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巖
摘要:隨著學前教育教學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開始注重教學活動目標的設置,只有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之上,盡可能把握和達成教學目標,才是引導幼兒園各項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而要想達成這些教學活動目標,幼兒教師就要能夠有效地對各種理性價值和外在形式進行融合,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主要對當前幼兒教師教學活動目標的設置、達成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促進學前教育教學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
關鍵詞:幼兒教學活動 目標設置 達成策略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目標就是在當前幼兒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幼兒形成的共同出發(fā)點以及歸宿,在當前學前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對于幼兒教師教學目標是否能夠達成需要教師進行相應的設計、實施、評價以及控制。
一、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內容
(一)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
所謂的目標就是人們針對具體活動所形成的較為明確的期待,從根本上決定整個活動的開始,并引導其發(fā)展,也是對活動結果進行評判的主要標準。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就是在各種情境下針對幼兒行為可能出現的變化結果的一種期待,具有可評價、可觀察性,也是幼兒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的主要依據。
結合幼兒園教育相關政策來分析,其主要以幼兒身心發(fā)展特征作為主要依據,并將學科知識體系當成主要的指導理念,規(guī)定幼兒要能夠在語言、健康、社會、藝術以及科學等領域達到相應的目標。并提出我國現階段幼兒的實際成長以及發(fā)展目標,明確提出當前幼兒的認知、情感、能力發(fā)展的主要內容。幼兒教師需要能夠在對這一目標進行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之上對其進行設計、實施、評價、控制等。
(二)幼兒園三維教學活動目標
幼兒要能夠達到全面發(fā)展的目標要求,幼兒園教育目標則需要從明確、具體等方面加以體現,還要能夠在三個不同維度中全面體現出來,包括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以及過程與方法。這三個維度一般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同一個事物。在一周、一月、一學期、一學年等不同的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都要能夠通過有效方法來對這三維目標進行滲透。
幼兒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避免為了達到幼兒全面發(fā)展而采取的全面措施,嚴禁在相同的活動中為了實現湊數而設計這些三維度目標的行為。幼兒教師要能夠實事求是地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根據幼兒的發(fā)展特征結合相關內容對教學活動中某一個維度需要達到的目標進行設計,并且要能夠利用多個不同的教學活動來體現出教學目標需要達到的全面性要求。而且,幼兒教師還要能夠做好教學反思工作,均衡把握三維目標,避免過度重視檢測知識忽略幼兒情感表現的現象,幼兒教師不可機械地將提升幼兒教育理解成引導幼兒提前學習各種學科知識,而是要能夠將態(tài)度和情感當成幼兒實際發(fā)展過程中需要注重的主要內容。例如將知識定位在幼兒在各種活動中需要進行的體驗,并且能夠在和環(huán)境互相作用中獲得全新的經驗,并非是在記憶的幫助下對特定的知識進行儲存。
二、明確不同領域以及不同階段的教學活動目標
幼兒教師在理論學習的幫助下能夠更好地對幼兒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學習特點進行把握,但是,具體到不同領域,幼兒教師則需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發(fā)展特點、水平加以明確,但是,個別幼兒教師則容易出現錯位現象,在對個別領域教學活動目標進行分解時,容易和幼兒年齡特點出現差距。按照心理學研究成果來分析,小班幼兒的身心特征還在“平行游戲”階段,無法達到關注同伴行為的目標。而且,幼兒教師要能夠對幼兒在不同領域、不同階段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進行鉆研,充分了解幼兒當前發(fā)展水平的基礎之上制定出滿足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階段性目標。
還要能夠引導幼兒教師針對幼兒以及教學目標共同進行研討,對于五大領域幼兒教學活動,很多幼兒園都為教師配置了統(tǒng)一科學的參考書,而這些參考書大都是從每學年到每一周來對教學活動進行選擇,并形成相應的活動過程、活動目標、活動方法等方案。所以,這就可能導致幼兒教師沒有對幼兒發(fā)展特點進行深入了解,盲目使用各種教學方案。幼兒園需要能夠結合同課異構的模式要求,針對相同的教學目標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并在不同的幼兒班級加以實施,通過共同研討來對不同階段的幼兒生活和學習狀況進行把握,并理解不同年齡段幼兒對相關內容的認識、運用以及學習特點,從而提升教師完成階段性教學目標的綜合素養(yǎng)。
三、通過外在形式和理性價值的融合來實現教學活動目標
將知識傳授作為教學重點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fā)展,也會從根本上限制幼兒實現個性成長。在新課程標準改革工作不斷實施的影響下,幼兒教師可能會過度重視教學過程,并在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上面追求多樣化,教師容易出現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多樣化的極端表現。要想從根本上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就要求幼兒教師努力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拓展,并將這種教學目標建立在對教材進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之上,除了要能夠保證教師具有相應的教學技能之外,還要能對材料進行研讀以及分析,并對其蘊含的意義、這一階段的幼兒發(fā)展有著全面的思考和挖掘,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更加合理科學,從而為幼兒的成長帶來更大的效益。
四、結語
幼兒教學活動目標的設置并不是要求將幼兒簡單地進行串聯(lián),而是要能夠將不同學習領域、年齡、三維目標進行融合,并結合幼兒自身成長的特點來進行完善,其有效達成應該具有開放性特征,并且能夠實現良性生態(tài)循環(huán),幼兒教師要能夠理解、學習和運用學前教育發(fā)展指導綱要,明確幼兒需要掌握的知識,并在各種教學活動中最大程度地支持、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從而促進我國學前教育教學事業(yè)取得不斷發(fā)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陳世聯(lián),申毅.幼兒園教師教學活動組織現狀調查與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8,(09):21-24.
[2]黨愛娣.初任幼兒教師設計集體教學活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以科學活動為例[J].當代學前教育,2010,(02):17-20.
[3]柯恒波.淺議幼兒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的無效教學行為[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4,(06):13-16.
[4]史麗晶,李茜星,翟月.幼兒教師課堂教學獎勵活動的個案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07):115-118.
[5]栗慧萍.幼兒教師日常教學活動評價探析[J].才智,2015,(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