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生
【摘要】利用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教學,是通用技術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具有生動性、啟發(fā)性,是有效教學的一種手段。本文闡述了應用生活案例進行教學的幾點原因,以及挖掘生活案例的幾條途徑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通用技術 課堂 學習 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09-02
通用技術作為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獨立設置的新的學科領域,它代表了與傳統(tǒng)學科的學術品性截然不同的另一種課程品性——實踐與行動品性?!镀胀ǜ咧屑夹g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提出:普通高中階段的技術課程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基本目標。
一、精選教學案例,變枯燥為生動有趣
學生對通用技術有了學習興趣,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精選教學案例,變枯燥為生動有趣。
課堂中的案例在精不在多,通過對具有典型意義案例的分析,讓學生通過案例,看到案例之中蘊含的知識原理、思想方法,達到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目標。尤其是在應用案例進行講解時,要巧妙安排,精心設計,把知識點融入到案例中投放給學生。巧妙的把技術的性質、設計圖樣的繪制、工具與設備常識、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tǒng)與設計等章節(jié)內(nèi)容,通過一個電子產(chǎn)品“金箍棒”這一主線全部聯(lián)系起來。使得“枯燥”的知識點復習也吸引了學生們的眼球,更達到了復習的目的。
二、豐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用技術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學生對其充滿了好奇與新鮮感,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去灌輸教材內(nèi)容,通用技術課堂將會變得非??菰锓ξ?,學生也將失去最初的新奇感,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就變得尤為重要。教師應當有目的、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產(chǎn)生質疑問難、探索求解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建立起學習者和認知材料之間的直接聯(lián)系,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并進行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例如:在講《技術的性質》的時候,我通過多媒體演示了多個有趣的圖片,引發(fā)出學生很大的興趣。像舉例幾款新穎的家居椅子的圖片和視頻,學生可以通過目的性、創(chuàng)新性、美觀性等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在欣賞同時,也掌握了知識。學生可以通過分析案例情境,使其成為探究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主體,以此來增長探究創(chuàng)造的能力。當然,要想真正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光靠PPT是遠遠不夠的,學生早晚會失去對“圖片”和“短片“的興趣。
三、把握通用技術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興趣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在關于課程性質的闡述中提到:技術課程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是對學科體系的超越。它強調(diào)各學科、各方面知識的聯(lián)系與綜合運用。學習中,學生不僅要綜合運用已有的各學科知識,還要融入經(jīng)濟、法律、倫理、心理、環(huán)保、審美等方面的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好該課程的綜合性,強調(diào)它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和綜合運用,促使學生從心理上認同并接納通用技術課程。
例如:在“技術的性質”教學中,我以設計一張小板凳為案例,引導學生思考設計一張小板凳需要綜合運用哪些學科知識。根據(jù)學生的分析,將所涉及的學科知識羅列出來。很多學生都深有感觸:沒想到一張小板凳的設計是需要綜合運用到物理結構力學、材料學、美學、人機工程學等那么多學科知識的。此時,再對技術的綜合性、課程的綜合性加以強調(diào),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技術、了解課程,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習興趣
通用技術課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它強調(diào)要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讓學生運用所學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將知識聯(lián)系生活并應用于生活的能力,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例如,蘇教版教材《技術與設計1》中“設計中的人機關系”這一節(jié),在“如何實現(xiàn)合理的人機關系”部分中,教材分別舉了地下通道、電話等案例。這些事例也都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但在教材中的應用比較凌亂,沒有主線。如果利用書本上的案例講書本,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課堂效果也不好。
于是我就使用了當時比較熱門的話題“烏魯木齊市的快速公交系統(tǒng)(簡稱BRT)設計”作為案例。因為當時烏魯木齊的BRT還在試運行,各種設施設備還不完善,學生們也從每天的坐車中有所體會。我就以BRT這個案例為主線,使用照相機將站臺、車座、扶手、色彩、指示牌、車載電視、車門等方面拍攝下來,讓學生針對其設計的優(yōu)劣進行討論,然后來總結如何實現(xiàn)合理的人機關系。通過這樣的案例鼓勵學生懷疑和批判,營造了民主、活躍、進取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而我也覺得這節(jié)課的教學非常輕松。
再如,手機現(xiàn)在已成為我們?nèi)粘I钪胁豢扇鄙俚慕涣鞴ぞ?。在教學“技術的性質”時,我舉了手機的發(fā)明與變化這個案例,首先提出問題,手機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入技術的目的性,然后展示 “手機發(fā)展史”的視頻講解技術的創(chuàng)新性,以設計手機需要綜合運用多個學科、多方面的知識來講解技術的綜合性,以手機的材料和電池來講解技術的兩面性,以常見的手機品牌為例來講解技術的專利性。如此以來,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學生也真實感受到生活中的技術知識,學習積極性隨之提高。
五、開展豐富的技術設計和技術試驗活動,使學生學有所獲
理想的通用技術課堂,從教學目標上表現(xiàn)為學生在技術素養(yǎng)方面有所獲得、有所發(fā)展,使學生逐漸認識到這是一門有意義的學科,進而喜歡通用技術課程。立足實踐,是學生有所獲得、有所發(fā)展的基礎,它既是通用技術課程的特點,也是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通用技術課程技術活動設計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操作:
1.技術設計活動
在有關技術設計的活動中,應該立足于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和親身經(jīng)歷,立足做中學和學中做,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和條件,組織學生開展技術活動。
元宵節(jié)學生放假回來不久,乘著學生剛放過孔明燈的“東風”,我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孔明燈。從孔明燈升空的物理原理,到孔明燈的結構和材料,再到材料準備、動手制作和放飛,在幾個周末的時間里,同學們始終保持著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中來,設計的孔明燈樣式更是五花八門。最后在一個晚自習下課的時間里,同學們放飛了自己親手制作、上面寫滿自己理想話語的孔明燈。同學們通過此次活動,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技術素養(yǎng),提高了自己實踐動手的能力,還提高了自己對生活、對學習的熱情。
2.技術游戲活動
技術游戲活動是指以技術教育中所進行的,以技術教育內(nèi)容為領域,以技術設備、工具與材料為中介的游戲。它根據(jù)技術學習的內(nèi)容創(chuàng)設有趣的模擬情境,吸引學習者全身心投入,學習者將在輕松愉快的操作體驗中學習或鞏固技術知識、技術思想和方法,提高技能并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愿望。在《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的組成和工作過程》中“水箱水位控制系統(tǒng)”的教學中,我利用家里的廢舊馬桶的浮球、連桿,配以一個透明飲水桶,制作了一個簡單的水箱水位控制系統(tǒng),拿到教室中讓學生直觀的觀察,親手操作。并設計了一個游戲:通過改變浮球和連桿的位置來控制水桶內(nèi)水位的高低,看哪一組同學實現(xiàn)的最快。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一下被調(diào)動起來,紛紛積極的參與到游戲中來,在游戲過程中,對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的組成和控制過程有了直觀、深刻的了解,從而輕松達到了教學目的。
3.技術文化活動
技術文化,不僅是技術本體,而是人們在運用技術、設計與制作技術產(chǎn)品、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將技術知識、思想方法、技能技巧、審美觀念等融合在一起,滲透進技術活動與產(chǎn)品的文化。技術文化通過語言、文字、以及特殊的技術語言——技術圖樣、圖標、技術符號、以身示范、技術產(chǎn)品——技術的物化形式等,進行交流。
在《三視圖》一節(jié)教學中,我讓學生利用學到的三視圖知識,以身邊的簡單實物為模型,盡量用規(guī)范的三視圖語言,繪制出三視圖,并搞了一個評比比賽,看誰制作的最規(guī)范、最工整、最漂亮,還有小小的獎品和獎狀獎勵。同學們熱情也很高,在動手繪制的過程中才發(fā)現(xiàn),學到的知識記在腦海中是一回事,運用到實踐中又是另一回事。從而達到了提高同學們腳踏實地、扎扎實實的學習作風和體驗技術文化活動的目的。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寫道: “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維著的精神”,要想提高學生學習技術的興趣,不僅需要做到以上幾點,還需要教師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以思維者的身份,實干、巧干,千方百計準備教學、組織教學,通過典型案例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不斷地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與熱情。即——“促使全體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個性健康發(fā)展,使每個學生學會學習,達到愿學、樂學、會學、善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