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牧原
左思,據(jù)《晉書·文苑列傳》記載“左思,字太沖,齊國臨淄人也?!保笏甲杂灼涿膊粨P卻才華出眾,左思出身寒微,其妹左芬《離思賦》中云“生蓬戶之側(cè)陋”。其父左熹,字彥雍,起于小吏,曾任西晉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陽太守等職。其母早逝。左思幼時曾學習鐘繇、胡昭的書法,學習鼓琴,都未學成,父親沉痛地對友人說:“思之曉解,不及我少時”。左思聽后受到刺激,開始潛心向?qū)W,得以精通儒家典籍、善陰陽之術(shù)。他貌寢口訥,自幼閑居,不喜交游,以著述為務(wù),曾用一年時間寫成《齊都賦》,構(gòu)思精微,辭藻壯麗,可惜今已佚。
左思的代表作品是《三都賦》和《詠史詩》,《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左思奇才,業(yè)深覃思。盡銳于《三都》,拔萃于《詠史》”。和《三都賦》有關(guān)的一個成語叫“洛陽紙貴”,可以表明此篇作品在當時之盛行?!度假x》包括蜀都賦、吳都賦、魏都賦。它的體制是模仿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兩京賦》,寫法和體制上并無創(chuàng)新,宏麗巨衍,鋪張揚厲,所不同的是注意講求實際?!度假x》的創(chuàng)作年份,據(jù)傅璇琮考證,《三都賦》成于太康元年(280年)滅吳之前。姜亮夫認為《三都賦》作于291年。
左思的另一代表作品《詠史》共有8首,在左思僅留的14首詩中占了一半還要多的比重,正是這8首《詠史》,奠定了奠定了左思在中國文學上的地位,為他贏得了“太沖胸次高曠,而筆力又復(fù)雄邁,陶冶漢魏,自治偉詞,故是一代作手。豈潘、陸輩所能比埒”的美譽。這八首詠史詩并非寫于一時。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雖非甲胄士,疇昔覽穰苴。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高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此為詠史詩的第一首,因為晉滅東吳是在太康元年,從詩中“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這二句可以看出來,此詩應(yīng)作于滅吳之前。“雖非甲胄士,疇昔覽穰苴”指研讀司馬穰苴的兵法。魏晉期間,門閥士族占據(jù)著統(tǒng)治地位,士族以“積世業(yè)儒”為清華矜貴,染上其他雜業(yè)就被認為不純粹,左思能研讀兵書,是難能可貴的。此詩名為“詠史”,實為言志,表達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直抒胸臆,議論滔滔,筆力遒健,字句間回蕩著以定國安邦為己任的豪情,詩人立功建業(yè)不是為了加官進爵,而是要“長揖歸田廬”。但現(xiàn)實中的左思卻很是失落,他仕進無門,備受壓抑。這樣的遭遇使他的詩中始終有著強烈的不平之鳴。
左思的《詠史》其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既可各自獨立成章,又可合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整組詩把詠史和詠懷水乳交融地結(jié)合起來,表達了詩人建功立業(yè)的愿望,抒發(fā)蔑視豪門的傲氣,抨擊埋沒英俊的世族門閥制度。在左思的《詠史》詩中,體現(xiàn)著作者抨擊門閥制度的弊端的思想,如第二首“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本陀盟蓸浜蜕缴厦鐏碜鞅扔?,揭示出“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會現(xiàn)實,傾訴了貧寒之士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憤懣。全詩激蕩著一股郁郁不平之氣。左思自身深受這個制度之害,所以才會有如此深的感慨。其六“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振”作者歌頌荊軻的慷慨悲壯,借此也表達了對于門閥貴族的蔑視,“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边@句就直接表明了作者的心跡,對于貴族的鄙視之情油然躍于紙上。在詩人看來,豪貴輕若塵埃,貧賤卻重若千鈞。因之他選擇了超脫,遠離這個污濁的社會,追求自己理想的境界。與左思同樣走向超脫的還有張載與張協(xié),但二張主要的不是因為憤慨不平,而是因為他們看到戰(zhàn)亂行將來臨而產(chǎn)生的一種擺脫世俗的愿望。左思的超脫出世與詩人理想的落空、對現(xiàn)實的不滿所激起的悲憤之情是分不開的。
左思所詠不是歷史上某個具體的事件,或某一個別的人物,而是寒士這一類人。他在八首詩中提到了許由“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荊軻“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振”、段干木“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魯仲連“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蘇秦、李斯“蘇秦北游說,李斯西上書”、馮唐、揚雄、陳平“陳平無產(chǎn)業(yè),歸來翳負郭”、主父偃“主父宦不達,骨肉還相薄”、朱買臣“買臣困樵采,伉儷不安宅”、司馬相如“言論準宣尼,辭賦擬相如”等十二位歷史人物的事跡。這些人,或拒官爵而避世,或由貧賤而顯達,或抑郁失志,或富貴喪身,遭際不相同,但都是出身微寒而才華見稱于世的士人。左思把這些人寫進自己的作品中,表明了作者對于他們的贊揚之情和向往之情。
左思的詠史詩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晉初太康文壇上,總的創(chuàng)作傾向是:刻意摹仿古人作品,很少結(jié)合現(xiàn)實實際;追求辭句華麗和對偶的工整,形成了綺靡浮泛的形式主義風尚。在這種頹風面前,左思則獨樹旗幟,以《詠史八首》為代表,繼續(xù)發(fā)揚了建安文學“以情緯文,以文被質(zhì)”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雖然以詠史名篇,不是左思首創(chuàng),但左思通過這八首詩所描寫的歷史人物,來看出左思的心理變能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精心選擇史實,巧妙地融匯進自己的思想、情感,借詠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譏世。因這八首詩并非在同一時代創(chuàng)作,所以,可以化的一個過程,由渴望建功立業(yè)到希望潔身自好。
參考文獻:
[1]陸侃如.樂府古辭考·左思練都考[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2).
[2]檀晶.西晉太康詩歌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