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琳琳
【摘要】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使課程結構復合化、多樣化、信息化。這就是新課程標準所講的課程結構創(chuàng)新的特點。整合以信息技術為媒介,使英語教學在整體優(yōu)化的基礎上產(chǎn)生聚集效應,發(fā)展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自主實踐、探究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態(tài)度,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如何合理有效地在英語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是值得當今英語教師在探索、實踐中反思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 英語教學 有效整合
在英語教學中,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媒體的介入,極大地豐富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方式和結構,使現(xiàn)代英語課堂教學具有了傳統(tǒng)教學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并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如何發(fā)揮計算機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效益和優(yōu)勢?我認為切入點在于把分散的教學要素及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有效整合的優(yōu)勢
新《課標》提出:“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和語言運用”?;ヂ?lián)網(wǎng)上的許多信息是以英語作為媒介傳輸,它的語言是實際生活中語言的真實反映。
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就是根據(jù)英語教學的需要,以信息技術為先導,以系統(tǒng)論和教育技術理論為指導,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網(wǎng)絡設備功能和互聯(lián)網(wǎng)豐富強大的共享資源的優(yōu)勢,使信息技術恰當、有效地融入英語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1.通過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給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訓練。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電腦的圖、文、聲與一體的特點進行視、聽、說全方位的訓練,這種通過聽覺、視覺和運動所獲得的知識技能是持久的??梢云鸬绞掳牍Ρ兜慕虒W效果。
2.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是現(xiàn)代教育給英語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英語教師除了要更新觀念,樹立現(xiàn)代教育思想觀念,還要積極學習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理論,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作為一種新的課程設計思想和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著很深的理論背景。據(jù)研究,主要包括心理學、知識論、社會學和教育理論。對課程整合有重要影響的心理學理論有發(fā)展心理學、多元智力理論、成功智力理論等。筆者認為課程整合的理論基礎還應包括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有這些都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實現(xiàn)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得到培養(yǎng)。
3.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提供一個廣闊的學習英語的園地。計算機不僅是一種文化,而且也是教學過程中的理想的認知工具。計算機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幫助形成學習動機,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效地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擴大了知識面,從而有效地提高其聽、說、讀、寫的整體能力。
4.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有利于活用教材。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可以借助網(wǎng)絡收集和整理相關課題的資料作為教材課題的拓展學習資源,可以通過文本閱讀討論,或以幻燈片形式學習,也可以在學校主頁上建立鏈接進行網(wǎng)絡學習;還可以由教師把經(jīng)過認真篩選的相關網(wǎng)址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這種方式的學習使教學信息得到極大擴充,知識范圍廣泛拓展,課堂結構更趨開放。同時學生的視野得以開拓,思路更加開闊,利于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教學中課本就是世界,而今世界成為課本,學習資源可以隨時隨地選取。這是信息技術與教材整合的優(yōu)勢。
二、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有效整合的實踐
媒體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整合,其主題應該是語言學習、語言技能和語言實踐,其主體是學生,而信息技術只是一個教學的輔助工具,英語教師要做的就是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中的主、客體融為一體,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1.開發(fā)潛能、合理運用。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信息的展示形式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很大。實驗心理學家赫瑞特拉認為: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利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學習英語,腦、眼、耳、口、手并用,這種集圖形、聲音、動畫、文字等多種信息功能為一體的教學,讓學生聞其聲、觀其形、臨其境,使學生自始至終保持強烈的興趣,從而易于接受、記憶新的語言材料和學習內容。使原本枯燥難學的課文變成一幅幅生動活潑的可聽可視的動畫,從而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2.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制作適宜教學實際的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課件,實現(xiàn)信息技術和教學的整合。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有效整合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否開發(fā)出適宜課堂教學實際的CAI課件,真正發(fā)揮現(xiàn)代化教學設施的效益,給整合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切切實實地提高課堂效益和教學質量。CAI課件的設計,必須結合教學實際,根據(jù)學科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應從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出發(fā),我們在網(wǎng)絡這個無其不有的空間找到課文需要的資料,從而達到用最少的時間做出最好的課件的目的。充分真實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圓滿完成語言、能力、情感等教學目標。信息技術的應用給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個寬闊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們由淺入深的感知課文提供的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體驗到教學中活用教材的樂趣。
三、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的幾點反思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英語教學,學生參與活動,成為活動的主體,必然會產(chǎn)生學生個體與群體活動的矛盾,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防止出現(xiàn)課堂混亂。同時,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運用是為教學服務的,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更為生動的一種教學模式或手段,而不應無端地增加課程的容量,從而沖淡教學中心。
1.課件不能以“人機對話代替師生對話”。利用課件輔助課分析課堂內容,使重點、難點更易掌握,教學效果更好。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設計情景,設計好教學過程。教師要進行良好的組織,課堂上引起學生注意,喚起他們的學習需要,在適當?shù)臅r候自動向學生提供一些信息,判斷學生學習行為的正確與否,并施以正確的指導。教師不能只充當CAI課件“解說員”,而應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設計進行靈活多變的操作,使課件發(fā)揮最佳的教學功能。
2.屏幕不能代替板書。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完全離開了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的即時呈現(xiàn)力強,內容可隨意增刪;另外,好的板書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它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一目了然。教學中應針對教學內容采取與之相應的方法、方式,合理、綜合地利用各種教學媒體,有效地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取長補短,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效果。
3.關鍵在“合”,防止脫節(jié)。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是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英語課程的有機整體中,而不是信息技術和英語課程的簡單相加。其中,英語課程是主體、是目的,信息技術是手段、是載體,是“橋”和“船”。教師必須在關注直觀材料的同時,對學生講解所展示的視覺材料與教材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避免造成直觀多媒體教學與課堂語言教學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教師應針對語言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教學設計,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合理使用多媒體課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必將成為新世紀學校教學的主要方法,是調制課堂“美餐”的“鹽”,用的好可以“畫龍點睛”,或“拋磚引玉”或“情景再現(xiàn)”,使課堂“色”更鮮,“味”更美,“營養(yǎng)”更豐富。用不好就可能是“畫蛇添足”,喧賓奪主,甚至背離了英語教學的本意,使課堂成為花里胡哨。多媒體是教學的工具和手段,正如黑板和粉筆一樣。同一方講臺,同一塊黑板,不同的教師可以演繹出效果完全不同的課堂。作為英語教師一定會在信息時代日新月異的今天,跟上時代的步伐,把信息技術應用與學科教學整合起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資源豐富的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優(yōu)化整合,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術的新高地[J].中國電化教育. 2001.2.
[2]吳洪健,倪男奇.信息技術與教學創(chuàng)新[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
[3]李克東.數(shù)字化學習[J].電化教育研究.2001.2.
[4]劉向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問題思考[J].教育技術通訊. 2001.12.
[5]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2.
[6]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