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
摘 要:《地洞》是卡夫卡晚年之作,主人公身上具有鮮明的卡式特點。歷來認為小動物是弱者,這只是它較明顯的一面,如果深入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它身上還有著某種強者的氣息,雖是弱者中的強者,仍不失英雄本色。
關(guān)鍵詞:卡夫卡;地洞;弱的英雄;不可摧毀性
在1923年至1924年之間,卡夫卡創(chuàng)作了短篇小說《地洞》。作為卡夫卡臨終前的作品,外界多認同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是卡夫卡的藝術(shù)化身,認為小動物在地洞中惶惶不可終日的處境,正是卡夫卡在貧病交加之中的生存體驗在藝術(shù)上的升華。隨后,小動物身上被打上了卡夫卡式的恐懼、孤獨與矛盾的烙印。然而,“卡夫卡雖然是一位弱者,但在他身上又常常透露出強者的氣息和精神,在他的作品中也隨處可見超人的影子?!盵1]“只是這里的超人已變?yōu)橐环N神秘莫測的抽象,并且大大地打了折扣?!盵2]該小說的主人公可謂是弱的英雄,在他身上亦打上了鮮明的卡式英雄的烙印。
縱觀卡夫卡的創(chuàng)作,作品多以主人公之死為結(jié)局,這顯然與卡夫卡的宗教意識有關(guān)。在猶太教義中,死亡是上帝對原罪最殘酷的懲罰形式。在猶太人卡夫卡心里,人生來有罪,靈與肉都有罪,只有死亡才能消除罪孽,從而在根本上實現(xiàn)人與上帝的和解,人類才能解脫苦難境遇并尋找理想的精神家園。于是,卡夫卡的作品成了內(nèi)心世界的寫照,他筆下的K們紛紛死去,以死向上帝贖罪。這樣就不難理解,《變形記》中的格里高爾為何會毫無尊嚴(yán)地死去,《訴訟》中的約瑟夫·K為何感慨自己死的像條狗,如此等等。盡管如此,卡夫卡并非徹底的弱者,他時常將內(nèi)心的反抗意識塑造成各類勇士形象,并與世間黑暗進行不屈的斗爭,他臨終前的作品《地洞》可謂是這種思想的再現(xiàn)。《地洞》的主人公一直頑強地活著,任憑何種打擊也不倒下,雖是弱者中的強者,仍不失英雄本色,這似乎呼喚出了卡夫卡心底藏著的不可摧毀性?!耙粋€人若不相信自身有某種不可摧毀的因素,他就不能存在,盡管不可以摧毀的因素和這種相信都是他始終無法察覺的。”卡夫卡如是說。
從身份來看,卡夫卡并未給小動物定名,我們也無法得知,它肯定不屬于人類,但它可能是貓科動物。據(jù)文中記載,某次小動物醒來時,牙縫間還掛著一只耗子,這足以印證上述觀點。此外,小動物是肉食動物,為此要四處去捕食,可見其體格還算強壯,體型肯定比甲蟲要龐大。初步設(shè)想,小動物應(yīng)有著硬漢的外在形象,不然它何以有足夠的力量去建造龐大的地下王國。
從筑洞過程來看,縱使徒勞無功也不懈追求?;仡櫿麄€過程,小動物用手抓,用嘴啃,用腳踩,用頭碰,用盡了各種辦法,足見其毅力之堅強。與西緒弗斯無止盡地推石上山相比,小動物并未有絲毫的消極情緒。就西緒弗斯來說,“每當(dāng)他離開山頂走向上帝的巢穴,他就超越了自己的命運,他比那塊石頭(命運的象征)更堅強?!盵3]小動物或許沒有那么崇高的理想,它的目標(biāo)只是為了生存與平靜的生活,為此用盡智謀,耗盡體力,且始終不放棄這個信念。盡管它筑洞過程中疑慮重重,比如,洞口設(shè)計得是否隱蔽,不隱蔽會被發(fā)現(xiàn),過于隱蔽不利于逃跑;捕獲的食物是否集中放置,集中也好,分散也罷,似乎都易導(dǎo)致危險誕生;在小說最后,“曲曲”聲一度使它心煩意亂,但它一直在思考著對策,并付諸行動。面對假想敵,它不但不妥協(xié),相反內(nèi)心的斗爭意識被反復(fù)激起,展示了絕不屈服的不可摧毀性。“假如現(xiàn)在它真的來了……有一瞬間他屁股正好對著我的臉兒,假如這一切真的發(fā)生,我就會像瘋了一般,不顧一切地從后面向它撲過去,把他咬個稀巴,咬成一塊塊,撕得粉碎,喝干它的血,并立即把它的尸骸拖到別的獵獲物當(dāng)中?!痹谶@里,卡夫卡把弱者為了生存而拼搏的過程描繪得淋漓盡致。盡管小動物只能潛伏地下,處于弱勢地位,但它憑借自身的強力意志,積極主動地反抗莫名的惡勢力摧毀者,不失為被摧毀者的英雄本色。
從精神層面來看,小說以自敘自白的方式展開整個情節(jié),第一人稱的使用既增強了真實性,又混淆了讀者的視野——這些富有理性與思辨的意識流究竟出自小動物本身,抑或作者本人?答案無從得知。在文本中,作者這樣透視了小動物的心理,“從事這樣一項工程,我只憑我的額頭,我沒日沒夜連續(xù)成千成萬次地用額頭撞擊土層,假如我撞得額頭流血,我就高興,因為這就表明墻壁開始堅固了,我用這種方式當(dāng)之無愧地得到了這個城堡?!薄拔液偷囟聪嘁罏槊瓫]有任何力量能夠把我們永遠分開?!毙游镆曃C四伏的地下王國為心靈的凈土、精神的家園,誓死捍衛(wèi)地洞的安全。相似的是,卡夫卡也以弱者形象自稱,但他又憑借“不可摧毀的東西”同外界斗爭,視寫作為信仰,在孤獨中用寫作建立起堅實的萬里長城。同樣,卡夫卡為了捍衛(wèi)他視之為信仰的寫作,曾在信件中表達了他對地洞生活的渴望??ǚ蚩▽⑿游锼茉斐伞叭醯挠⑿邸毙蜗螅游镉忠杂啦环艞壍木裾凵淞丝ǚ蚩ㄉ砩想y以覺察的強者的氣息和精神。從精神層面來看,兩者身上都閃現(xiàn)著超人的影子。
當(dāng)然,外界對《地洞》的解讀可謂見仁見智。面對卡夫卡的肖像,我們總意識到他的弱者身份,卻忘了身體高大、目光炯炯有神的卡夫卡身上亦散發(fā)著強者之光與英雄本色。
參考文獻:
[1][2]曾艷兵.“超人”與“弱者”——卡夫卡與尼采[J].天津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5(3).
[3] 尚愛萍.現(xiàn)代人的困惑與憂慮——解讀《地洞》的啟示[J].呼倫貝爾學(xué)院學(xué)報,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