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
【摘要】目的:探討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一共有8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對比觀察兩組療效。結果:與對照組病患者相比,經過健康教育護理干預,觀察組病患者具有更高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以及滿意程度,(P<0.05)。結論: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在DM患者護理中具有著明顯的效果,具有極高的推廣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糖尿?。唤】到逃?;臨床實踐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5-0248-02
糖尿病(DM),是一種具有較高發(fā)病率的慢性疾病,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究其原因,糖尿病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的重要原因在于人們缺乏關于糖尿病及其防范的知識與措施,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由此可見,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從而加深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進而防止和減少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本文中主要通過我院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探討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措施及其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一共有86例,其中男性患者有52例,女性患者有34例,年齡分布在46-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5+-3.5歲。隨機分組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組為43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上不存在統(tǒng)計學的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1.2.1護理的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具體的健康教育內容如下:
1.2.1.1疾病知識的健康教育
醫(yī)院可以開展各種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例如宣傳單、宣傳欄、家訪等等,正確指導患者關于疾病的相關知識、危害性以及正確的防治措施和急救措施等,同時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行為,減低由外界刺激導致疾病意外發(fā)生的風險。
1.2.1.2運動鍛煉的健康教育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具體的方案,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有助于幫助患者降低體重、減少體脂肪。其中注意要點就是控制好患者的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每次運動時間不超過30分鐘,運動強度以中強度為主,有氧運動可以選擇慢跑、快走、打羽毛球等等,也可以選擇某些輕重量的無氧運動輔助鍛煉。
1.2.1.4用藥知識的健康教育
(1)在患者入院進行治療的時候,對病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藥學評估,對病患這個人的藥物治療史以及藥物品種進行詳細的了解與記錄,并且了解患者的合并癥情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個性化的用藥計劃。(2)在患者出院的時候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藥學干預措施。根據患者的治療效果來制定出院后的用藥計劃,對患者的藥量進行合理的調整,叮囑患者堅持用藥,告知注意事項,并且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以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镜慕堤撬幬锇ǎ旱谝?,口服降糖藥:目前的降糖藥物主要包括了胰島素促泌劑、雙胍類等等。對于降糖藥的服用應當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服藥,按時按量服用,定期監(jiān)測血糖,同時關注用藥的過程中血糖的波動情況,告知醫(yī)生,以便進行藥物調整。第二,胰島素:胰島素通常是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及如果經過常規(guī)護理沒有得到改善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此外患有糖尿病合并其他并發(fā)癥的病患者可以使用胰島素。胰島素的種類劃分標準包括了其來源、化學結構以及作用的時間,應當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進行選擇以及調整。
2、結果
2.1比較兩組病患者的治療效果:
上述兩組數據中,同組治療前后數據之間的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數據之間的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P<0.05。
3、結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高脂肪、高糖分、高鹽分的飲食習慣導致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糖尿病屬于一種常見性的代謝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升高,這是由胰島素分泌以及其存在功能方面的缺陷所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如果長期攝入過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營養(yǎng)素會容易引起這些營養(yǎng)素的代謝紊亂從而導致多個身體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綜上所述,對DM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了解自身的情況,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而且提高對糖尿病的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優(yōu)質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在DM患者護理中具有著明顯的效果,具有極高的推廣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郭洪英,王菊,李訓華. “住院一日清單”發(fā)放方法的改進及效果觀察[J]. 醫(yī)學信息(中旬刊). 2010(02)
[2]伍芬芳. 母嬰床旁護理在產科病房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 四川醫(yī)學.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