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語言是記錄人類文化的重要工具,是人類文化的載體,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要學好語言就一定要掌握好其目的語所附在的文化。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聚焦于語言形式(如語音、詞匯和語法),忽視文化、背景知識的作用。文化背景知識的缺失,可能會妨礙學生對語言的理解。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教師要采取積極的措施,讓學生準確理解文化意識的涵義,了解主動涉獵文化知識的作用,逐步提高英語文化意識。
一、文化意識的涵義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如何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統(tǒng)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文化是多元化的,是人們長期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行為方式、思考習慣、價值觀念、文學藝術等包羅萬象。文化有優(yōu)劣之別,而無高下之分。簡單地說:文化就是知識。 而在英語教學中,文化指的就是目的語,即英語所在國家的地理環(huán)境、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行為方式、思考習慣、價值觀念、文學藝術還有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念等。英語教學中,文化與英語的教學如影隨行,是教學中不可能忽視的必然存在。 文化意識絕大多數(shù)的時候被很多教師單純地理解為文化知識,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們會講授Christmas,Halloween,Easter的由來等內容,但往往忽視了中西方文化的對比。由于不能準確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生不能正確理解所聽所讀的材料,導致他們所說所寫的內容和方式時常不夠得體、恰當,甚至不顧交際場合、對象以及英語國家風俗,引起很多誤解甚至會落下笑柄。
二、文化意識的作用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直接載體。學會目的語的同時必須掌握這一語言的相關文化;掌握語言攜帶的文化,才能學會語言。 文化意識培養(yǎng)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化意識不能孤立出來,它需時刻伴隨著語言教學,由于它含有顯性和隱性的雙重性質,所以在教學中往往被削弱,形成了中國式的英語,這也是當前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我們必須明了文化意識不容忽視,否則英語教學將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缺乏生命力。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雖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聽說能力,但由于文化的影響,學生仍然不能進行無障礙的交流,甚至一些比較原汁原味的英語文章,學生在理解上都會有一定的困難和偏差。究其根源,是因為英語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語法教學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綜合技能的教學,同時也要加強中西文化的教學,尤其是英語國家的文化教學。由此可見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將有利于認知不同民族的價值觀,從而奠定相互溝通的基礎;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用正確的語言進行正常交流,減少用語失誤,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利于學生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英語國家人士的作品文章,體會不同的文化素養(yǎng)。而文化意識的內容又需教師們去深入挖掘,初中英語教材雖然淺顯,但能夠涉及到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guī)范等內容。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能力依據(jù)初中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來創(chuàng)造性地整合這些文化內容,達到通過掌握語言知識,理解文化內涵,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標。
三、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1、通過閱讀教材和課外知識來培養(yǎng)英語文化意識
初中英語教材內容豐富,教材的編排適合英語教師深度挖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內容,而且這類內容隨處可見。當然教材并非書本本身,教師完全可以在課堂上選一些課外閱讀材料,比如,英文作品片段、英文報紙等很多材料,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英語文學作品。學生對英語作品進行大量的閱讀,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還可以從書中開闊學生的視野。完美的文學作品不僅是人們精神的重要的代表,也是一種語言藝術的結晶。它完整的記錄著人們的思想,每一個念頭、每一個瞬間。文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它可以真實地反映文化的特征。讓學生通過閱讀國外優(yōu)秀的英語文學作品,使學生在鞏固英語的基礎上,了解民族的文化習俗和文化特點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了解和重新的認識,從而在了解文化的同時,提高了英語知識。由于文學作品情節(jié)扣人心弦、很容易把學生吸引到作品當中去,使學生走進別國文化當中,更好地對英語把握。 通過日積月累,讓學生學習到非常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
2、通過課堂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陣地,也是英語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主陣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課堂教學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也是學生交際的模擬舞臺,學生將帶著從英語課堂中所獲得的知識技能走向社會,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際中去??梢栽诮虒W中使用對比法、討論法和任務教學法等具體方法。使用對比法時英語教師可以將許多領域的文化知識進行對比,比如中國文化與英美文化的差異、中國節(jié)日和美國節(jié)日的不同、漢語和英語的構造和讀法等,在對比中讓學生更多的了解國際知識;討論法的使用可以師生共通,討論氛圍越熱烈說明學生的情緒越高漲,英語教師可以結合英語教材以及當前世界的時政熱點話題,提出有價值的討論話題,學生可以分組進行討論,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進行小型辯論;任務教學法也是比較實用的方法,比如涉及family這個主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陳述中西方家庭類型及家庭關系,并列出family tree. 這樣學生在課前就可以分組查閱資料,了解中西方的家庭類型:Extended family(大家庭)、Nuclear family(核心家庭)、Single-parent family(單親家庭),并且在課堂上討論中西方家庭的共同和不同之處,從中則可了解中西方家庭觀念的異同。
3、通過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
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解英語文化,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機會。 在教學中,設置一些以英語為主題的文化小活動,可以讓學生從中體驗異國文化藝術,感受異域文化 。如,班內由老師主持英語文化節(jié)、英語大賽等很多文化活動。在這些活動當中,學生通過英語交流對文化的看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從基礎抓起,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讓學生一開始就通過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慣、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等來加深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并反過來加深對自己祖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掌握在不同的場合使用恰當、得體的、真實、地道的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