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根
摘要:“校訓育人”課程,是一項全面關注學生的生命、生活、生長的校本課程。、基于“校訓育人”課程建設的原點思考,介紹了學校在開發(fā)和實施“校訓育人”課程過程中,注重構建“立身”課程、“立業(yè)”課程、“成功”課程、“成才”課程,不斷提升校本課程品質,凸顯學校辦學特色,助推學生成功成才的思考與實踐。
關鍵詞:校訓育人課程 新書院文化 生命 生活 生長
鑒湖小學是一所具有一定辦學歷史、一定辦學特質的優(yōu)質學校,在學校辦學初期,學校嵌入了傳統(tǒng)教育的歷史精粹元素。書院在中國教育史上延續(xù)近兩千多年,在古代教育發(fā)展史中舉足輕重,在揚棄古代書院教育思想的基礎上,我們提煉了書院文化精粹思想為:學校教育以道德教育為核心,以全人教育為目標,強調身心雙修,格物致知,激勵學術創(chuàng)新,鼓勵學子成功成長的一種教育。這些書院文化精粹思想我們稱之為“新書院文化”。在新書院文化與現(xiàn)代教育的無痕對接中,學校確立了“立身、立業(yè)、成功、成才”校訓,并以校訓的文化容量與精神內涵來構建“校訓育人”課程。以此來勉勵全校師生,彰顯學校的育人理念與辦學精神。
一、“校訓育人”課程的原點思考
1.育人為先,體現(xiàn)生本性
“校訓課程”的開發(fā),就是引領學生注重內在的生命涵養(yǎng),堅持以尊重學生生命為前提,通過師生之間有效的充滿生命活力的互動交流活動,充分喚醒生命意識,開發(fā)生命潛能,提升全面素養(yǎng),讓每名學生都自由而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自己的生命價值,努力為每一位學生一生幸福服務。
2.精神引領,體現(xiàn)豐富性
學校校訓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這種精神內涵應當成為師生精神成長的重要指針,成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頂層設計的綱領,成為構建校園精神文化的骨架。學校校訓“立身、立業(yè)、成功、成才”,內容簡約,卻內涵豐富,學校圍繞這樣的校訓開發(fā)校本課程,培養(yǎng)教師、發(fā)展學生,教師自信、學生陽光、校園幸福。
3.過程支撐,體現(xiàn)整體性
校訓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更不是空洞性的口號,應當與學校校園文化融為一體,自然天成。將校訓上升到課程建設的高度進行開發(fā),才能“校訓育人”真正落實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之中,從而達到“校訓育人”的目的。
二、“校訓育人”課程的實施途徑
基于“校訓育人”課程建設的原點思考,學校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受用的高素養(yǎng)為宗旨,在開發(fā)和實施“校訓育人”課程過程中,注重構建“立身”課程、“立業(yè)”課程、“成功”課程、“成才”課程,不斷提升校本課程品質,凸顯學校辦學特色,助推學生成功成才。
(一)構建“立身”課程,涵育學生一生受用的素養(yǎng)
書院主張“立于禮,方能成人”的育人思想,聯(lián)系書院德育這一精粹,校訓“立身”著力培養(yǎng)學生較高的文明禮儀素養(yǎng),因此學校開發(fā)了“承傳書院文明禮儀,爭做鑒小儒雅學子”的文明禮儀教育課程。
禮儀規(guī)范指引每一位學生成長。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更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編寫了《德育三字經》,從《弟子規(guī)》中提煉了“約禮十條”作為學生學習的禮儀常識。
禮儀教育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習慣。文明禮儀需要榜樣的引領,知識的熏陶,更需要規(guī)范的教育,聯(lián)系“約禮十條”教育內容,學校每周組織開展“說禮、行禮、寫禮、評禮”等系列活動,努力讓學生在自我教育中,養(yǎng)成各種文明禮儀習慣。
禮儀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成長。每學期組織開展“我是書院小名人”主題隊活動,“學書院名人”雛鷹爭章活動,表彰鑒小“十佳小院士”,努力讓學生在隊主題活動中留下禮儀成長的足跡。
(二)構建“立業(yè)”課程,培育學生多元的學業(yè)素養(yǎng)
學校注重對學科課程的二度開發(fā)。語文學科開展了“童心悅讀”活動,為使活動能及時有效地推廣,學校為不同學段的學生量身打造《童心悅讀手冊》,每個年段有一位語文老師以走班上課的形式上好“童心悅讀”課,音樂學科做好“五線譜進課堂”的教學,體育學科全面普及“空竹進課堂”,并編排了晨間陽光空竹操。進一步彰顯了學科課程的活力與魅力。
(三)構建“成功”課程,引領學生主動自由成長
學生是在享受成功中成長起來的,學校利用各種載體,開發(fā)“成功”課程,激發(fā)學生追求成功的信心,努力爭做一名“最好的自己”。
節(jié)日活動,豐富學生成功的體驗。每年,學校都要組織開展各類節(jié)日活動,節(jié)日成為孩子們最快樂的日子。孩子們可以盡情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盡性釋放自己的童真童趣,節(jié)日活動融入于孩子們心中,讓孩子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儀式文化,學生終生難忘的記憶。儀式是學生成長的記事本,它真實記錄了學生成長的每一個重要時刻,見證著師生的奮斗和成長。學校努力將儀式文化走向經典,走入深刻。每屆管樂團畢業(yè)前夕,都要舉行一場“金色童年、金色的夢”的專場音樂會,音樂會曲目內容豐富,表演形式多樣,演奏技藝較高,學生精彩演繹,常常贏得現(xiàn)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就是這樣一個個富有教育性和感召力儀式,積淀起了學校獨具特色的文化,在師生的精神品格中烙下深深的印跡。
表彰典型,激發(fā)學生成功的信心。學生是在激勵中成長起來的,通過學校的表彰活動,可以指明學生成長的路線,也會成為學生一生難忘的里程碑。每當有學生獲得縣級以上獎勵后,學校都要舉行一個簡約而隆重的表彰典禮。每逢新年來臨之時,學校組織“百名特長生”表彰活動,學生人人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特長申報參評,受到表彰的學生,學校把他們的姓名配上照片、簡介制作成宣傳畫,張貼于校園醒目處,他們成了學校中的“小明星”。
(四)構建“成才”課程,樹立遠大的成才理想
書院文化的精粹思想之一,就是注重“全人格”教育。聯(lián)系現(xiàn)代基礎教育,教育尤其要拓展學生的生命潛能,培育學生成才的理想,這樣學生才能主動發(fā)展與健康成長,彰顯其生命氣質與價值精神。
因此,學校收集、整理了古代十大書院名人生平軼事和紹興八大書院資料,編印了《走近書院名人》閱讀教材,成為學校的校本課程,采取學生自我閱讀與教師適當導讀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閱讀《走近書院名人》了解古代書院名人努力成才的事跡,讓名人精神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陶冶情操,領悟人生的真諦。特別是那些名人的奮斗歷程,頑強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打動每一個學生的心,讓學生接受一次精神上的洗禮。
同時,為了更好地踐行書院名人的精神,學校還開展了一系列少先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中隊以名人命名,并提煉所命名名人的精神口號作為各自中隊的特色口號。每周國旗下舉行“名人故事伴成長”為主題的宣講活動,讓全校每位師生深入體驗名人精神,感受名人的事跡的魅力,激勵學生人人爭做鑒小小名人。開展“走進書院名人”爭章活動,將名人的精神指引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舉行“走進書院名人”中隊活動,通過隊活動詮釋名人精神,展現(xiàn)新時代少年兒童的成才理想。
“校訓育人”課程是一項全面關注學生的生命、生活、生長的校本課程,學校將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不斷提升課程品質,充分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滿足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需求,全面助推學生成長、成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