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托
摘要:
在探討產品語義時,往往會關注設計師想要給用戶帶來的某種情感,但對于用戶而言,在選擇產品時,使用產品后,產品對于其含義都會隨著時間和環(huán)境的變化在逐漸延伸與變更。本文從用戶情感的角度出發(fā),在產品外觀、功能及環(huán)境氛圍三個層面去分析用戶如何去賦予產品不同的語義關鍵詞,并結合已有設計案例進行分析。
關鍵詞:
語義 用戶情感 行為層次
中國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15) 02-0054-02
在設計產品時,設計師常會在設計初期賦予產品一定的語義,產品所謂語意,即語言的含義、意義,產品語義學乃是研究人造物的形態(tài)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性,以及如何應用在工業(yè)設計上的學問。對于設計師而言,設計出的產品象征著自己的孩子,因此對產品的情感含義往往具有更細膩的設定。但當用戶去描述一件產品時,則會根據(jù)自身的情感經歷去聯(lián)想到不同的形容詞,例如溫暖的、好用的、有質感的。對于用戶而言,選擇產品時,使用產品后,產品對于其含義都隨著時間的變化在逐漸的延伸。唐納德.諾曼曾提出用戶的情感體驗包含了三個層次,本能、行為與反思。在每個層次中,產品語義對于用戶都有不一樣的解讀,產品語義的存在是在用戶的存在基礎上產生的,在被用戶使用之前,產品只擁有設計師賦予它的語義,但當用戶在接觸產品的那一刻以及使用產品的過程中,都會根據(jù)個人的情感經歷去賦予產品不同的情感語義,因此,每個產品對于不同的用戶,語義都是不同的。本文從用戶情感角度入手,從產品的造型、功能及環(huán)境三個角度去解讀產品語義,并結合已有設計案例進行分析。
一 產品外觀語義與用戶情感
產品外觀在用戶情感的三個層次中處于本能層次的位置,用戶看到產品的時候對其的印象、感覺與定位都發(fā)生在看到產品“外貌”時的這一刻。相對于去評價這個產品的功能是否好用,用戶對外觀的初步印象更偏重于觸感、色彩、及造型特征。
下面來看看這幾個以“鳥”為造型元素的產品。第一只鳥是1977年開始問世的Stelton經典款啄木鳥保溫壺家族(圖1.1),盡管造型如此簡潔干練也不能阻止人們對其的喜愛,干凈的線條透露出了嚴謹與理性。第二只鳥則是來自normann-copenhagen的濱鳥(圖1.2),這只可愛的鳥讓人第一眼看到就會情不自禁微笑,圓滾滾的身體對比著纖細的腳,在地上啄食的形態(tài)極其生動,當看到一群濱烏們翹著屁股在你的書架或桌面上啄食的場景時,想必都能讓用戶發(fā)出由衷的快樂感。第三只鳥則是來自芬蘭Littala的玻璃烏(圖1.3),獨特的色彩與紋樣讓自然與藝術不經意地結合在一起,看到它就很難不被其身上所散發(fā)的自由個性氣質所吸引。以上三件以鳥為仿生對象的產品都各自從自身的造型色彩上以或理性或感性的形式吸引著不同的用戶,用戶在接觸到產品的這一刻,腦海中便會根據(jù)個人的情感經驗為產品選擇關鍵詞,這便是產品外觀語義與用戶情感發(fā)生反應的瞬間,也就是產品的外觀語義被用戶所定義的一刻。
二 產品功能語義與用戶情感
產品的功能語義存在于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也就是用戶情感的行為層次。產品在使用前,用戶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得知產品的使用方式與功能,能夠讓用戶直接從產品身上閱讀出使用方式無疑是最自然與舒適的指導方法。通過產品的尺度感和造型細節(jié)去指導用戶使用是大多數(shù)設計中被采用的方式。例如Muji的彈出式烤吐司機,通過定義面包槽的寬度,能夠讓用戶通過尺度去感受應該放入的吐司的片數(shù),按鈕的形態(tài)則指引著用戶應該去旋轉它還是按壓它(圖2.1)。
另一種能夠讓用戶自然得知使用方法的設計方式則是利用用戶本身的生活經驗與習慣,從慣性和直覺上讓用戶理所當然地去操作。例如Muji的CD播放器(圖2.2),像掛扇一樣貼在家中的墻壁上,即使沒有使用過CD播放器的老年人或孩子也會自然去拉動下面的繩子。能夠自然得知產品的使用方式而不是捧著說明書研究大半個下午,能夠讓用戶對產品產生一定的親近感。這時候,“容易使用的”、“操作簡單”這類的關鍵詞就會被用戶賦予在產品身上。當用戶覺得產品難以理解及產生疑惑時,部分用戶會認為責任是設計及制造產品的人,會因為自己買到了不滿意的產品而產生失落感。另一部分用戶則會對自己的理解能力產生一定的挫敗感,例如老年人用戶群,在接觸新的科技產品時都會多多少少出現(xiàn)這兩種負面的情感。因此,產品的功能語義也是隨著用戶對產品的理解程度被定義的。
三 產品的環(huán)境氛圍語義與用戶情感
好設計帶給用戶歸屬感,產品除了自身的功能屬性,還具有和周邊環(huán)境相互配合的環(huán)境屬性。深澤直人曾在《讓設計自然存在的新.設計教科書>中提出產品的“affordance”一概念,“affordance”是指某人在某種狀況下所發(fā)掘出、保藏在環(huán)境中的價值,不斷向環(huán)境訴說其價值的存在。affordance不是事物的物理性質,而是“對動物而言的環(huán)境性質”。產品的環(huán)境氛圍語義也就是產品自身在不斷地和其所在的環(huán)境對話中所被用戶得知的。
用戶的歸屬感,從情感的細化角度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產品本身和所處使用環(huán)境所產生的反應,也就是產品能否與周邊環(huán)境共同創(chuàng)造出某種特定的氛圍。在購買產品后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購買回來的產品不再有它在櫥窗時所呈現(xiàn)的感覺,產品也會根據(jù)周圍的環(huán)境呈現(xiàn)出另外一種氣質,或產品在環(huán)境中顯的格外突兀,很難作為環(huán)境氛圍的一份子自然融入。下面來看一個產品和室內環(huán)境融合度較高的案例,抽油煙機作為廚房電器經常被賦予功能大于其裝飾的定義,但elica的一款抽油煙機nuage(圖3.1)則不同,其主打的產品氛圍為“你是你所呼吸到的”,nuge充分考慮到如何通過產品造型與室內環(huán)境的結合營造出輕盈清新的感覺,整個油煙機像一片紙張從墻壁上飄出來。當產品和環(huán)境共同為用戶創(chuàng)造出所期望的環(huán)境氛圍時,用戶的歸屬感才會得到相應的體現(xiàn)。
第二個層面則是用戶品味價值歸屬感,用戶在選擇不同品牌的產品時,其實都是在“說明”自身價值品味。例如喜歡在家中擺放高品質產品的用戶希望來訪者品味出其注重生活品質的生活態(tài)度,也就是主人希望被別人認可自身品味的這份情感。當用戶能夠通過產品和環(huán)境成功向別人訴說出自身的品味價值,才能夠獲得相應的品味價值歸屬感。第三個層面是產品通過環(huán)境帶來的回憶歸屬感。產品通過時間的軸線在環(huán)境中不斷的變化,凝聚了用戶的情感記憶。例如老舊的咖啡壺,表面已不再具有不銹鋼光滑反射效果,取而代之的是咖啡漬與火焰燒過的痕跡,但依舊讓人難以丟棄。即使用戶已經更換了居住場所,但仍然能夠通過咖啡壺去回憶當時所居住環(huán)境的相關回憶。也就是說產品在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同時具有了承載相關環(huán)境的情感記憶的功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觸景生情。
四 結語
產品的語義是根據(jù)不同的用戶經驗和環(huán)境所賦予的,所以同一個產品的語義可能會因為不同的用戶被定義為不同的關鍵詞,并且這些關鍵詞會因為時間的改變而發(fā)生微妙的變化。在談及產品語義時,我們也許更多的去關注設計師的初衷,其實產品的語義是由用戶去定義的,就像一百個人心目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樣,作為設計師,不能夠強求用戶去將產品定義為心目中特定的語義詞匯,而是需要在設計的初衷中考慮到用戶的情感需求,通過造型、功能、及產品和環(huán)境所創(chuàng)造的氛圍上去考慮能夠給用戶帶來定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