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輝
近幾年,高等職業(yè)教育有了較為迅速的發(fā)展,正日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但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卻沒有因此得到重視,這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不少人認為高職院校只要教會學生一項專業(yè)技能就行,以便他們一踏上社會便有“用武之地”,語文學不學不重要。這種認識不僅來自學生,也來自社會,甚至于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存在這種認識,高職語文教學現狀就可想而知了。正確定位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將語文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相聯系,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這是我近幾年一直在努力嘗試的。
一、明確思想認識,更新教學觀念
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是能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的應用性技術人才,但決不能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專業(yè)技術培訓,前者是基于大量基礎學科學習的,提高受教育者綜合素質的辦學宗旨的體現,而后者只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高職教育若等同于專業(yè)技術培訓,那就無法顯示自己的優(yōu)勢、特色,無法經受住時間和社會的考驗的,最終必將在形形色色的培訓學校“合擊”之下失去立足之地。語文學習是其他專業(yè)知識學習的基礎,它的作用是隱性的、間接的。扎實的語文功底包括觀察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些能力都會對專業(yè)技能的提高與日后就業(yè)產生積極作用。目前高職院校的所開的語文課是一門綜合性的素質教育課程,其目的是在一個更高層次上,幫助修課同學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交流與溝通能力。所以語文教師應在新生上課的第一天起,就要讓他們認識到這一點,同時還要讓他們明白語文課不僅可以學到必要的語文知識,還可以學到其他學科無法學到的知識,比如做人的道理,讓他們明白學好語文對以后人生生存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使他們萌發(fā)學好語文的強烈愿望,樹立“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的觀念,對語文“樂之”“好之”,語文學習就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參與
傳統(tǒng)語文教學過于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課堂設計逐句逐段挖掘、分析,學生只能被動的聽和寫,其主動性和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忽視學生是獨立的主體與每一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心理需要這樣一事實。要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現狀,教師就必須更新觀念,改變教法,授課過程中盡量縮短講析的時間,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大力開展實踐課教學,讓學生進入獨立的言語活動實踐中去,使其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教師通過精心策劃,重點闡述、引導啟發(fā)、設置情境、集體討論等形式,徹底改變師生之間純粹控制與被控制,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通過師生良性互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樂學善學,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地說,可作以下改進:1.教師可采用專題的形式。如今高職語文課的教學時間較少,不可能像中學語文教學那樣逐篇講解,而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以點帶面地教學是較為可取的。2.適當增加文學欣賞課。教師要改變一言堂的灌輸式教學,在教學內容上可增加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及文學作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在課堂上應大力支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肯定那些敢于提出不同觀點的同學,然后帶領全班一起去分析,共同感受,理解文中的美的意蘊,從而使學生內心世界充實、豐富、健康。平時教師還要特別關注熱點文化現象,并及時引入課堂。3.開拓創(chuàng)新,引進先進的教學方式與手段,如運用多媒體,語音室,甚至電影院,貼近生活,使學生能深切體會到語文的生活氣息與人文氣息。從而變枯燥單一的口頭分析為生動活潑的雙邊活動。
三、與其專業(yè)相聯系,注重教學實用性
如果說,語文是學生學好其他功課的基礎,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工具;那么,高職語文應該是高職生們學好其他專業(yè)課的基礎,是他們現在學習,將來工作和科研必不可少的工具學科。因此,從職業(yè)教育課程體系來看,高職語文應該具備其獨特的功能。教學目標之一便是實用、實踐以及為學生學習專業(yè)服務。高職的培養(yǎng)目標是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所以高職語文教學應根據其專業(yè)性質,面向市場,針對學生實際,大膽調整教學內容,切實把教學重點放到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上來,將目標瞄準學生將來的就業(yè)需要上來,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因此要求高職語文教師在加強自身文學修養(yǎng)的同時,還要了解所教專業(yè)的特點,不斷搜集此類專業(yè)的新知識、新信息,并用這些信息豐富語文教學。例如我在給市場營銷專業(yè)的學生上語文課時,就給學生灌輸這樣的認識:銷售產品之前先要銷售自己。在教學中,我設置各種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現場表演和表現,不停地變換自己角色,以適應不同情景。
四、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目前我們高職語文使用的教材中,有著不少風流蘊籍、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負載了優(yōu)秀的人類文明成果,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若能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就能在思想上給學生啟迪,在感情上給學生熏陶,在審美上給學生以愉悅,給學生精神世界以多方面的、深刻而細膩的營養(yǎng)。作為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應該注重人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成人、成才。所以,探討人生的話題,也就應該成為語文教育的一個方面。因此,如果我們要想最大程度的利用好語文的德育教育作用,就必須先對自己關于文學思想、文學內涵思想進行凈化,發(fā)掘每一堂人生課的本質,離開了這一點,語文的德育滲透就無從談起。當學生認識到語文不僅是一種工具,還是一種啟發(fā)和引導他們樹立良好人生觀的科目的時候,語文才能充分發(fā)揮其人生教育功效,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將大大超越單純的字詞句的認知,而且,在人生理解的過程中,對語文的認識也更深入、更透徹。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好的高職語文課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近幾年就業(yè)的高職學生反饋的信息表明,日常工作中,一些技術層面上的東西相對比較好的掌握,同一工作環(huán)境中脫穎而出的,往往是文化(包括文學素養(yǎng)在內)方面“軟實力”較突出者。高職語文教師應該以提升學生“軟實力”為已任。
(作者單位: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