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曉?余雅娉
摘 要:郭秉文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借鑒美國大學的辦學經(jīng)驗,創(chuàng)立獨具特色的大學模式。他的辦學模式體現(xiàn)了他的大學理念,如他倡導“寓師范于大學”的師范教育,堅持“四個平衡”的辦學方針。本文從郭秉文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影響兩個方面對其進行了解讀,旨在學習其先進的思想理念,以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
關鍵詞:郭秉文;高等教育思想;影響
一、郭秉文
郭秉文,字鴻聲,江蘇江浦人,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1896年畢業(yè)于上海清心書院。1908年,到美國留學,先后獲得烏斯特大學理學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博士學位。1915年,回國參與創(chuàng)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 先后擔任教務主任和校長的職務。隨后,他創(chuàng)辦了“國立東南大學”并任首任校長。此外,郭秉文在當時的國際舞臺上非常活躍,以中國首席代表的身份連續(xù)三次出席世界教育會議,并均被推舉為世界教育會副會長,主持亞洲部會務。郭秉文一生在教育、文化、外交各界活躍,舉重若輕,被稱為“中國哲人”。
二、郭秉文的高等教育思想
1.師范教育:“寓師范于大學”
郭秉文認為高等師范培養(yǎng)師資的最好方法是“寓師范于大學”。他的“寓師范于大學”有兩層含義:一是大學在學科設置和教育形式上不局限于師范教育,而是著眼于綜合性大學;二是學校教師不只是源于師范學校,而是著眼于綜合性大學。郭秉文的辦學目標是“寓師范于大學”,將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建設為一所綜合性的大學。通過綜合性大學的建立,取消學科間的界限,培養(yǎng)更多全面綜合性的人才。
郭秉文認為中等以上學校的教師應該是雙學士、碩士、博士。同時,還應具備兩種素養(yǎng):對教學材料、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對遠大抱負的培育。在解決師資問題上,郭秉文主張招聘和培養(yǎng)專才。他注意物色優(yōu)秀教師,除此之外,還培養(yǎng)教師,出國學習。
郭秉文時期開“女禁”,招收女生,使得男女可以在大學中同校學習,男女可以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至此近代中國高等教育中的“女禁”終于被打破,揭開了中國高等教育史新的一頁。
2.辦學方針:“四個平衡”
(1)通才與專才的平衡。郭秉文主張大學應當培養(yǎng)多方面的人才,既要注重本科的通才教育,又要注重??频膶2沤逃?。普通本科重視通才教育,但不忽視知識的應用;??浦匾晫2沤逃?,但不忽視基礎知識的掌握。他主張大學特別是綜合大學,既應設置偏學理的學科,也應設置偏應用的學科,學理與應用相互結(jié)合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2)人文與科學的平衡。人文與科學平衡要注意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并重。人文與科學平衡要提倡民族精神、重視民族文化,要吸收西方文明。要重視科技新知,重視科學與科學教育。他強調(diào)實驗在自然科學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學生在學習自然科學的過程中,多做實驗,手腦并用,學以致用。
(3)師資與設備的平衡。郭秉文認為大學教育應當以師資為第一。所以他千方百計地為學校禮聘人才。除了招聘教師,他還非常注重對教師的培養(yǎng)以及將教師培養(yǎng)的制度化。
郭秉文還非常重視對教學和科研條件的改善。他積極籌措資金,謀求辦學條件的改善。郭秉文不僅重視師資質(zhì)量,也重視設備條件,使學生既能夠得到良師的指導,又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
(4)國內(nèi)與國際的平衡。國內(nèi)與國際的平衡,反映在高等教育的目標上,就是要求大學不僅要為本國的利益服務,也要為促進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做出貢獻;反映在高等教育的內(nèi)容上,就是要做到中西兼收。郭秉文重視學術研究,因此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的學術研究十分活躍。同時,他努力把東大辦成一個中外學術交流的中心,他每年都會邀請許多國外學者來東大講學,以使師生放眼世界、溝通中西。
3.學校管理:“民主與開放”
(1)學校獨立。郭秉文主張大學是學術性機構(gòu),應當獨立于政治之外。他的學校獨立的思想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學術自主,另一方面是民主治校。他認為在學校里只允許做純學理的研究,不許做實際政治活動,只要是研究學術,任何學說、主義、問題均可在大學中討論、講授和研究。他主張學術自由。
郭秉文推行民主管理、民主治校。他的民主治校理念體現(xiàn)為三個階段:代理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時,強調(diào)全校的事務由教職員工處理;繼任校長后, 提倡校長負責與教師合議相結(jié)合的行政管理制度;東大時期,采用校長領導下的三會制。
(2)開放辦學。郭秉文的開放辦學有兩層含義:一是大學通過人才培 養(yǎng)、服務社會來滿足社會的需求;二是大學通過各種方式從社會得到各種必要和急需的支持。大學既要堅持教育和學術獨立,又要為社會貢獻知識、技術和人才。除教學、科研外,大學還應承擔服務社會的職能。
郭秉文時期,除了“中央政府”撥給經(jīng)費外,他還廣開財源,公辦民助,政府社會合力并籌。通過校董事會籌款、國外資助、私人捐助以及銀行投資等方式解決了“國立東南大學”的教學和基建問題。
三、郭秉文高等教育思想的影響
(1)重視師資的培養(yǎng)和引進。郭秉文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和“國立東南大學”時期聘請了許多一流的學者和教授, 使得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得以順利地貫徹執(zhí)行。在現(xiàn)代社會里,時代賦予了高校更多的使命,而聚集高水平的師資是重要的實現(xiàn)途徑。高校師資質(zhì)量的提高有兩種方式:一是外部引進,二是內(nèi)部培
養(yǎng)。學校應當建立合理的激勵和流動機制,加快高校人才市場建設,通過對人才資源的整合來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創(chuàng)造民主自由的學術環(huán)境,賦予高校辦學自主權。郭秉文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和“國立東南大學”時期,倡導民主治理、學術自由、學術和政治相分離,他的思想對我們今天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人才培養(yǎng)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職能。為了培養(yǎng)人才,應當創(chuàng)建一種自由、民主、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在新世紀里,高等學校必須要有自己的辦學自主權,必須處理好政府和高校的關系以及高校內(nèi)部的關系。只有賦予高等學校更多的辦學自主權,高等學校的各項改革才能順利推進。
(3)強化社會服務職能,依托社會辦學。郭秉文緊密依托社會,使學??梢岳蒙鐣Y源,同時也使學校培養(yǎng)的人才更多地獲得社會的認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依托社會開展辦學是高等學校獲得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只有依托社會,高等學校才能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抓住社會的需求,辦出自己的特色,獲得長足的發(fā)展。
(4)“通才”與“專才”模式相結(jié)合。郭秉文的學術思想對我國目前高等學校制訂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當代社會所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高等學校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應實現(xiàn)多元化,既鼓勵學生要有自己的專長,又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做到通才與專才的結(jié)合。
綜上所述,郭秉文的高等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教育理念具有深入研究的學術價值。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正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郭秉文的這些辦學思想不僅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啟迪,也激勵著我們追隨他的足跡來弘揚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yè)。
參考文獻:
[1]石 猛.郭秉文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2]孔 穎.“東南大學之父”——郭秉文[J].民辦教育研究,2006(03): 103—104.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