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麗
摘 要:“了”的功能是一個學術界討論很多的話題。本文介紹了“了”的研究概況,主要研究“了”的有界功能,有界功能是對“了”的功能更高層次功能的概括。
關鍵詞:了;有界;功能
一、 從“了”的分布看其有界功能
集合A 集合B
(1)A他昨天就去了 B *他昨天才去了。/他昨天才去
(2)A已經五天了。 B *才五天了。 /才五天
(3)A都大學生了。 B *還大學生了。 /還大學生呢
(4)A我上星期借了本書。 B *我上星期借了書。
我們知道,句子中各種有界成分的同現(xiàn)是自由無條件的,與無界成分的出現(xiàn)是有有條件不自由的?!熬汀?、“已經”、“都”以及數(shù)量成分表示時間、程度上達到或者超出某種界限,動補、動賓與數(shù)量成分結合,表示動作產生了某種可以量化的結局,也可以看做到達某種界限,這些結構和成分都是典型的“有界”范疇。而“還”“才”“仍然”等表示時間、程度上低于或未達到某種界限,缺乏數(shù)量成分修飾的動補、動賓結構,未明確地顯示出動作產生的某種量化的結局,他們屬于“無界”范疇。A、B兩個集合之間的對立,實際上體現(xiàn)了“有界”“無界”的對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了”與“有界”成分同現(xiàn),不與“無界”成分同現(xiàn)。我們由此可知,“了”的功能在于凸顯動作的有界性。
二、“了1”的有界功能的體現(xiàn)
A1 吃飯。A2 吃了。A3吃了飯* A4吃了一碗飯
A1是無界的,表示一種自然終結點,即動作是虛擬的,并沒有發(fā)生,結構當中沒有足夠的界限證明動作是否真的發(fā)生和終結。吃飯這個動作并沒有真正的發(fā)生,但是他可以隨時發(fā)生,至于什么時候發(fā)生,什么時候結束,我們不能從中得出這些信息。A2中的“了”使動作由“無界”變成了“有界”,使動作有了實際的終結點,即有吃這個動作從開始到結束的這個時間段。A3中“吃了”都是有界的,而“飯”是無界的概念,根據認知語法,有界與無界搭配的句子是不成立的,有界和有界搭配句子才成立,所以 A3 接受程度低。A4中的數(shù)量成分使名詞量化,成為有界成分,有界的“了”可以與之搭配。即不僅有吃飯從開始到結束的的這個時間段,還有吃飯的數(shù)量限制,更為具體。
三、“了2”的有界功能體現(xiàn)
(一)說話時刻即將開始或已經開始發(fā)生的轉折、變化或是新情況。如:
我吃飯了。 下雨了。 他唱起歌來了。 他去北京了。
我們認為這些事態(tài)出現(xiàn)了轉折變化或新情況都是 “了2”“有界”功能的體現(xiàn)。因為無論是事態(tài)出現(xiàn)了變化,還是出現(xiàn)了新情況都要由一種狀態(tài)轉變?yōu)榱硪环N狀態(tài),這兩種狀態(tài)之間是有界的。
(二)超出某個時段界限。在一些句子當中,雖然沒有動詞,主要凸顯超過界限,仍然可以出現(xiàn)“了”。如:
已經12點了。 都大姑娘了。都科長了。
其中的“了”同樣表示一種界限。從不是該狀態(tài)到成為該狀態(tài)是有界的。即表示從不是12點、大姑娘、科長的狀態(tài)到該狀態(tài)的一種界變。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它們“了2”使整個事件有界化。
四、 “了1”、 “了2” 同現(xiàn)的情況, 其有界功能的體現(xiàn)
上面討論的是“了1”和“了2”各自的“有界”功能,我們還發(fā)現(xiàn)有許多例子是“了1”、“了2”共現(xiàn)的。如:
我吃了1飯了2。 我學了1三年漢語了2。
在共現(xiàn)的例子中,“了1”是可以自由隱現(xiàn)的,當“了1”不出現(xiàn)時,句子仍然是成立的;而“了2”是不能省略的,如果省略了“了2”句子就不自足了。如:
A 組 B 組
我吃(了1)飯了2。 * 我吃了1飯。
我學(了1)三年漢語了2。 * 我學了1三年漢語。
關于“了1”和“了2”表示的語義,一般認為“了1”是提供動詞的終結點,即使一個無界動詞有界化?!俺浴粤?、學→學了”;“了2”就是全句所表示的現(xiàn)象提供一個終結點,就某一時間點來講已經成為現(xiàn)實,不是針對一個動詞,而是使整個事件有界化,即表述一個“開始→過程→結束”完整的事件。這體現(xiàn)了二者的共同的“有界”功能。但是由于“了1”和“了2”所管轄的范圍不同,“了2”管轄的范圍比“了1”大,“了2”既然表示了一個事件的有界,那么“了1”的僅僅使動詞有界的功能就被“了2”所掩蓋了。所以,“了1”是可以自由隱現(xiàn)的,而“了2”是不能省略的。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動詞后的“了1”和句尾“了2”在本質上有某種共性,其主要是凸顯句子的有界功能。
參考文獻:
[1]陳忠.認知語言學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5(496-515).
[2]陳剛,陳立坤.由幾種“V+了+賓語”的自由結構看“有界與無界”[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3(1).
[3]劉勛寧.現(xiàn)代漢語句尾“了”的語法意義及其解說[J].世界漢語教學,2002(3).
[4]呂為光.了的有界功能[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7, 3,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