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煒
[摘 要]語言材料在眾多影響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效果因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現(xiàn)代教育改革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改革焦點投放在能夠引起學生喜歡、適合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語言教材的選擇和使用上。探索大學英語聽力語料對聽力教學的影響,可以基于美國著名心理語言學家克拉申的“輸入假說理論”,結合相關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以《大學英語聽說教程》為例,開展學生對于聽力語料相關問題的調查,進一步分析、探索大學英語聽力語料對聽力教學的影響,并就如何選擇語料、如何提高聽力教學效果提出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英語聽力 語料 語言輸入 教學 影響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4-0076-02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重要方式,而聽說技能在語言的科學運用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人與人在溝通交流過程中獲取口頭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聽力技能在語言運用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幫助人們獲取語言運用所不可獲取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有助于說、讀、寫等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完善。在現(xiàn)代大學英語教學中,聽力的比重不言而喻,其地位和重要性不容忽視。但根據相關的調查分析,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聽力能力呈現(xiàn)薄弱的狀態(tài)。如何提高廣大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如何提高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效果等成為現(xiàn)代教學改革的難題。廣大的教學工作者也在極力地尋找問題的根源,試圖找到有效的解決途徑,以改變目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窘境。為此,本文以美國著名心理語言學家克拉申的“輸入假說理論”為基礎,以《大學英語聽說教程》為例,對部分高校在讀學生進行調查,以此探尋該教程在開展大學英語聽力教程過程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并進行詳盡的數據統(tǒng)計分析,以此提高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英語聽力語料的選擇和使用的科學性。
一、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現(xiàn)狀
長期以來,我國非英語專業(yè)教學采取應試教育的指導方針,學生對英語聽力的重視程度不高,教師也沒有全面深入地重視英語聽力對于學生掌握外語的重要性,在英語聽力語料的選擇、使用等過程中嚴重偏離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社會的實際要求,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成為“聾子英語”學習者。傳統(tǒng)英語聽力語料的選擇大多是以英式英語或美式英語為主,采用“朗讀英語格調”,忽視“口頭英語格調”的重要性。而在英語語料內容的編撰過程中,其詞匯、語法等偏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環(huán)境,因此采用以“非真實或模擬的英語口語”為主的語料授課,導致學生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的偏離。
英語聽力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聽懂英語,能夠準確地把握語言傳遞的信息,從而有效地溝通。而英語聽力教學的現(xiàn)狀是學生僅為應付聽力考試而學習,在實際生活中,學生依然無法同外國人士進行有效的溝通,出現(xiàn)答非所問等現(xiàn)象。究其緣由,主要是學生缺乏對真實材料的聽力訓練。
二、相關的理論依據
美國著名心理語言學家克拉申在其著名的“輸入假說理論”中提出諸多精辟的觀點,對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有諸多的啟示。首先,“最佳語言輸入”是該理論的核心部分,其在應用過程中要求語言輸入必須大量且足夠的,能夠被學習者所理解,且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不過度強調語法,不脫離學習者個人興趣。對于外語聽力教學而言,外語相當于第二語言被教授,因此首先應給予學習者“最佳語言輸入”。在開展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準確把握學生的英語基礎,結合實際情況,提供與學生能力水平相一致或者略高于該水平的、不脫離實際的語料。其次,學習途徑、學習方法等對于學習第二外語的人而言是一種有效的“過濾器”,也是外語習得的關鍵所在。學習者通過自我準備、模仿等方法獲取大量有意義、有趣味的輸入材料,為學習英語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英語聽力語料是一種習得性材料,是一種可理解、可延伸的語料。學習者通過有意識的信息交換,達到良好的聽力學習效果,并能夠有效地運用。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的設定
本文研究的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對全新版《大學英語聽說教程》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提供的語料的語速、難度、使用程度等方面的反饋;一是學生更樂于接受什么樣的語料,學生對于使用語料提高英語聽力的看法。
(二)研究的方式與目的
本文的研究方法為調查問卷法,主要以高校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共收回有效問卷48份。調查問卷共設置10個問題,其中每個問題均有4個選項,部分題目有多個選項。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英語聽力語料的真實認識和主觀評價。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均未受過正規(guī)的英語聽力訓練,從高中起接受正規(guī)英語聽力訓練的人數不足3%。絕大多數學生均是為了高考而強化英語聽力的學習,在英語聽、說、讀、寫技能中,聽力是最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具體結果見下表:
對于《大學英語聽說教程》的認識,學生出現(xiàn)了較大的差異。約有72.3%的大學生對于《大學英語聽說教程》第一、第二冊比較滿意,認為符合其自身的英語聽力水平,也有23.46%的學生認為該教材偏離實際。其中學生對《大學英語聽說教程》第三、第四冊的認可度較低,約84.62%的大學生認為其難度過大,語料與實際生活脫軌等。
本次調查問卷有客觀題,也有主觀題,以多樣化、多形式的內容獲取大學生對英語聽力語料的評價信息。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影響學生對英語聽力語料的認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涵蓋學生的主觀認知、客觀評價、語言與非語言因素等。其中在影響英語聽力效果的因素調查中,學生不愿意聽、對聽力不感興趣、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較為常見,而語料內容的設置、表達方式、語速快慢、語句長短、語料的難易程度等客觀因素則占有較大的比例。擺在廣大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客觀難題是如何挖掘和發(fā)揮英語聽力語料的趣味性,以此改變學生學習英語聽力的主觀因素,并進一步對語料的設置、選擇、運用等進行持續(xù)的完善,成為影響英語聽力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因素。
四、對大學英語聽力語料在聽力教學中的一些啟示
(一)立足真實語料教學,通過聽力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條件和基礎。隨著多媒體、互聯(lián)網技術等新技術在大學現(xiàn)代化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有變革的動力和方向。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實踐中,關鍵在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運用聲音、文字、圖像、視頻等為手段的信息處理技術,為英語的聽力語料的呈現(xiàn)提供多種選擇的方式,同時也使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立足于真實語料教學過程中,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學習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外籍英語教師的聘任同樣為英語聽力教學立足于真實語料提供了可能性。外籍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其更貼近實際英語語境與生活的交流方式,提高了學生對大學英語聽力的認知,幫助學生借助聽力能力實現(xiàn)面對面的口頭信息交流。此外,經典的外文電影、流行歌曲、名人著作等也是豐富大學英語聽力語料的重要途徑,為幫助學生更好地鍛煉英語聽力,提高其英語口語水平提供基礎。
(二)立足于文化交流,通過英語語境和文化的交流提高英語聽力教學效果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的真實反映,語言的習得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習得,習得過程則是對陌生文化的適應過程。在現(xiàn)代全球一體化進程中,文化交流的形式、內容越來越豐富,真實語言聽力材料的獲取途徑也變得更加廣。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學生可以通過英語廣播、原版影視劇、原版圖書等為載體的英語語言涉獵外國文化知識。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英語語言題材進行英語聽力的練習。
此外,廣大英語教學工作者還應立足于文化交流,對聽力教材的編寫、課外輔助材料的編寫以及英語聽力語料的難易程度進行把控,重視教材與輔助材料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和能力水平的適應,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英語聽力語料的學習和運用過程中,強化對英語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認識。此外,加強在真實性材料運用過程中的趣味性的考量,讓學生能夠在英語語境與文化交流中,更好地鍛煉聽力能力,為以后更好地運用聽力能力,實現(xiàn)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交流和信息傳遞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總而言之,大學英語聽力語料對聽力教學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英語聽力的教學效果,影響到學生對英語聽力能力的掌握和運用。為此,在大學英語語料的選擇和使用過程中,應堅持真實語料的呈現(xiàn)和文化交流的目的,在具體的英語語料使用過程中,綜合考慮教學效果、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實踐能力的獲取等因素,提高英語聽力教學的實用性和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 王海華.語言的真實性與聽力技能測試[J].鄭州大學學報,2005(1).
[2] 莫莉莉,陳明瑤.論真實錄音材料的語體特征[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2).
[責任編輯:覃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