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一個人要適應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小學生在“自我的導向、管理、評價與監(jiān)控”方面還達不到很好的自主程度,無法達成高品質的自主學習,所以教師就必須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關心他們的學習過程,很好地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激發(fā)興趣,適時激勵,并進行恰當?shù)姆椒ㄒ龑А?/p>
【關鍵詞】小學生 發(fā)展 自主學習
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一個人作為需要終身學習的獨立的個體,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為重要,所以“自主學習”成為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首。
概括地說,“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依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在“自我的導向、管理、評價與監(jiān)控”方面還達不到很好的自主程度,所以我們可以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窄化為:學校教學中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而言的能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發(fā)展的高品質的學習。大量的研究證明:只有學生感覺到學習的內容有興趣,有意義,學生愿意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這種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所以,要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教師就必須真正關心他們的學習過程,很好地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適時的給與評價與激勵,并進行恰當?shù)姆椒ㄒ龑А?/p>
小學是學生的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和形成階段,如何使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學習活動,實現(xiàn)自主性發(fā)展呢?
一、落實主體,以教助學。
課堂教學的改革的核心在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樂學、會學。自主學習的前提是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同為一個教學系統(tǒng)中的兩大要素,要使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大于教與學兩個單位功能之和,教師的思想、認識、心靈都應向學生開放,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通過學生這一主體轉化為學生自身發(fā)展的新需要時,才能真正促使學生的身心向更高水平發(fā)展。十九世紀俄國卓越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教師應該僅僅是幫助學生克服理解某一現(xiàn)象時的困難,不是教,而只是幫助學?!苯處熤挥虚_展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各種教育活動,才能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激發(fā)興趣、自主參與。
眾所周知,激發(fā)興趣是課堂最重要的一環(huán)。興趣可以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牽動學生的自主參與。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了解學情,精選適合學生需要的內容與方式,敢于依據(jù)學情對教材做出刪改或補充。預設教案時要善于把握要處,多考慮學生會怎么樣。要改變過于以往那種圍繞著“怎樣教”進行的精細的教學過程的設計,不必設計好每一個問題,每一道習題,每一處導語。教學中教師只需把握住學的方向與目標,盡量圍繞學生轉,跟著學生走。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課上要多送給學生激勵的話語,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認真思考,大膽表達。在興趣的支持下,在教師鼓勵的話語中,哪一個學生還會閑置在課堂之中呢?我們要把 “兒童立場觀”作為自主學習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兒童站在課堂正中央。主題由兒童生成,兒童質疑貫穿課堂,兒童反饋作為實踐檢驗標準。尊重兒童的獨特感受,讓兒童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注重方法,著眼能力。
當代世界著名通才學者奧本海默曾說:對現(xiàn)在和未來,方法比事實更重要。在新的課改形勢下,使學生掌握多樣化的學習技能和方法,改變盲目學習的狀況,是實現(xiàn)自主發(fā)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方法上要著眼于學生主體的思維訓練,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激發(fā)誘因式,設置障礙式,層層深入式,啟發(fā)提問式等等。不同課型不同內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是同一類型同一節(jié)課,也可以根據(jù)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變化和學生情緒的轉換,隨機應變的變換相應的教法(同課異構)。良好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學習新課,還可以逐步讓學生依法自學,轉化成學習方法。除了讓學生學中悟法,還要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多地直接傳授給學生一些具體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生掌握學法。不僅要強化學法指導,還要使學生學會優(yōu)化,知道怎么樣學習才能省時省力效果好。會方法、善學習的學生更會滿懷熱情地投入于學習活動之中,伴隨著獲得的成功和樂趣的增多,學習的自主性也會逐步增強。
我們在課堂上經常見到,老師發(fā)給學生一張導學提綱,讓同學們自己按照導學提綱上的要求自己學習。學習完畢后,再讓學生自己講一講,老師適時地通一通:這大概就是現(xiàn)今最常見的教師引領下的自主學習模式。當這種方法熟練后,沒有提綱的情況下,學生也能找到問題,靜靜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有了初步的基礎。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語文教學“個性化”教學范式,就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還教于學”上探索出了有效的實施策略。學校根據(jù)不同課型使用“學習指南卡”“閱讀檢測卡”“興趣調查卡”等輔助自學,堅決改變“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教師“清閑”了,學生活動多了,教學環(huán)節(jié)少了,學習能力強了。
當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自主學習強調學生自學,多方獲取信息,費力費時多,學生負擔加重,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學習階段都適合自主學習。在學習階段的初始期,側重教方法,培養(yǎng)習慣。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化,教師的作用逐漸減小,學生的自主參與逐漸增多。當學生養(yǎng)成了較好的習慣,掌握了學習規(guī)律,獲得足夠的學習方法后,可以適當加大自主程度。隨著自主學習能力的逐步形成,學生能對自己作出客觀正確的自我評價,從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我調節(jié),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教師才可以真正放手。
四、提倡質疑、引導有方。
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必須讓學生勤學好問。學會質疑,敢問敢答,善問善達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教師本身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提倡質疑,鼓勵自學并非可以推卸責任,讓學生放任自流,教師要在整個過程中起到主導的作用。如為學生指導質疑的方法。盡量使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膚淺,有探究性,解決疑問時教師要,及時疏導溝通糾正偏差,修改不足,給予啟發(fā)等,這樣學生才能有明確的認識,才能更主動地獲取新知。
新課程之所以特別倡導自主學習,在于教育要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的需要。我們既要認識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也要認識到自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其過程較為漫長,教師要堅持在熱愛和信賴的基礎上激發(fā)興趣,誘導方法,訓練思維……要勇于戰(zhàn)勝陪伴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困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方法基礎。
( 全文共2663個字 )
【作者簡介】 姓名:王曉君
工作單位;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學歷:本科
職稱:中級
職務:教研員
研究方向:小學教研與培訓
電話:15568338526
郵箱:532187216@qq.com
通信地址:吉林市昌邑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小學部,天津街1955號 郵編1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