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紅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許多師生、家長都渴望求索到一條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捷徑。然而,作文學習是無捷徑可言的。很多學生感到對作文無話可說,尤其是邊遠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操藏語學生,過不了語言關,有話寫不出來。感覺到“作文難,難于上青天”,無從下手。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呢?我結合學生表達水平和教學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寫作實踐,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下面我談點粗淺的看法,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一、積累語言材料。沒有大量的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大多數(shù)學生缺乏自覺性,只要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儲蓄量??梢悦刻鞂懸黄沼洠迷~佳句,課外收集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語,成為潛入海底尋覓珍寶的過程。并開展各種有益活動,讓學生樂于寫。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鞏固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讓學生在充滿濃厚情趣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和寫作材料。激發(fā)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寫作的興趣。
二、加強朗讀訓練。朗讀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朗讀訓練,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豐富學生的想象,而且學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達到發(fā)展學生語言的目的。通過朗讀,訓練學生的語言,可以糾正學生的發(fā)音,可以幫助學生根據(jù)文章的內容掌握停頓和語氣,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這種訓練實質上也是一種口頭作文訓練。嚴格的規(guī)范的朗讀,訓練久了,學生在說話時就會注意口齒清楚和恰當?shù)乇磉_感情。通過朗讀,書面語言還原為口頭語言,這時,朗讀者站在作者的位置上,用自己的嘴代替作者說出一篇話來。朗讀者就好像成了作者,作者的語言就好像成了朗讀者自己的語言。通過朗讀,語言的材料積累越多,作文水平也就會相應提高。
三、培養(yǎng)觀察能力。觀察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這樣,學生不僅寫出了它的外形和特征,還能有重點地寫出它的生活習性或生長特點,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來的文章也比較真實、具體、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該注重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練寫《我的課余生活》這篇習作,先告訴學生什么是課余生活,注意觀察課余時間你和同學們做些什么,在家里又做些什么,怎么做,讓同學們交流。到了寫作時,出示幾個同學課余生活的用品,如書、畫、樂器……再讓學生自由講自己的課余生活,最后引導寫作,想寫什么就寫什么,這樣學生想說,想寫。寫起來比較得心應手。感覺到輕松愉快,消除習作難的問題。
四、培養(yǎng)學生的修改能力。作文不是寫出來就好,而是經(jīng)過改出來才好的。修改作文也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先養(yǎng)成修改作文的良好習慣。學生寫好作文后,教師不要急于下筆為學生修改。根據(jù)習作訓練要求,找出一、二篇典型文章,概括優(yōu)點,找出不良之處,引導學生修改,然后再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作文,這樣才能使學生自覺養(yǎng)成勤于修改作文的好習慣。然而放手讓學生自改作文,培養(yǎng)學生自改能力,將讓學生受益終生。
作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和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指導學生自覺運用口頭語和書面語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同時,也要讓學生感到作文跟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著重要聯(lián)系,把客觀事物、思維、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教師應拓寬作文指導的渠道,探索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為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消除學生“怕寫作”和“沒啥可寫”的心理障礙,培養(yǎng)能說會寫的一代新人,為弘揚祖國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字,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