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紅
【摘要】目前,我國高中語文教育仍然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育工作者通常過分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分數(shù),對生命教育比較缺乏。生命教育中的意義、價值以及意蘊等存在與教育活動中,但是在教學方面存在較大的不足與缺陷。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對生命教育理論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將其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密切聯(lián)系起來。以便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加強師生交流,享受生命的律動,提高自身的審美價值。本文就生命教育理論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探討在生命教育理論下的措施,從而促進高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生命教育理論 高中語文 古詩詞教學研究
0.引言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綜合素質(zhì)型人才,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引導學生充分發(fā)展自我,促進身心健康的發(fā)展。但是就目前高中教育而言,還無法達到這一目標,在實際教育中,功利性較強,學生獨特的思維與個性被抹殺,嚴重者出現(xiàn)生命意識淡薄的現(xiàn)象。其主要是由于教育的功利性導致的。使得教育本質(zhì)教會學生尋求人生價值,獲得生命的真諦逐漸模糊,因此,急需要在生命教育理論下進行教學。尤其是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從古人對生命的看法來獲取生命意義的啟示。
1.生命教育理論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作用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確保學生能夠具備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與審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zhì),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以生命教育理論為前提,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其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生命教育理論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語文教學目標與生命教育理論思想相同,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揮出育人作用,需要借助生命教育理論來輔助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以便充分發(fā)揮出語文課程的育人作用,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1]。
2.生命教育理論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措施
將生命教育理論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相互結(jié)合起來,會使得教學內(nèi)容更加具體化。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包括情感教育、人格教育以及審美教育等內(nèi)容。其教學措施主要包括對話教學與體驗教學兩個方面。
2.1對話教學
對話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對話教學是建立在雙方平等、民主條件下的,通過運用言語、思維等方式來交流與溝通,注重人的個性化與主體性。其教學形式包括:師生對話、生生對話。
在師生對話中,需要以平等為前提,需要師生雙方的溝通與交流,而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說。師生對話教學并不是簡單的問答,需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交流[2]。例如,在《陳情表》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讓學生在文中尋找作者陳述的幾種情感,使得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以便達到學習的目的。當學生閱讀完成之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師的問題。學生A回答:“悲情,在第一段‘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表明自己身世可憐、父親早亡,母親改嫁。以及下文中的‘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均說明作者身世之苦,總結(jié)為悲情?!绷硗?,學生B回答:“陳述了作者的怨情。在第一段中‘行年四歲,舅奪母志。表明作者對舅舅不讓母親改嫁而怨恨舅舅,出現(xiàn)怨情?!痹趯W生各抒己見的過程中,促進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將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來看待,符合生命教育理論內(nèi)容,在對話中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在生生對話教學中,學生之間通過小組討論與交流來學習。例如,在《蘭亭集序》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組成若干個小組,對“作者在本次游歷中如何對生死觀的感悟進行理解的”這一問題進行解答。學生之前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詢問教師等方式來尋找答案。小組成員每人分別對自己分配到的任務進行理解,其任務包括對每個段落的大意進行了解以及深入分析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學生m講述前兩段主要描寫蘭亭集會的盛況,描寫集會的時間、地點、人物、參加緣由以及環(huán)境、天氣等。通過對環(huán)境的描寫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的恩愛之情,主要圍繞“樂”而展開。學生n講述第三段的大意為通過蘭亭集會聯(lián)想到人們的相處方式以及處世之道。繼而對生死問題進行討論,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對“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悟。在第四段中,“若合一契”表明古人對生死也有自己的看法與理解,而“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的是虛無主義的思想,在當時的東晉時代,體現(xiàn)作者的積極人生觀。通過對話教學,讓學生深入體會到古詩詞教學與生命教育理論的聯(lián)系與融合處,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意思與所表達的情感。
2.2體驗教學
首先,需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活體驗。在體驗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體驗到教學的內(nèi)涵,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3]。例如,在《雨霖鈴》教學中,可以根據(jù)詩詞中的文字來想想離別時的場景,教師可以通過模擬的方式將情境再現(xiàn),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在離別時,作者與友人眼含熱淚,相顧無言,在凄冷的清秋時節(jié)更加渲染出離別的情緒。在創(chuàng)設該情境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相應的音樂與圖片等,讓學生帶入在情境中,體會作者的感受與思想感情。其次,注重審美,升華體驗。在高中語文古詩詞中具有大量的優(yōu)美詩句,在語言美中,古人在文字上下苦功夫,例如《人間詞話》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完全將春意展現(xiàn)出來。在意境美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展現(xiàn)出來的是氣勢磅礴的意境。在審美體驗中,需要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審美想象,并感受意境美。
3.總結(jié)
教育是對人進行有目的的培養(yǎng)活動,需要將人看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首先需要對生命意義進行教育,對生命教育理論進行了解。尤其是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需要融入生命教育理論,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了解作者的感受。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提高學生對生命的珍愛與敬畏意識。
【參考文獻】
[1]徐炳國.英國的生命教育及啟示[J].教育科學,2013,23(12):214-215.
[2]王云峰,馮偉.生命教育[J].教學與管理,2014,22(9):187.
[3]顧潔敏.生命教育理論下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13,4(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