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奕剛
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習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使人終身受益。一個人一旦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就可以自我完善“終身教育”,就可以不斷學習新知識,做到活到老、學到老。語文課標在小學語文教學的總要求中提出:“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的總量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边@一明確而又具體的要求向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正所謂“兵無常形,水無常勢”,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也不只有一兩條路,每個老師都會有自己獨到的方法和見解。而班級先進文化的建設在孩子閱讀興趣與良好閱讀習慣養(yǎng)成方面所起的作用則是任何老師都不會忽略的!因為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的因素中,除了老師、家長之外,同學之間的互相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方面。無論是“孟母三遷”的故事還是“近朱者赤”的成語,都在強調環(huán)境的影響,而“環(huán)境”以人為主,所以閱讀習慣作為一種有利于孩子終生的習慣,先進的班級文化建設對此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因如此,我在工作實踐中對于建設先進班級文化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有了一些嘗試和思索。
說到班級文化,我們要明確其具體內容和含義。班級文化至少包括了三種不同層次:物質層次,例如,班級的評比欄、展示欄目以及成文規(guī)定的班級公約等;行為層次,例如,通過班級規(guī)章的執(zhí)行與教育形成的共同的行為;意識層次,例如,在班級內獲得的知識、形成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這三個層次,有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的只有在整個文化的實施過程中才能被感受到。它們是怎樣在培養(yǎng)孩子的課外閱讀習慣上起作用的呢?現(xiàn)在將自己的一點收獲、體會寫下來,誠盼雅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習慣同樣應先從激發(fā)興趣入手。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產(chǎn)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會主動地尋找課外讀物。作為班級文化建設中最明顯的部分——評比欄,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有著很直接的激發(fā)作用。2000年,我接手了一個全是轉學生的五年級班,許多同學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表現(xiàn)為課外閱讀量小、閱讀面狹窄:不少同學心中的課外閱讀就是讀作文集、讀教輔讀物;在日常教學中反映為:閱讀的獨到見解不多、發(fā)言積極性不高;作文中表現(xiàn)為:缺乏真情實感、缺少個性,甚至有害怕寫作的傾向。作為一種對策,我在家校聯(lián)系冊上增設了課外閱讀的專欄,讓家長對孩子每周閱讀的篇目和字數(shù)作出統(tǒng)計,并根據(jù)統(tǒng)計每周評出“閱讀之星”,在你追我趕的評比中,全班同學的課外閱讀總量有了較大提升。因為閱讀顯效慢的原因,雖然上面提到的問題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沒有得到完全的解決,但是從我所做的“對待作文的態(tài)度”對比的調查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做的效果:五年級下學期全班21個同學中有8人明確表示“最害怕寫作文”,占38.1%;到六年級下學期,全班人數(shù)增加到41人,而明確表示“最害怕寫作文”的人數(shù)只有5人,僅占12.2%??梢哉f這種變化與課外閱讀興趣的提高密不可分。實際上,利用評比手段提高閱讀興趣在低年級孩子中有更為明顯的效果,同時也更為必要。這是因為低年級的孩子對老師、同學的認同評價更為看重,而且低年級就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對于整個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有著更加積極的意義。2002年面對一群新踏入校園的孩子,筆者開始了全新班級文化的規(guī)劃與建設。其中對課外閱讀的評價與激勵被列為班級文化建設的一個重點。課外讀書達到100字,老師就獎勵一枚“小紅花”(印刷的),達到10枚,老師就在教室背后的評比欄上為他貼上一顆綠色的“聰明星”,它們和紅色的“作業(yè)星”、金色的“常規(guī)星”一道在孩子的“星空”(評比欄)發(fā)出五彩的光芒,誰先擁有5顆“聰明星”,誰的照片就可以住進班級的“聰明屋”里,成為課外閱讀的小明星。每個孩子就在生動的評比中明白:一個好孩子不僅要遵守紀律、熱愛勞動、認真作業(yè),而且還應該是一個愛好閱讀的孩子。這樣,在顯性的評比中,形成了一個班級特有的隱性的價值取向,這種價值取向也正是孩子閱讀興趣得以激發(fā)與提升的根本。我班一年級上學期共評出周閱讀量保持在1000字以上的“小明星”19人;下學期評出周閱讀量保持在2000字以上的“小明星”25人;二年級上學期周閱讀量為4000字“小明星”人數(shù)已經(jīng)接近50%。當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評比也應該有所變化:到中高年級,可以在精神激勵的基礎上對“閱讀明星”采取獎勵書簽、卡片等有一定紀念意義的小獎品等方式??傊苊夥椒ǖ膯我?、僵化。
“圖書角”如今已經(jīng)成為了各班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固定節(jié)目”,它為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提供了“物質支持”,這是最明顯的。同時它在教室里位置突出,無疑又為“多讀書、讀好書”營造了一種濃烈的文化氛圍,起著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可以這樣說,它為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提供著“精神支持”。在實踐工作中,對于圖書角的管理,我總結了如下兩點:首先,要管理民主化。一方面是指圖書角的圖書管理員要由同學提名,并經(jīng)由民主選舉產(chǎn)生。管理員負責書目的登記、閱讀課上圖書的收發(fā),到中高年級可辦理“借書卡”,隨時為全班同學提供借閱服務。另一方面是全班同學對圖書角內的圖書擁有民主權利,該添置什么內容的書了,要征求同學的意見,同時,鼓勵同學捐贈或出借圖書充實圖書角,現(xiàn)在我們的圖書角40%左右為班費購買的,其他60%則是同學捐贈或出借的。由于每個人都對圖書角有“發(fā)言權”以及“貢獻權”,所以大家對圖書角有著更為親近的情感,連愛護書都是極為自覺的,這可是讀書中的一個良好習慣!其次,要讓圖書角“動”起來。為了使圖書角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我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展“好書共分享”的活動(因此時孩子已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了)。利用晨會或閱讀課時間,給孩子提供一個“好書推薦”的機會:將自己新近讀到的好書向全班同學推薦,要求能簡單介紹并說明推薦理由,接著將書充實到圖書角中。一個月左右全班同學一道從這些推薦書目中評選出“最佳圖書”,推薦者就被評為“好書伯樂”?;顒拥拈_展不僅豐富了圖書角,更重要的是它讓圖書角“動”了起來,在互動中交流了心得,鍛煉了能力,同學間互相影響,讀書熱情更高了!
“評比”和“圖書角”都是一個班級文化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硬件”,但真正有生命的班級文化應該更有“底蘊”,它們屬于前面談到的第二、三層次的“軟件”,這一部分也是班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從興趣開始的,但是光有興趣絕對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閱讀的方法、過程與評價,這樣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課外閱讀進程。實踐使我認識到:班級文化的建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可以為課外閱讀提供方法指導以及閱讀成果的展示與評價。這些單憑“硬件”是做不到的,這就需要關注班級文化的“底蘊”。
在我們的班級文化建設中,長期以來就有一個不變的根基,那就是愛國主義大旗下的理想教育。我們的理想教育是以愛國主義為基礎的,每個孩子要從小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志趣高”了!有了“志趣”,學生課外閱讀的自覺性將比單純的“興趣”來得更強。學生通過大量閱讀祖國的語言文字,不僅可以領略中華語言的優(yōu)美、生動、形象、豐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邏輯等深刻內涵,從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深厚底蘊。古人曰:“鄉(xiāng)音一曲淚千行。”可見母語的情感力量。給學生以時間,發(fā)學生以激情,使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大量接觸、理解、感悟、運用母語,是鑄造學生民族意識的重要途徑。大量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作品,更是如滔滔江河,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與文化的源泉。多讀,
是增強學生對母語情感的唯一途徑。所以說,關注班級文化的“底蘊”不能忘記愛國主義的教育,而課外閱讀的開展又能促成“底蘊”的形成。班級文化的“底蘊”是通過生動活潑的活動來促成的,活動就是一個指導、評價、展示的過程。我們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形式開展活動。
擂臺賽,在低年級我組織學生進行兒歌朗誦擂臺賽、繞口令擂臺賽,中、高年級可進行古詩文背誦擂臺賽。擂臺賽的形式,一方面能吸引更多學生參與進來,另一方面也能反應該生平時的閱讀量、理解力、記憶力等。因此,競賽的形式容易使學生間相互找到差距,激發(fā)他們閱讀的熱情。
發(fā)布會,為了使學生課外閱讀不走馬觀花、囫圇吞棗,班級內部經(jīng)常組織發(fā)布會。會上,或是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介紹自己閱讀的原著,或是介紹自己閱讀的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介紹課外閱讀的與課文相關的讀物。發(fā)布會也是學生之間相互推薦新書、好書的時機。它和我們的“圖書角”建設很好地結合了起來。
寫讀后感,讀后感應是孩子經(jīng)過心靈的體驗、感悟、升華,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并獨創(chuàng)的精神產(chǎn)品。在學生讀過一篇優(yōu)秀文章或一本好書后,我鼓勵他們寫點感想,哪怕是一兩句話。鼓勵學生放開地想,大膽地議,可以是懷疑、是批判,而后進行專題交流。于是,學生之間產(chǎn)生了心靈的交流、思維的碰撞,學生們有了標新立異的觀點,有了質疑批判的膽量,我教五、六年級的時候,還辟有“讀書破萬卷”的文化專欄,每月展示同學的讀后感。確實起到了交流思想、促進閱讀的作用。
編手抄報,中、高年級可定期組織學生編輯綜合類小報,由各閱讀小組組長組成班級編輯部,集中介紹課外閱讀到的各種信息,有文學的,有歷史的,有科技的……拼貼可以,手抄也行。這樣,既鍛煉了學生處理閱讀信息的能力,又促使學生進一步地多閱讀、多積累。對于手抄報,我們班有“我的小舞臺”給同學展示,展示交流中促進了閱讀的實際效果。
班級文化就像一個舞臺,它為孩子的課外閱讀樹立榜樣,指引方向,提供展示的窗口,好的班級文化應該是在潤物無聲中讓孩子的心靈因為書香的浸染而神采飛揚!在二年級的寒假中,我班平均閱讀量近6萬字,最多的同學讀了80多萬字,照這樣發(fā)展下去,六年150萬字的閱讀量是很容易達到的。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加重視建設先進的班級文化,使班級文化成為孩子進步、成長的“助推劑”!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