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瑛
海德格爾認為,只有詩意才能把人所體驗到的完整世界表現(xiàn)出來,邏輯的、推理的語言,只能把握一些普遍的抽象的東西,對真意或境界只能間接地把握。而在陳寶祥那里,詩意是超越了風格概念而存在的東西,它有著無限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他的“詩意”,由心靈的高度自由生發(fā)出的蓬勃想象力,是對社會和歷史的一種責任,是對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種傳承和啟迪,是對幸福的敏銳感受力。
一、詩意課堂提升文化品位
每每聽陳老師的課,情感與思緒常常會隨著教學的推進不由自主地涌動,總覺得有什么在牽引著你,不能不跟著走,甚至有沖動站起來說點什么。細細想來,他的課以他的問題激發(fā)著你內(nèi)心深處表達的欲望,以他的情感引起你的共鳴;理性,又常常洋溢著一種情感的、文化的震撼力,厚重而靈動。
講求有趣以點燃激情,追求有效以喚醒智慧。陳老師的語文教育是有情感的、有靈魂的教育,也是有品位的教育,有智慧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也體現(xiàn)一位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詩意和本真的追求。
在他那里,中國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美麗最聰明的文字,每一個中國字里都包含著一個故事,學中國字,寫中國字,不僅可以訓練人的抽象思維,還可以訓練人的形象思維。
講授《勸學》的時候,陳老師從“勸”的繁體字入手,講解“勸”的意思:“從力,雚(guàn)聲。簡化字中‘又僅是一個符號?!狈治觥皩W”的時候,他又問到學什么,學生們得出的結論是:“詩書禮樂易春秋”。他又講古人重禮的情況,舉了《詩經(jīng)·相鼠》的詩句“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的例子,并講了孔子講禮的故事“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在講到“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時,他提醒“參”又有版本為“叁”,又問一日“三省”是“哪三省”,討論之后,他明確: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無信乎,傳不習乎?又聯(lián)系到《陶校長的演講》中的每天四問:身體、學問、工作、道德。就這樣,以他的博學征服著學生的心靈,也蕩滌著他們的靈魂。
語文是民族文化的根,每一個漢字,每一個詞語,無不烙印著民族文化的標記,流淌著民族精神的熱血。陳老師用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讓學生去正確感受祖國豐富的文化。
二、授之以漁走近語文本真
陳寶祥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學過錢夢龍的“三主四式”,試開過課堂“茶館”,探究過魏書生的“知識樹”……后來他終于明白,模仿沒有錯,錯在只有模仿,錯在沒有個性。教學的個性是教學的生命,沒有個性的教學是永遠不可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與收獲的。
于是,他努力地讀書,并積極進行課題研究,他的研究課題都來自教學實際問題,面對詩歌鑒賞,學生最大的問題是讀不懂詩歌,他歸納探索,形成《讀懂詩歌好欣賞》的研究成果,大量運用事例,從把握意象意蘊、抓住抒情議論、明確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幫助學生形成切實可行的鑒賞詩歌方法。他還主編出版了《古今詩詞曲精讀150例》等論著。對于不同類型的詩歌,他也詩意而又切實地提綱挈領地形成了閱讀的路徑,如《回眸一笑百媚生——詩歌鑒賞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幫助學生根據(jù)詩歌中人物外貌、神態(tài)、舉止的描寫,把握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更好地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進一步感受詩的精髓、領悟詩意。通過探索,授學生以漁,有了方法,任它千變?nèi)f化,教也就達到了可以不教。
詩歌教學是他課堂教學和學科研究的起步,詩意和本真并不矛盾,于是他將兩者緊緊地結合起來。以此為起點,他關注語法教學、文言文知識已知和未知的關系,實詞推斷的方法、作文的寫作方法……他先后主編或參編出版了《古今詩詞曲精讀150例》《成功學習計劃叢書》等論著近十部,在《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學語文》《語文月刊》《閱讀與寫作》《語文教學研究》等報刊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推廣價值。
三、回歸生活形成本色主張
陳老師深深懂得,教育,語文教育只有回歸生命,提供養(yǎng)分,圓融交互,低碳和諧,實現(xiàn)生命的生長,語文教育才會健康;也只有面向生命個體才是尊重生命的語文教育,因為只有一個個真正完善而豐富的個體才能應對復雜多變的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各種挑戰(zhàn),創(chuàng)造明天。
首先,他認為閱讀應該是遵循語言習得規(guī)律的閱讀。一方面,在他的大力倡導和鼓勵下,不斷改善閱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閱讀氛圍,優(yōu)選閱讀文本,培養(yǎng)閱讀理解、品味鑒賞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讀書。同時,鼓勵學生大量接觸古今中外優(yōu)秀讀物,不斷吸納語言文字的精華,學習和借鑒語言文字表達的技巧和藝術,在閱讀中體悟表達的意蘊和智慧,感受語言的藝術美,提升閱讀的品味。
第二,倡導并實踐著對閱讀材料的優(yōu)化。他組織老師梳理了名著閱讀系列,各年級也不斷地推薦報刊時文,裁剪選擇推薦閱讀。如果說語文書是解決語文學習的“溫飽”,名著閱讀是解決語文學習的“營養(yǎng)品”,那么報刊閱讀就是語文學習的“課間加餐”。把報刊請到課堂上,也就是把最鮮美的蔬菜端到餐桌上,不只是膳食結構更合理,且能提高食欲,利于健康成長。
第三,鼓勵表達,進行多種文體的自由寫作。首先,鼓勵和帶領學生進行新詩、律詩、詞的朗誦和創(chuàng)作。能欣賞詩歌,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的文學?!凹沂聡绿煜率隆保恳晃粚W生都關心著,他則啟發(fā)著學生們的思維的邏輯嚴謹和批判辯證。他讓學生敞開自己的心靈,會“我想”,會“我認為”,當學生說出有創(chuàng)意的話時,他會用“這是你的獨立創(chuàng)造”來鼓勵。同時,對于擅長或感興趣的學生,他鼓勵他們進行小說和劇本的創(chuàng)作。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