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芬
[摘要]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教學成果的取得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影響著學生的成績,決定著師生的共同成長,良好的師生關系包括教學關系、倫理關系、情感關系和法律關系,本文就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及其成因作了闡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型師生關系在新課程教學中的構建。
[關鍵詞]師生關系;教學關系;倫理關系;法律關系;情感關系
一、在新課程教學中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課程的改革也加大了步伐,特別是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日益突出。新課程教學中強調師生民主平等,師生關系變得極其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際關系和諧融洽,人的心情處于輕松狀態(tài),記憶力會大大增強,聯(lián)想也會更加豐富,在此狀態(tài)下教師的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tài),教學思路開闊,思維敏捷,邏輯條理清晰,講解適度,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知識才能,使教學藝術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同時,學生接受新知識信息的能力也顯著增強,注意力集中,思維積極,反應迅速,記憶力持久,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習潛能也能得到最大發(fā)揮。只有師生關系良好真誠合作,教學才能實現(xiàn)相長。
二、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及成因
師生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它由教學關系,倫理關系,法律關系和情感關系組成,以下對其從傳統(tǒng)的四個方面分別闡述。
(一)教學關系
教學關系是師生關系最基本的表現(xiàn),是師生因特定的目的和任務而形成的聯(lián)系,在傳統(tǒng)教育中,他強調師與教,形成了以教師為本位的師生關系。其表現(xiàn)之一是以教為主,學繞教轉。教學中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想想,在這種教學關系中教出來的學生其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有限的。
(二)倫理關系
師生都不能離開對道德規(guī)范的遵守,也不能離開道德規(guī)范的調節(jié),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強調“師道尊嚴”,學生必須對其言聽計從,否則視為大逆不道。
(三)法律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規(guī)定“學校和老師不能對學生實行體罰,變相體罰或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對品德有缺陷,學習有困難的兒童,少年應給予幫助,不得歧視”。學生是具有法律地位的權利主體,但過去在一些學校,“棍棒底下出人材”現(xiàn)象普遍存在,侵犯學生權利的事屢見不鮮。
(四)情感關系
師生的情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態(tài)度和感受的體驗,是師生間特有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必有情感的交往和交流,這樣必然會形成師生的情感關系,當師生情感關系并不融洽,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并不充分時,就會造成師生之間教與學的隔閡,師生關系緊張。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1、應試教育使學生、老師、學校及社會把分數(shù)看得很重要,老師不再注重學生其他方面的發(fā)展,而是采取各種各樣的手段來對付學生以提高其成績,造成師生互不理解,和諧統(tǒng)一的教與學關系無形下變成了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2、在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下,全社會都默認了“師道尊嚴”,必然導致社會、學校教師、學生不會將學生自己看成與教師平等的個體,學生的主體性名存實亡。
三、在新課程教學中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
新課程改革教學中要求社會各界要重新定位師生關系,使師生關系適合時代發(fā)展,這就需要我們從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表現(xiàn)下的四個方面做出調整:
(一)教學關系方面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既要把知識、技能教給學生,又要教會其學習方法。教學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教師在充分發(fā)揮主動作用的同時,要想方設法把學生吸引到語言學習的交際活動中來,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參與地位。只有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學習過程,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興趣才能持久,知識才能牢固掌握。此外,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分層教學以增強學生的主體信心,學生也只有在樹立自信,掌握了科學有效的方法之后,才能自覺主動和科學有效的學習。
(二)倫理關系方面
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致力于建立充分體現(xiàn)尊重、民主和發(fā)展精神的新型師生倫理關系。第一,尊重學生,要把學生當作與自己是完全平等的社會成員,盡量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當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時,要誠心誠意的鼓勵和信任學生。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中學生,是一些期待著教師把他們當作“大人”的青少年,如果教師認為學生是“小孩”,學生的期待就得不到滿足,教師也會產生“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也就不會把學生看成值得尊重的人,而教師尊重學生并對他們充滿關心和期待,會對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fā)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自覺抵制市場經(jīng)濟下利益驅動的誘惑,心甘情愿為學生服務。第三,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自身對師生倫理關系的正確認識。學生自己應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是與教師處于平等地位的,學生必須尊重教師的人格尊嚴,尊重他們的職業(yè)和勞動成果,師生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三)情感關系方面
新課程不但強調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而且也強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因此,我們要密切關注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一是老師對學生要充滿熱愛的情感,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熱愛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與自尊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眼神、手勢、姿態(tài)以及適當?shù)目谡Z等方式去表達對學生的尊重、關心和愛護,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的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二是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教學過程既是知識的傳遞過程,又是學生的情感交流過程。情感是教學活動的潤滑劑,教師要以自己的積極情感去感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自己積極的情感創(chuàng)設一種愉悅的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三是教師在課堂上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情緒飽滿,要滿腔熱情的組織課堂教學,并且對上課充滿信心,帶著輕松自信的情緒走進課堂,以良好的情緒影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充滿信心,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多看學生優(yōu)點,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當因膽小,害羞而不敢開口,當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答錯題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諒解和適度的寬容,不要嫌他們不聰明,“耽誤時間”,不要怪他們不能如教師所愿,而要引導他們,鼓勵他們,幫助其改正錯誤,精心呵護,發(fā)掘學生的潛能。
(四)法律關系方面
從法律關系方面改善師生關系,這是底線,也是高壓線:第一,加強師生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教育法規(guī)意識,啟迪教師和學生的民主意識;第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從而優(yōu)雅為教育服務;第三,建立嚴格的教師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使得師生關系在法律法規(guī)允許的范圍內更規(guī)范、和諧。
四、結束語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二十一世紀新型人才的前提,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應繼承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優(yōu)點,棄其缺點,應時代要求進一步構建和諧美好的新型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王強.淺談情感管理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課程教材教法,2003(10).
[2]張?zhí)鞂?《試論主體性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0年第8期.
[3]張育杰.師生交往在學校教育中的意義.教育研究,2002(2).
[4]黃俊興.情感教育與學校管理.教育評論,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