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利娟 叢迎旭
摘 要:由于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漢英親屬稱謂語間的差異迥異。本文基于漢英雙向平行語料庫,對漢英親屬稱謂語的詞匯、語義和語用特征加以對比,并在對比基礎(chǔ)上概括了親屬稱謂的翻譯策略。漢語親屬稱謂語數(shù)量多,語義具體,使用頻率較高,而英語親屬稱謂語使用較少。在親屬稱謂語翻譯過程中,譯者要充分考慮語境,采用模糊法、轉(zhuǎn)換法、省略法等變譯手段。
關(guān)鍵詞:親屬稱謂語 ?平行語料庫 ?漢英對比 ?翻譯
一、引言
親屬稱謂語是用于具有親屬關(guān)系的稱謂,是以本人為中心確定親族成員與本人關(guān)系的名稱,是一種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各民族語言都有表示家庭成員關(guān)系的親屬稱謂,但由于歷史傳統(tǒng)、民族文化差異等因素,造成了親屬稱謂語的不同。由于親屬稱謂語在社會交際中的重要地位,學(xué)界對其語義、語用和翻譯都有較為廣泛的研究,然而借助平行語料庫對漢英親屬稱謂進(jìn)行定量研究的文章目前還較少。王克非(2012)指出,平行語料庫不僅可以比較兩種語言的異同,還可以借助它進(jìn)行翻譯與教學(xué)研究。本文對比分析了漢英基本親屬稱謂語的詞匯語義特征,基于平行語料庫考察親屬稱謂語的語用特征,概括親屬稱謂的翻譯策略。
二、漢英親屬稱謂語的詞匯語義對比
漢英親屬稱謂語中,語義完全對應(yīng)的只有“父親(Father)”“母親(Mother)”“兒子(Son)”“女兒(Daughter)”兩組血緣最近的親屬關(guān)系;其它親屬關(guān)系都呈現(xiàn)漢英多對一格局,如表1。
表1:漢英親屬稱謂語的詞匯語義對比
漢語稱謂 英語稱謂
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父 Uncle
伯母/嬸母/姑姑/舅母/姨母 Aunt
哥哥/弟弟 Brother
姐姐/妹妹 Sister
堂哥/堂弟/表哥/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 Cousin
侄子/外甥 Nephew
侄女/外甥女 Niece
表1列舉了基本的親屬稱謂語,可以看出漢語的親屬稱謂語數(shù)量比英語多,語義也更具體清晰。具體而言,漢語親屬稱謂不僅體現(xiàn)出輩分、性別、年齡,而且“內(nèi)外有別”,區(qū)分父系與母系,血親與姻親。如“舅父/舅母”是母系親屬,但“舅父”屬于血親,“舅母”只是姻親。英語的親屬稱謂語僅表示出了輩分和性別,有的甚至連性別都沒有表明,例如“Cousin”既可以是“表哥”“表弟”,也可以是“表姐”“表妹”,“Sibling”則統(tǒng)指“兄弟姐妹”,“Parent”可指“父親”,也可指“母親”。除了輩分、性別外,英語親屬稱謂語不表示年齡,“叔父”和“伯父”,“伯母”和“嬸母”都是一種叫法。英語中的親屬稱謂語不分父系還是母系,血親還是姻親。父輩的所有男性親屬都稱“Uncle”,母輩所有的女性親屬都稱“Aunt”。
除了以上親屬稱謂語外,漢語中還會用到其他的稱謂語。傳統(tǒng)中國家庭中子女比較多,漢語中也就出現(xiàn)了如“大哥”“二哥”“三叔”等表示排行的親屬稱謂語。而在英語中,只是在“Brother”“Sister”前加“Elder”“Younger”等詞表示,并沒有像漢語中出現(xiàn)表示排行的稱謂語。
總之,漢語中,親屬稱謂語體系嚴(yán)密,分類精細(xì),語義明確;而英語中的親屬稱謂體系簡單,分類粗泛。漢英稱謂語不僅在語義上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在語用上也有很大不同,下面借助平行語料庫做進(jìn)一步研究。
三、漢英親屬稱謂語的平行語料庫對比
平行語料庫(parallel corpus)是指兩種語言以譯文形式,采用句對齊方式建設(shè)的雙語或多語語料庫(bilingual/multilingual corpus)。為提供研究的客觀性和信度,我們采取了兩個措施。首先,根據(jù)語用功能,本文將親屬稱謂語分為家庭成員親屬稱謂語和泛化的親屬稱謂語兩種類型,以便讀者能夠清晰地進(jìn)行對比分析,理解更透徹。其次,我們在語料的選擇上還盡量照顧了文體的多樣性和歷時與共時的多樣性,其中包括中國古代四大名著,還收錄了敘事文學(xué)作品等現(xiàn)代語料。
(一)家庭成員稱謂對比
漢語文化重視血緣關(guān)系,宗法等級,強(qiáng)調(diào)年齡輩分、等級差別,因此親屬稱謂語使用要求嚴(yán)格。晚輩稱呼長輩,必須嚴(yán)格按照其相應(yīng)的稱謂語來進(jìn)行稱呼。同一輩分中,哥哥、姐姐對弟弟、妹妹可用親屬稱謂語,也可直稱其名或連名帶姓的稱呼,但弟弟、妹妹對哥哥、姐姐多使用親屬稱謂語。英語在親屬稱謂上,除了對自己的父母常使用親屬稱謂語外,對其他所有的人,如自己的哥哥姐姐、公公婆婆等,都可以直呼其名。我們對《紅樓夢》和它的兩個譯本——霍克斯譯本(霍譯)和楊憲益、戴乃迭譯本(楊譯)進(jìn)行對比研究,很好地證明了漢英親屬稱謂使用中的顯著差異。由于《紅樓夢》以生活在大觀園中的女性為主要人物,因此我們統(tǒng)計了一百二十回中對“姐姐”和“妹妹”的翻譯(見表2)。
表2:《紅樓夢》親屬稱謂語的漢英對比
原文 詞頻 霍克斯譯本 楊憲益、戴乃迭譯本
姐姐 593 sister(392)/dearest Feng/ darling Feng/ she/ miss/you/Cousin Chai/girls/cousin/ dear/ Bao-chai/ coz/ elder sister/Dear Faithful/Ying/ dears/maids/you sister(783)/cousin/elder cousin/ you/elder sister/own sister/ladies/cousins
妹妹 397 Miss Lin/sister/you/Cousin Dai/girls/my cousin/ coz/you girls/cousin/she/Bao-chai/sister/dear/ my dear you sisters and others/female cousin/ Miss/sister/cousin/younger cousin/ Cousin Lin/ you/younger sister/own sister/she
需要指出的是,因為英語中“姐姐”和“妹妹”都直譯為“sister”,所以本文將其合在一起做了統(tǒng)計。通過表2可以看出,霍譯和楊譯都注意到“姐姐”和“妹妹”在英語翻譯時不能直接對譯為“sister”,而是需要加以轉(zhuǎn)換,如直呼其名或者稱“dear”,但霍譯明顯比楊譯的表達(dá)手段更為豐富,其直譯為“sister”的數(shù)量僅為楊譯一半。
(二)親屬稱謂的泛化對比
親屬稱謂語的泛化是指用親屬稱謂語稱呼既沒有血緣關(guān)系,也沒有姻親關(guān)系的人的一種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在漢語中很常見。為拉近關(guān)系,用于親屬之間的稱謂語常被用來稱呼非親屬成員。例如,我們稱呼鄰居“張大伯”“李大媽”,稱呼陌生人“警察叔叔”“售票員阿姨”,向人問路或是尋求幫助時會稱呼對方“大哥”“大姐”“大爺”。使用親屬稱謂語稱呼陌生人或非親屬人員,以拉近與他們的關(guān)系,使雙方感到親切,達(dá)到更好的溝通交流,實現(xiàn)好的交際效果。相反,若是不使用親屬稱謂語,對他們以“喂……”“那個人……”為稱呼,會讓人聽了很不舒服,覺得說話者沒有禮貌。
英語親屬稱謂語也有泛化的現(xiàn)象。如一個長者稱呼年輕的男性為“Son”,以示親切,但這種使用很少。泛化的親屬稱謂常變?yōu)轭^銜,帶有宗教色彩,如“Brother(修士)”“Sister(修女)”“Father(神父)”。在英語國家,人們彼此稱呼對方時,會在姓的前面加“Mr.”“Mrs.”“Miss”等稱呼。孩子對父母的朋友,只有關(guān)系特別好的才稱“Uncle”“Aunt”等。當(dāng)需要求助陌生人時會說“Excuse me”,而不用親屬稱謂語。例如:
(1)a.不知王媽到底可靠不可靠。(《子夜》)
b.She was not at all sure whether Wang,the maid,was reliable.
(2)a.不錯,高媽的確有辦法……(《駱駝祥子》)
b.Gao Ma really knew how to handle her money…
例(1)和例(2)中的“王媽”和“高媽”都是傭人身份,但對她們都使用了親屬稱謂語,漢語類似用法還有“X姨、X伯、X叔”等。以親屬作頭銜在英語中非常少見,所以翻譯時要進(jìn)行轉(zhuǎn)換。例(1)中“王媽”譯為“Wang, the maid”,使用姓加身份的稱謂語,例(2)則直接音譯為“Gao Ma”。
四、漢英親屬稱謂語的翻譯策略
由于漢語中的親屬稱謂語種類多,使用頻率較高,而英語中的親屬稱謂語種類較少,所以漢英親屬稱謂語語義能夠一一對應(yīng)的便很少。下面基于平行語料庫,我們對其翻譯策略進(jìn)行概括。
(一)模糊法
漢語中的親屬稱謂語區(qū)分了父系和母系,有些還表明了排行,而英語常無需區(qū)分是父系還是母系。因此,英譯時??梢阅:幚?,雖然造成語義缺失,但更符合英語表達(dá)習(xí)慣。如例(3)中“伯父伯母”“叔嬸”指明了是父系的親屬稱謂語,且表明了長幼關(guān)系,翻譯成“aunts”“uncles”符合英語稱謂語的表達(dá)習(xí)慣。同樣,例(4)“姑姨叔舅”在原文中不是特指,而是泛指所有的親戚,翻譯成英語時不需要按照字面意思直譯,翻譯成“relatives”準(zhǔn)確地傳遞了其泛指意義。
(3)a.覺字輩和淑字輩的年輕人便分散開,個別的向自己的父母扣頭,或者向伯父伯母和叔嬸們請安。(《家》)
b.Grand children kowtowed to their parents,then bent the knee to their aunts and uncles.
(4)a.天津爺們兒怪罪下來,大不了我一個人拉著家小逃之夭夭,可天津衛(wèi)還有我的老宅院,還有我的姑姨叔舅,讓人家受我連累,我對不起人。(《天津閑人》)
b.Should the locals take umbrage,I can just disappear together with my family. ? ? ? ? ? ? ? ?But I have an old house and some relatives in Tianjin.It wouldnt be fair to implicate my relatives.I certainly dont want to get them into trouble.
(二)轉(zhuǎn)換法
漢語中有表示排行的親屬稱謂語而英語中沒有,因此漢語翻譯成英語時,一般將具體的親屬稱謂語轉(zhuǎn)換成指稱意義相同的其他稱謂。例(5)將“覺慧”自己的稱謂語“五嬸”轉(zhuǎn)換為相對客觀的“your mother ”。與之類似,例(6)中的“二強(qiáng)嫂”在翻譯時轉(zhuǎn)換為以講述對象為中心的“his mother”。
(5)a.覺慧笑著追問道:“五嬸騙你,你就相信了。真沒有用。”(《家》)
b.“Your mother was only teasing you,and you fell for it. What a simpleton!”Chueh-hui laughed.
(6)a.二強(qiáng)嫂說了句什么,他奔了她去,一腳踹在小肚子上,她躺在地上半天沒出聲。(《駱駝祥子》)
b.When his wife said something,he charges her and kickes her in the stomach.For a long time she lay on the ground quite speechless.
(三)省略法
在中國,和人說話之前要求稱呼對方,以明示是在和對方說話,這也被視作一種禮貌。翻譯主要是傳達(dá)出原文的意思,在不影響意思的傳達(dá)、讀者的理解時,漢語中的一些稱謂可以略去不譯。下面三個例子都將原文中的稱謂語省略沒有翻譯,省略后,并不影響意思的表達(dá),而且讀者依然可以根據(jù)上下文語境推斷出受話者。
(7)a.忽然袁成氣咻咻地跑進(jìn)來說:“太太,三老爺,姑太太來了。”(《家》)
b.A servant rushed in,out of breath,and announced tensely,“Madam Chang has come.”
(8)a.“水生嫂,回去我們也成立隊伍,不然以后還能出門嗎。”(《荷花淀》)
b.“Lets set up a unit when we go back,or well never be able to leave the village again.”
(9)a.“四阿嫂!你們今年也看(養(yǎng))洋種么?”(《春蠶》)
b.“Are you raising foreign silkworms this year too?”
五、結(jié)語
漢語親屬稱謂語名目繁多,語義豐富,使用頻率較高,而英語親屬稱謂語詞匯較少。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充分考慮話語語境,采用模糊、轉(zhuǎn)換、省略等方法,傳遞原文的語用意義,使譯文與原文基本上實現(xiàn)語義等值、語用對等。雖然在變譯過程中難免會丟失一些信息成分,但譯文更易為目的語讀者接受。漢語親屬稱謂語在語義、語用等方面的諸多問題,有待更加深入的探究。
參考文獻(xiàn):
[1]Mcenery,T & A.Hardie.Corpus Linguistics Method,Theory
and Practic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2]李增根.漢英稱謂語的語用功能及其互譯[J].遵義師范學(xué)院學(xué)
報,2007,(5).
[3]王克非.語料庫翻譯學(xué)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xué)出版社,
2012.
[4]徐丹.英漢親屬稱謂語差異及其互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1,
(3).
[5]朱漢昌.漢英親屬稱謂語的多維分析[J].語文學(xué)刊,2008,(16).
(汪利娟 叢迎旭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