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圣嘉
【摘要】文化育人是以人的生命價值為核心,注重人的情感、品德和心靈等精神層次的培養(yǎng),這即是基礎教育的要求,也是時代進步的呼聲,尤其在小學階段是加強學生德育品質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因此,小學德育工作成為教學工作的重心,然而在文化育人理念的影響下,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影響者文化育人成果的實現(xiàn)。故此,本文在分析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有建設性的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旨在提高小學德育教育成效,滿足文化育人的要求。
【關鍵詞】文化育人 小學 德育 策略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特別是當今小學生是伴隨互聯(lián)網(wǎng)成長的一代,而且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他們獨立而且有個性,但思想并不堅定。由于各種先進的電子設備和紛繁的思想侵蝕著小學生的思想,使得他們?nèi)菀桩a(chǎn)生不良的行為表現(xiàn),給小學的德育教育帶來極大的障礙,影響著文化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文化育人注重人的精神價值觀念的塑造和培養(yǎng),不僅符合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也符合時代進步對人才要求的標準。小學是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因此,德育工作是日常教學中的重心。要想提高德育策略的實施水平,首先要了解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故此,本文詳細分析了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以便為改善學校德育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方法參考,提升小學德育質量。
一、文化育人背景下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實施德育教育途徑單一,學生認識不夠深刻
在小學的德育教學中,通常教師會采用示范、榜樣的方法來實現(xiàn)對學生德育品質的培養(yǎng),教育方式比較單一。而且通常教師會將德育教育與其它學科獨立開來,使得學生的德育教育孤立,不利于學生將德育行為落實到日常的生活實際中。教師對于情操陶冶法以及品德實踐法則很少運用,使得學生對于學習德育思想沒有構成深刻的認識,不理解其所為,以致于產(chǎn)生學習和行為嚴重分裂的現(xiàn)象,德育教育有被束之高閣的危險。因此,教師在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中要注重文化育人的視野,采用多種途徑和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二)忽視外界因素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
目前,很多的家長和學校都存在忽視學生德育教學的外界因素,嚴重影響了德育教育的質量。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使得當今的小學生都是伴隨互聯(lián)網(wǎng)和信息產(chǎn)品成長的一代,信息的劇增增加了學生接觸外界的機會,學生由于年齡小,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思想,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出現(xiàn)不良的行為。這些因素在德育教育中都是家長和學校要重要考慮的關鍵,幫助學生能夠客觀的辨析不良信息的真?zhèn)?,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基于文化育人理念下德育工作的重點。因此,小學德育教育為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撐。
(三)教師師資隊伍有待提升
教師是實現(xiàn)育人的關鍵,目前很多教師存在只教書不育人的現(xiàn)象,不能將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出現(xiàn)二者之間的割裂,不利于學生德育品質的培養(yǎng)。有部分教師自身的德育行為欠缺,不能深刻的明確自身所擔負的使命,在教學中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對于學生的生活和個人情感則漠不關心,不能成為學生活和道德教育上的領路人。此外,很多教師出于功利的思想,注重自身前途的發(fā)展,認為德育工作對于學生的成績沒有直接關系,忽視學生精神情感的變化,沒有構成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利于師生之間感情的交流,影響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基于文化育人視野下的小學德育策略
(一)以“生”為本,以“文”化人
文化育人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而全面發(fā)展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德育教育中就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生命,以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為目標,注重學生成長中的感情變化。學生的所思所想,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等都是要考慮的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要尊重學生的天性,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德育教育,增強學生對生命的體驗感。例如,教師開展《愛護小動物》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去動物園進行參觀,在教師的講解下,讓學生了解每一種動物的天性,尤其是一些珍惜保護動物,培養(yǎng)學生珍惜生命、愛護生命的情感。并在活動后要求學生寫觀后感,讓德育的思想閃現(xiàn)在學生的筆尖上。
(二)尊重兒童的天性,豐富“以文化人”的方式
構建良好的德育氛圍是實施德育教育的外界因素,其中包括:管理和班級文化的營造、物質環(huán)境的構建等。管理文化包括學校的管理方式以及學校文化氛圍的營造等方面的內(nèi)容,基于文化育人的理念營造一種和諧的校園文化,實現(xiàn)學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學化和人文化,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班級文化的塑造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生生等之間的和諧關系,教師可以在教室中通過懸掛名人畫像、名言警句等方式加強德育思想的感染,此外校園中的榮譽榜、宣傳欄都是德育思想宣傳的重要方式。物質環(huán)境的建設則是校園硬件設施的配置,主要是通過校園的學習觀景、建筑物和自然物等設施形成硬件文化來對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熏陶。
(三)拓寬學科教育,是以文化人的“助推器”
德育教育不僅僅是限于思想道德課程來進行實施,而是貫穿于其它各門學科教育中,通過教學方法將德育思想巧妙的切入,實現(xiàn)德育教育與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實現(xiàn)對學生情感價值的培養(yǎng)。在各科的教學目標有一個情感目標便是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滲透。此外學校還可以階段性的針對學生的情況開展關于《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節(jié)活動》等方面知識的講座,豐富學生德育思想內(nèi)容,拓寬學生的視野,推動文化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化既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發(fā)展方式,文化育人不僅注重人的精神培育還注重人的情感升華,文化育人的理念與小學德育的發(fā)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故而,小學德育的發(fā)展任重而道遠,這就要求學校德育教學工作者找到文化育人與小學德育發(fā)展的契合點,樹立文化育人理念,促進小學德育的發(fā)展進步,使小學德育的發(fā)展達到文化育人的最終目的[1]。
【參考文獻】
[1]董世昌.淺談文化育人視野下小學德育的困境與策略.新課程研究[J].2015,(4):130-131.
[2]李賜平,楊小玲等.文化育人視野下小學德育的困境與策略.現(xiàn)代教育科學[J].
[3]王建民.小學德育課程的構建與實施.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J].200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