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 要】 思維的教學本應進入思維內(nèi)部,讓知識與生活,讓新的學習與以往的認知經(jīng)驗相結(jié)合,進行有價值的思維訓練,即便這個過程漫長、煎熬,但只要堅持,舍得等待,花會盛開。
【關(guān) 鍵 詞】 數(shù)學;有效;反思;教學
從事小學數(shù)學教學多年來,在一次有幸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數(shù)專家管尤躍老師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藝術(shù)》講座后,又把華應龍老師的《角的度量》的課前思考、課堂實錄、課后反思等相關(guān)材料重新研讀以后,方頓悟“教學”:孩子怎么做就怎么學,怎么學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jù)做的法子。也就是:怎么學就怎么教,一切從學出發(fā),根據(jù)需要來教。領悟后,在教學中留下了難忘的例子,在此與教師們分享,并大膽提出:數(shù)學這樣教才更有效。
一、需要的時候教
在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總復習教學過程中,在分塊復習階段——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個內(nèi)容時,我先讓學生做了一題:+++=?因為數(shù)字比較小,學生多用常規(guī)的算法:先通分再計算,較快地計算出了答案,當然,也有幾個是計算粗心導致錯誤。
“會了嗎?”
“會了!”
“那好,再接著計算”,我順手在等式的后邊接著寫“++++=?”
時間:一分鐘
我剛說開始,孩子們立即做了起來,一會兒,皺眉、咬筆頭、托腮、左顧右盼等動作出來了,甚至小聲抱怨時間不夠!一分鐘過去,沒人完成。
“需要幫忙嗎?”
“需要!”
我用粉筆寫了個“圖”字,并把+框了起來,即[+] ,并提示:突破口就在這里,借助圖形用分數(shù)的意義去理解,可以小組合作。最后,我還用煽動的語氣說:其實老師一眼就知道答案了!
各小組立即投入探究。我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學生都能畫出一個正方形來表示“1”,然后也能用圖來表示+=,但接下去就沒轍了,我再畫圖提示:+=可以轉(zhuǎn)化為1-=,然后我又把++框了起來,以此類推,并出示了幻燈:
此時,好多學生臉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三分鐘后,有小組舉手了:得數(shù)是。為了把這種熱情一直持續(xù)下去,并達到我的預設目標,我請三個小組各推一人把過程寫在黑板上,并逐一講解。結(jié)果孩子們都寫得很好,也講得很到位!
我事先預做的PPT,現(xiàn)在用不上了。只有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教,他們才會“健步如飛”。因此,在歸納這道題所運用的方法時,孩子們都能說出用畫圖來幫助理解,化復雜為簡單,從而獲得解題方法,并理解了算理和算法,更讓計算在孩子們的眼里不再枯燥,使其充滿了挑戰(zhàn)和征服欲。像這樣計算類的訓練,堅持的原則是:先做,有需要再講,依據(jù)需要來教。充分地把主動權(quán)、自主權(quán)還給學生,所以,課堂上總是會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見解。
二、用數(shù)學的方式教
用數(shù)學的方式教,即用數(shù)學的思維、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這樣的數(shù)學課堂是充滿如水的靈動感,師生都處于一種良性循環(huán)的動態(tài)之中。正如聽到一節(jié)好課,被課堂深深吸引,為孩子精彩的思考和發(fā)言由衷贊賞,倍感輕松愉快,激情四溢,感覺一切都是渾然天成、人課合一。例如:
師:請大家認真觀察,這是上次做錯的題,看誰能用學過的知識,把這個錯誤找出來,并講給大家。
生:就應該這樣做啊!這樣做才簡便呢!
看著他們不服氣的樣子,我把第二步中的“÷”和第三步中的“×”畫了出來。
生:我看出來了,第二步中的“÷”應該寫成“×”。
生:怎么能呢?題目里邊明明是“÷”??!
還沒等我出聲,好多孩子都嚷嚷起來,我贊許的點了點頭。
生:可以的,把第二步中的“÷”寫成“×”后,再把99寫成,這樣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啦。
雖然回答正確,但還沒有達到我訂正這道題的目的。
師:那剛開始做題的時候你又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誤呢?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生:算式中有個99,有兩個3.1,把相同的3.1拿出來,99+1=100,這樣計算起來就簡便啦。
生:我看到有兩個3.1,就想到用乘法分配律來計算了。
師:觀察一下這道算式中的每個數(shù)的特征和運算符號,能用驗算的思想想想嗎?
生:是啊,被除數(shù)是一位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時,商肯定不會太大。
生:如果這個除數(shù)(整數(shù))是兩位數(shù),商更小。
師:所以呢?
生:所以,結(jié)果“310”不對。
師:老師一定得表揚大家了,全面認真的觀察,深入思考,能充分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規(guī)律判斷正誤,來解決問題,這可比我們不加分析的重復的多做幾題有價值多了。
2:2.5×(x-5)=60
2.5×(x-5)=60
2.5×(x-5+5)=60+5
2.5×x=65
x=26
有了上一題訂正的思想,孩子們很快就能找到這一題的錯因了,當我問到為什么錯時,都能說出:只看到部分、沒有全面分析、一定要檢驗等等。
通過以上實例,我想說的是當我們明白,我們不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解這道題而教學時,我們的教學方式就會發(fā)生變化,我們的教學就會更加開放、民主,更加深入、靈活,就會更加充滿聯(lián)系、變化,更加充滿思想方法。教師講什么不重要,學生想什么比這重要一千一萬倍!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順著學的路徑,教的路徑就有了不同,這難道不是我們一直在苦苦追尋而始終不得的嗎?
一支粉筆的慈愛,讓關(guān)愛不會腐壞;你若盛開,我愿在這里等待;你若盛開,一定是春天到來。思維的教學本應進入思維內(nèi)部,讓知識與生活,讓新的學習與以往的認知經(jīng)驗相結(jié)合,進行有價值的思維訓練,即便這樣的過稱漫長、煎熬,但只要堅持,舍得等待,花會盛開。這就是我理解的更有效的數(shù)學的教法!
【參考文獻】
[1] 吳存明. 小學數(shù)學教學問題與對策[M].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4.
[2] 金成梁,劉久成. 小學數(shù)學課程與教學[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 王傳永. 淺析小學數(shù)學教學研究[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