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清
一、繪本《子兒吐吐》簡介
這是個幽默風趣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只貪吃的小豬“胖臉兒”吃了木瓜,吞下子后,對于“吃子會長樹”的擔憂、想象、釋懷、期待以及最后發(fā)現(xiàn)“木瓜子都在便便里”的失望,之后對自己積極的暗示和安慰?!蹲觾和峦隆烦讼胂笃嫣兀嬅嬷械男∝i表情也很豐富。在印刷文字的呈現(xiàn)上,作者通過字形大小的變化來表現(xiàn)小豬們不同的反應和七嘴八舌的情態(tài)通過句子的反復和交替來表現(xiàn)胖臉兒紛亂和焦慮的心情。感覺非常直觀。
二、我的思路及簡單教學過程
(一)讀前想象,創(chuàng)造個性角色
這是一個富有張力的取材,它一頭聯(lián)系著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日常經(jīng)驗,另一頭則悄悄打開了文學創(chuàng)造中奇特有趣的想像空間。
于是,我打開了繪本,與孩子們一起欣賞了開頭,認識了與眾不同的胖臉兒,看到了胖臉兒把木瓜吃得一干二凈,連半粒子兒也沒吐出來……接著,我合上了繪本:“孩子們,吞下子兒會怎么樣呢?”
“我以前擔心會發(fā)芽,哈哈!”“會長出一棵樹?!薄爱斎粫拇蟊憷锢鰜韱h?!闭f起人人都有的經(jīng)歷和想象,孩子們如繪本中的小豬一樣七嘴八舌。
“是呀!那子兒肯定會從大便里拉出來。不過今天我們就講會長樹。這個故事由你們接下去編:胖臉兒頭上長了一棵木瓜樹,他的心情會怎樣呢?他會有什么奇遇呢?”
簡單交流討論之后,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寫起來了。 瞧孩子們的創(chuàng)意吧!《會走路的木瓜樹》:胖臉兒頭上長了一棵木瓜樹。木瓜樹漸漸長大,開花了,胖臉兒成了一個美麗的花盆,還因此與蜜蜂、小鳥、蝴蝶交上了朋友。木瓜樹結果了,胖臉兒把木瓜分給了小伙伴們,胖臉兒成了豬王?!赌竟县i》:胖臉兒頭上長出了一個凸起,他用羊毛帽遮羞,不久即被伙伴們發(fā)現(xiàn)了秘密。小伙伴惡作劇地提著一大桶水,讓他喝完,為木瓜樹提供水分。有一天,木瓜樹結果了。天然木瓜園的負責人找到了他,請他做“現(xiàn)摘現(xiàn)賣”的木瓜代言人。胖臉兒成了紅極一時的大明星……
多么奇妙的想象啊!接著,我打開繪本,放在投影上,與孩子們欣賞了作者的想象。當讀到與孩子們的想象一樣的地方時,我分明看到了他們臉上的興奮與驕傲;讀到不一樣的地方時,便是驚嘆;讀完了,噢!我的想象連作者都沒想到!這是一次多么愉快的想象之旅呀!
(二)讀后修改,學會心理刻畫
我乘勝追擊,又引導孩子們重點觀察上面兩幅圖:“孩子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這些文字里的秘密了嗎?”
“這些字有的大有的小,我能感覺到胖臉兒很驚慌。”
“是的,剛吃下子兒,胖臉兒可擔心自己會長樹了,可是后來他的心情發(fā)生了變化,你體會到了嗎?”
經(jīng)過這樣的引導,孩子們也體會到了胖臉兒的一系列心理反應,特別有曲折感,胖臉兒這一只憨厚、善良、純真、樂觀的小豬形象便更加豐滿了。
“是啊,作者把小豬的內心‘畫出來啦!現(xiàn)在我們寫的是作文,就可以用我們自己的筆把小豬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趕快再讀讀你的作文,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添上一些精彩的心理活動?”
看看修改之后的作文吧。
1.?。??這是什么?我怎么成了這樣一副怪樣子?這樣我怎么出去見人?胖臉兒看到了墻上的羊毛帽。有了,我可以戴上帽子,這樣別人就不會發(fā)現(xiàn)啦!
2.唉!小伙伴們要是這樣天天嘲笑我,我可怎么辦呢?不行!我得把它剪掉!胖臉兒沖進媽媽房間,拿起剪刀伸向頭上就要剪??墒?,那得多疼呀!它可是長在我頭上的呀!剪了會不會流血呢?想到這里,胖臉兒又把剪刀放回原處了。
3.那是木瓜嗎?太好了!快快長吧小木瓜!等你長大了,我就不用花錢買木瓜啦!而且現(xiàn)摘現(xiàn)吃,絕對新鮮!這是美國總統(tǒng)也享受不到的待遇呀!哈哈!
……
【反思與分析】
“人的一生中能有幾次邂逅圖畫書?三次:童年,初為父母,人生過半為了自己的時候。”這是我在《圖畫書--閱讀與經(jīng)典》的封面上看到的一句話。這里的圖畫書就是繪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我熱愛繪本,享受著繪本帶給我和兒子的快樂。如今,作為教師的我,還正在進行一次美麗的邂逅:利用繪本,讓我的學生愛上作文。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倍L本恰恰正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故事,表達著特定的情感和主題。作為看守兒童精神世界的語文教學,尤其是中高年級作文教學,我們應該怎樣鼓勵每一個孩子說童真話,寫童趣事,抒童性情?我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直觀性、啟迪性并且符合兒童生活經(jīng)驗的繪本上,用繪本來輔助習作教學,期待著繪本能拓展孩子們的理解力、思考力、想象力,讓充滿趣味的繪本在圖與文的碰撞中,打開學生心扉,試圖為孩子們的童心推開一扇窗。
本節(jié)課,我深入解讀繪本,走進繪本的圖文世界,帶著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挖掘潛在的寫作素材,通過精心的設計,逐步地深入,有層次、有梯度地帶領孩子實現(xiàn)了這樣的目標:1.借孩子們都有過的日常經(jīng)驗,使他們的想象力充分的被激活,為創(chuàng)作打開想象的空間。2.充分發(fā)掘人物豐富的心理世界,體會心理描寫的作用,以改促寫,學會心理刻畫。其中,教師適時的“導”與“引”,對學生“觀察”和“討論”起到推波助瀾、水到渠成的作用。我想: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是快樂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是有收獲的。
但是,也許,因為我太深入繪本,所以引導孩子想象上還是有一定的缺憾。雖然學生對“長樹”的想象異彩紛呈,可是課后批作文時我就想了:為什么一定要長樹呢?即使長樹的話,為什么一定要長在頭上呢?……
這次的嘗試,讓我覺得在繪本作文指導過程中,我們教師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只要心中明確習作的訓練目標,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基礎選擇適合的繪本內容,恰當?shù)赝诰蚱錆撛诘膶懽魉夭模x擇寫作方式,如:仿寫、創(chuàng)編、續(xù)寫等等,并進行到位的指導,孩子們就會在無壓力的繪本閱讀中感受無壓力習作的快樂。讓孩子們像愛繪本一樣愛習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