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紅
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一道難關,也是最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之一。從兒童的心理分析,一年級新生正處于從幼兒向兒童時期過渡。這一時期的兒童理解能力差,記憶與思考不夠完善,他們擅長于記憶形象、具體的材料,而對抽象的概念與思維的空間較為陌生。另外,一年級新生的記憶效果與他們的情緒也有著極大的聯(lián)系,即在他們高興時記憶效果良好,反之則較差。有鑒于此,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教學效應,融入到原本枯燥、抽象的拼音教學,讓兒童在生動、活潑、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積極愉快地度過小學學習的第一道難關。多媒體教學在改革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等方面顯示了現(xiàn)代媒體最優(yōu)化的功能。以下為筆者在應用多媒體輔助拼音教學的過程中的點滴體會。
一、聲形并茂,激發(fā)興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藝術魅力,運用多媒體表現(xiàn)手段多樣化的特點,通過CAI課件中生動形象的畫面、效果聲響,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驚奇感、回味感、滿足感等多種感官刺激,激起學生對所學拼音的“興奮點”達到“課伊始,趣亦生;課進行,趣漸濃;課結束,趣猶存”的境界。
二、情境教學,師生互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由此看出,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尊重、默契、交流,互動相互極為重要。特別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對一名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來說,教學已不是原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一堂沒有交往、沒有互動性的學習過程,已不適應現(xiàn)代高速發(fā)展的社會。哪怕是接受拼音教學中學生們也應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自己的主人,在多元化的信息教育情境中來真正展現(xiàn)自己的獨特人格魅力:
1、師生互動,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營造愉悅學習氛圍的前提。在拼音教學中應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支持性環(huán)境中學習。而在情境中促進師生互動,則有助于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形成。
2、生生互動,形成交流合作的良好氣氛
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之間在情境中產(chǎn)生互動,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補充、相互幫助的良好氣氛對拼音教學有著極其良好的實效。
3、境人互動,實現(xiàn)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至關重要,但境與人之間的互動同樣應該重視。因為當學生和教師一同創(chuàng)設情境并成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動達到忘我的境界時,便進入一種人境融合的最佳的狀態(tài)。
三、活躍思維,陶冶情感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情感是人對所接觸的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它與學生的認識過程是緊密聯(lián)系著的,歡迎、滿意、愉快的情感有助于認識的發(fā)展,而隨著對某種事物認識的加深,學生的情感會得到升華,并對這種事物的認識便會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這種辯證的聯(lián)系啟發(fā)我們:情感是兒童自主學習的內驅力,通過多媒體技術來陶冶兒童的情感,激發(fā)他們良好的學習心境,讓他們產(chǎn)生學習拼音的熱情和激情,使冷靜的理智與堅強的意志相聯(lián)系、產(chǎn)生克服困難、攻克難關的巨大動力。多媒體技術在具有促進智力功能的同時具有審美功能,為陶冶學生情感提供客觀的可能。枯燥的拼音形體很難直接產(chǎn)生活生生的事物形象。運用多媒體技術提供形聲同步的教材,變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為活靈活現(xiàn)的實體形象,會產(chǎn)生激勵、愉悅的審美效果,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變得更為主動和積極,從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解答中發(fā)散思維,變被動為主動,達到教學的真正意義。
由此可見,多媒體的運用,給原本枯燥貧貶的拼音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學生能在直觀的師生互動氛圍中掌握新知,活躍思維,陶冶情感。然而應該承認,如果教師過多地把精力集中于操作演示,把學生的所有興趣都吸引到課件中過于直觀和熱鬧的內容上,是不利于引導學生思考,也不利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來展開豐富的想像的。因此,在使用多媒體技術的同時應掌握好“度”,合理的運用多媒體的功效,吸取傳統(tǒng)教學中的精華,兩者和諧統(tǒng)一,相得益彰,使多媒體技術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出更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