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要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圓”一直是人們所追求的,因此就如同受到西方宗教影響的追求“直”的芭蕾一樣。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和傳承,具有古典風格,有人把中國古典舞說成是古典藝術。
關鍵詞古典圓
一、在中國古典舞中“圓”的體現(xiàn)
1、中國古典舞的形態(tài)特征
“形”是指形體外部的動作。它表現(xiàn)為形形色色的體態(tài),千變?nèi)f化的動作及動作間的連接。凡是一切看得見的形態(tài)與過程都可以稱之為“形”?!靶巍笔切蜗笏囆g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傳達媒介。中國舞在人體形態(tài)上強調(diào)“擰”、“傾、圓、曲”,“仰、俯、翻、卷”的曲線美和“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內(nèi)在氣質(zhì)。就古典舞本身而言,它離不開不法,舞蹈中的不法不同于生活中的自然走步,它是藝術家通過長期實踐提煉出來的賦予極強的表現(xiàn)力和獨特風格韻律的技術動作。圓場走不好,會對組合和劇目起破壞作用。圓場又是一個很重要的連接動作,在組合、變奏和劇目中,經(jīng)常要運用它作為跳、轉、翻和舞姿的連接?!靶巍笔切蜗笏囆g最基本的特征,“圓場”對“形”的表現(xiàn)具有重要作用。
2、中國古典舞蹈的體態(tài)特征
“圓”的審美特征顯著地體現(xiàn)于古典舞的靜止姿態(tài)上。包括基于手位和舞姿造型。無論是肩膀按摩、順風旗還是提襟、托盤,都要求舞者的手臂線條弧形彎曲,而且多數(shù)情況下是雙臂雙向彎曲,從而呈現(xiàn)出古典舞的圓潤的曲線美。不僅舞者伸出的手臂是略帶彎曲,甚至于指部的各種造型,比如“蘭花指”、“劍指”等等也需要呈現(xiàn)彎曲狀。通過舞者從肩膀到指尖的道道彎曲,我們看到了一條條無限向外延長的曲線。這些曲線不僅有助于提升舞者的身體美感,也鮮明地體現(xiàn)古典舞網(wǎng)曲流暢的特色。
3、中國古典舞的神態(tài)特征
“神”在這里是泛指內(nèi)涵、神采、韻律、氣質(zhì)。任何藝術若無神韻,就可以說無靈魂。在中國文藝評論中,“神韻”是一個異常重要的概念。無論談詩、論畫、品評音樂、書法都離不開“神韻”二字,在古典舞中人體的運動方面,神韻是可以認識的,是可以感覺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在“形”與“神”的關系中,神處于首位,“以神領形,以形傳形”,正是這種意念情感造化了神韻的“韻”。可以說,沒了“韻”就沒了中國古典舞。
二、圓在古典舞作品中的體現(xiàn)
1、當代古典舞的運用與體現(xiàn)
以古典舞踏歌為例,從出場開始就尤其注重線條的流暢,從頭到尾的動作中沒有粗線條的流繕。從技巧的角度來說,并沒有搞難度的炫技動作,作品的精妙之處在于編者對音樂、對情韻的準確把握,抓住了古典舞的魂——“圓”。踩關節(jié)處的勾、撇;小腿膝關節(jié)處的跨、扁、大腿髖關節(jié)處的環(huán)動等細節(jié)性動作使舞蹈看起來極具美感又韻味十足。在很多古典舞舞蹈作品和大量的舞蹈實踐中,我們最深刻的體會到“圓”對十情韻美德重要作用往往在于細節(jié)之處。如手臂的弧度、手指的造型、腰部的彎度以及各個動作之間的連接線條,即便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圓場”,也蘊含著極豐富的形態(tài)和韻律。
2、古代舞蹈的體現(xiàn)
“圓”的歷史淵源流長。在我國漢唐畫像石、壁畫等古代造型藝術以及存在和述許多具有代表性的物資形象。如秦漢舞俑的“塌腰蹶臀”、漢戚夫人的“翹袖折腰”等等。這些優(yōu)美的舞姿造型極為生動的體現(xiàn)了漢唐舞的曲線之美。聞名于世的敦煌舞中“反彈琵琶”造型也蘊含著伎歌舞技能的高超。這個歷史悠久的極富美感的舞姿里面含有圓形:第一個“圓”是舞者自身形成的曲線。彈琵琶舞伎,發(fā)髻高從,腰部纖細,臀部后翹,上身前傾,身體呈現(xiàn)出優(yōu)美的“圓”。第二個琵琶和舞者身體一起構成的反“圓”。舞者左手置于身后,反握一把從右肩一直斜伸到腦后的琵琶,右手作反彈狀,頭部和琵琶一起形成造型。第三個“圓”是指舞者的配飾。一條絲制柔軟的帛帶,從肩上繞過手臂,卷曲成優(yōu)美飄逸的“圓”形曲線垂落于地面。這三種不同大小的“圓”形構成了我國古代最優(yōu)美、最有特色的女性姿態(tài)。而“圓”形本身就是一種瞌線。敦煌舞蹈之所以受到廣泛喜愛,與其傳遞出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蘊有著很大的關系。無論是“圓”形舞姿還是長綢靈活運用,都顯現(xiàn)出了圓在我國古代的運用。
三、圓對古典舞創(chuàng)作的影響
1、舞蹈表現(xiàn)力體現(xiàn)古典舞的精髓
圓之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古典舞的審美趨向,中國古代樂舞中,早有佛教色彩的舞蹈。從今天源自佛教文化的敦煌舞來看,它不同于周時禮樂的凝重典雅,漢時俗樂的質(zhì)樸張揚,它繼承了唐樂舞的傳統(tǒng),形成曲中求圓的藝術特征,充分彰顯中國古典美學思想,將圓潤,細膩充分體現(xiàn)。在石窟壁畫上,飛天、伎天樂、天宮伎樂、金剛等以宗教為載體的舞蹈形象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所反映出的是佛家超現(xiàn)實的思想觀念,隨著對敦煌藝術的挖掘,飛天、敦煌彩塑、絲路花雨等優(yōu)秀舞蹈作品橫空出世,這些舞蹈作品的動作原型多是來自石窟樂舞形象“三道彎”舞姿以及優(yōu)美的手印與婆娑的長綢揮灑傳遞著圓的審美語言,舞蹈不管是在表情服飾,還是在形態(tài)造型上,都繼承了圓相之美,圓融之美,圓寂之美。
2、古典舞體現(xiàn)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
中國古典舞體現(xiàn)了中國人自己的思維,古人認為,“氣”的消長是天地萬物生成、運動、變化的根源。系辭傳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王充云:“天地,含氣之自然也”。說明天地萬物的本體和生命是“氣”,而人為“物中之物”,其生命之本亦乃“氣”?!皻庹摺I碇湟病?。在這個意義上,舞蹈可以看作是“氣”與“氣”發(fā)生關系的藝術活動。我們中國人以“圓”為審美中心的獨特的美學觀點自始至終沒有改變。民族的哲學理念形成了以“圓”為核心的運動路線。“圓”就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思維的方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傳統(tǒng)藝術的審美核心。中國古人的世界觀:天圓地方中國古人的人生觀:天地君親師中國古人的價值觀:中庸在舞蹈中的體現(xiàn)舉例。
中國古典舞“萬變不離其圓”的審美特征與中華其他傳統(tǒng)藝術形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中國古典舞在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提煉審美特征,民族的思維模式直接影響到古典舞的藝術營造?!叭f變不離其圓”是中國古典舞最顯著的審美特征,無論是靜態(tài)的造型,還是動態(tài)的運動軌跡,都映射出民族“尚圓”的精神與智慧,民族的文化模式促進料中國古典舞“萬變不離其圓”的審美特征的形成。
(作者單位:遼寧歌舞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