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純津
案例: 體育課上有的學生爭先恐后,有的畏縮不前,有的同學趁老師不注意偷偷的溜到了大樹底下乘涼;在進行耐力跑訓練時學生想方設法逃避,強調理由如通過肚子痛、腿痛、假裝系鞋帶來逃避,在他們眼中能少跑一圈就少跑一圈;更有甚者在跑操的時候有的學生為了逃避居然逃到了廁所,這樣的情景看了不禁讓人擔憂。體育本是一個來自于游戲,發(fā)展于游戲的學科,本應受到學生的喜愛。但令人遺憾的是有許多學生在接觸了一段時間的體育課后,就發(fā)現現實中的體育課和他們理想中歡樂的、富有新奇的體育課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分析:致使學生獲取終生體育鍛煉的能力,必須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這種鍛煉意識的形成,與人的態(tài)度有關。一個不喜歡體育課的學生,必然會在體育課中表現出消極逃避的行為。理解這一點并不難,問題是產生不喜歡體育的癥結在哪里?本文試圖通過研究去分析造成小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原因,尋求喜歡體育并參與其中的對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并就如何“變討厭為喜歡”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1.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的。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及家庭成員的要求往往成為學生的生活準則,父母家人對事物認識成為他們評價事物的依據,而父母家人的興趣愛好也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子女?!皩W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教育觀對我國家庭教育的影響極大。許多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他們不顧一切讓子女升學、成才,對子女的文化課學習提出很高的要求。這種重視智力輕視體育的傳統(tǒng)觀念的錯誤影響著學生,學生參與體育產生了消極的作用,使許多學生對體育失去了興趣,甚至在上體育課的時候也是帶著文化課課本,這不得不讓人深思。
2.教學場地和器材的影響:
通過問話的形式得知場地和器材的影響也是學生厭學的原因之一。教學中場地、器材的合理設計和使用,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但由于體育設施太差,器材太少而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缺少場地、器材器具也是造成體育課教材教法選擇缺乏多樣化的原因。學校的體育設施差,器材器具少是當前學校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由于條件的限制,有許多學校仍然缺乏必要的運動場地和器材,在教學中難以傳授和開展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很難滿足學生的需要。也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改變這一現狀的關鍵是促使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增加體育方面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培養(yǎng)自己動手的能力,應因地制宜的為學生制造一些簡易器材器具,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3.學生的內在因素:
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惰性思想也是造成厭學體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個體的差異是受到遺傳因素影響的,通過鍛煉是可以得到改變的。一些學生,因為對體育運動技術動作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還比較差,在課中就常因抓不住動作的要領而產生錯誤動作。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產生消極否定的情緒,認定自己的運動能力差,身體素質不好,難以達到教學所要求的目標,因而學習中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從而不喜歡上體育課,這成為他們提高運動能力的一大障礙。要改變學生這種心態(tài),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自我克制和自我暗示,減輕心理負擔;另一方面,體育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
心理因素差是導致小學生厭學體育課行為的最主要內因。一方面,小學生在體育課中常表現為懶惰,對疲勞的耐受力差,怕臟、怕曬、膽小、怕別人嘲笑等等。由于學生的個性不同,他們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也不同。在教學中,內向型和抑制型的學生在學習中,若不能得到教師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對學習體育會產生信心不足,造成自卑和逆反的心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影響。而外向型的學生易驕傲自滿、自高自大,缺乏進取,學習中經受不了失敗和挫折,遇到困難和挫折,易產生不良的消極心理。另一方面,不喜歡體育課的原因是由于心理素質差而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往往過低地低估自己,覺得自己的體育學習能力差,在課中也常出現膽怯、心情緊張不安,缺乏自信,從而影響他們參加體育課的興趣,嚴重的影響體育課教學和學習的效果。
5.解決方案:
加強體育的目的性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生的體育動機是學生上好體育課,進行體育鍛煉的內部動力。積極的因素能加速學生體育動機的形成,促進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目的性教育,幫助學生糾正認識上的偏差,端正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優(yōu)化體育課教材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改進體育教學方法,特別是備課要周密有創(chuàng)新,對教材要精選優(yōu)化,合理搭配,重點突出。并根據學生的需求,適當增加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克服學生的厭學心理。
克服惰性和自卑心理,激發(fā)學習興趣?,F在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惰性心理的產生與家庭嬌生慣養(yǎng)和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質有關。因此,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加強對他們吃苦耐勞意志品質的磨練,用自身的努力和拼搏的精神去克服學習中的惰性心理??朔W生自卑心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業(yè)務能力。改進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態(tài)度,改變許多教師對待體育課無所謂不重視的態(tài)度。教學中要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經常和學生共同參與練習,建立合作、融洽的師生關系,不斷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消除學生不良的心理情緒。
參考文獻:
1.體育教育初探 2013.8
2.體育心理學 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