將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理論教學內容分為基礎模塊和應用模塊,基礎模塊側重于電工電子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分析方法,讓學生系統(tǒng)掌握電的基本知識,為今后的工作打下理論基礎。應用模塊側重于各相關專業(yè)對電類知識的應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模塊式的教學方案,將課程內容組合成側重點有所不同、要求上具有層次性的“套餐”,以便于教與學,滿足了不同專業(yè)的需要。
1.2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信息量大,有些內容抽象,教師用語言難以描述,學生也難以理解,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多媒體課件教學以成為教學手段改進的必然趨勢,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具有形象生動、直觀、信息量大、圖形標準化、節(jié)省時間等優(yōu)點。為此,電氣教研室全體教師集思廣益,精心創(chuàng)作了本課程的多媒體課件并應用于教學之中,將原來抽象、復雜的內容用生動的圖象和動畫,并配以悅耳的音樂表現出來,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難懂的知識點,向學生形象、直觀地展示有關內容,如在電路中改變某個參數對電路工作狀態(tài)(如輸出波形)的影響等,增加了課堂教學信息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效率,教學效果大為提高。同時,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應用,也緩解了學時少與內容多的矛盾。
2.實踐教學的改革
2.1整合實驗實踐內容,形成多層次實驗體系
實踐教學是為了真正形成理論課和實驗課之間的動態(tài)良性循環(huán)。實驗作為一種即動腦又動手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已成為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應用技能的重要教學手段。我們將本課程的實驗內容分為基本性實驗、專業(yè)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四個層次,形成了完整又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了一個有寬度(實踐教學內容豐富),有厚度(包括基本性實驗,專業(yè)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有尖度(對優(yōu)秀學生開發(fā)創(chuàng)新性實驗)的金字塔形結構。在本課程學習過程中,專門安排兩周時間實訓。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擬項目,設計制作一項完整的電子產品,或基于PLC技術設計一套電氣控制系統(tǒng),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和工程意識。通過對實驗實踐內容的整合,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對中心的思想,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發(fā)揮的平臺,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協(xié)作的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2改革實踐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職業(yè)技能
實踐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而人的能力培養(yǎng)需要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即需要從簡單到復雜,從知識積累到綜合應用的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我們采用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方法。首先錄制生動活潑的多媒體實驗CAI課件,讓學生做實驗前觀看,然后安排一組基本實驗,使學生很快熟悉常用實驗儀器的使用和基本實驗方法,再安排較易完成的實驗項目,最后只給出實驗任務和設備,由學生自己查閱參考資料,獨立設計實驗步驟,選擇儀器,發(fā)現并解決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做實驗的主觀能動性。
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次教學。目前生源 即有普通高中生,又有中職生,普通高中生文化基礎相對扎實但動手能力差,而中職生剛好相反。在實驗實訓中如果采用以班級為單位,就會出現優(yōu)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中下生吃不了的現象而影響實驗的效果。為此,我們采用分層實訓的方法,充分調動了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整體專業(yè)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具體方法:首先根據學生的接受、理解、動手能力等綜合評價,將學生分為較高能力(A)組,中等能力(B)組,較低能力(C)組,每組配備一名實驗教師有針對性的安排教學程序和進度。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要求不同,如在電機控制線路安裝訓練中,要求C組學生不看圖能安裝點動和自鎖控制線路,B組學生不看圖能安裝雙重聯(lián)鎖正反轉控制線路,A組學生不看圖能安裝 星-三角形啟動控制線路,實驗老師對不同的組進行分層輔導,在A、B組學生完成自身實驗任務后,適當“一幫一”輔導C組學生,促進A、B、C三組學生共同圓滿完成實驗任務。
3.結語
中職教育的改革不斷深入,通過非電專業(y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學習成績比教改前提高了,實際操作技能增強了,獲得各科職業(yè)技能資格證的人數增多了,學生的就業(yè)率穩(wěn)中有升,受到了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好評,并以“出口”帶動“入口”,近幾年學院連年擴招,規(guī)模發(fā)展較快,已成為湘中地區(qū)頗具影響力的中職院校。
【參考文獻】
[1]景亮、趙不賄、諸德宏等,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電工學》課程改革[J], 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2,24(2):88-90
[2]何莉、郭建華、肖東,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探討[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2,24(1):20-22
[3]劉一兵, 談中職院?!峨娮蛹夹g基礎》精品課程建設[J],職業(yè)時空,2008,4(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