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盈
最近十幾年來,語文中考閱讀題占分比例稍居作文之后,而且閱讀材料除了一個文言文是課內(nèi)的,其余三個都是課外的。特別是從2014年起,我們寧波地區(qū)語文考試分值增加到150分,作文60分,閱讀56分左右。這么看來閱讀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大題目啊,要是閱讀題得分率不高,也就意味著語文考砸了,直接影響升學。所以我們對閱讀能力的訓練提高很是重視,千方百計地有針對性地盡其所能地讓學生訓練,但是因為中考現(xiàn)代文不考教材內(nèi)的課文,都是選取課外材料,這36分的現(xiàn)代文閱讀考分,有相當一部分老師認為既然考課外的材料,那么我對課內(nèi)的文章分析導讀就淡化了,一筆帶過。試想選入我們教材的課文,哪一篇不是文質(zhì)兼美的好文章,怎么能一看了之,一筆帶過呢?
下面我以中考概率最大的小說為例,談談感悟了課本中的小說,夯實了有關小說知識的基礎,出什么樣的中考題都能得心應手地做好。
考點涵析:1,分析小說的人物性格特征。2,感悟小說的人物形象。3,概括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4,拓展小說情節(jié)。5,歸納小說主旨。6,分析環(huán)境描寫。
以上這六個考點,我把它們放到分析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里,不僅知識點能落實,而且讓學生能深深地感悟到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了解當時社會面貌,理解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同時也能掌握小說這種文學樣式的基本知識。
我先拋出一個問題:到文章結束時,孔乙己是死了還仍然活著。同學們不得不深入研讀文本,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就分成了兩派。然后讓他們從課本中找到依據(jù),找到一處,分析挖掘一處,有的同學一針見血,挖掘得淋漓盡致,使聽的同學心服口服,也懂得了文字背后還可隱藏著這么多的內(nèi)容。在學生們的爭論中,不經(jīng)意間也拓展了小說情節(jié)。然后再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出場前的第一節(jié)敘述性的介紹中讀出了什么?點撥后明白:作者刻意渲染了酒店顧客中“短衣幫”與“穿長衫”的兩大社會群體,實際上是為下文孔乙己“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的獨特形象作鋪墊。
通過分析課內(nèi)作品,鏈接到中考,中考中涉及到的小說或片段不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現(xiàn)上通過人物某一動作或行動片段,閃現(xiàn)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緒、意識、思想和人物命運的某一點細微特征。運用特寫,顯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給讀者留下一個鮮明突出的印象,于細微處見精神。或只寫一個人物的小凸面,或只寫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寫人物情緒上的一絲變化,或?qū)懭宋锼枷胍庾R上的一點升華,或?qū)懭宋锩\的一次小小撞擊。
當我們把欣賞的重點放在人物形象上時,環(huán)境與情節(jié)就成為賞析人物形象的依據(jù)。
1、從分析環(huán)境入手,探究人物命運與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會原因。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通過包括歷史背景、時代氣氛、人物關系、人情風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總而言之即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兩個方面。自然環(huán)境有時對人物的命運也有影響,但真正決定人物命運的往往主要是社會環(huán)境。
2、從分析情節(jié)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情節(jié)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情節(jié)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沖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關系、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在情節(jié)的展開中,通過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tài),再現(xiàn)活生生的鮮明個性。
通過課文《孔乙己》的分析,結合有關的中考知識點的鏈接,再來分析課內(nèi)文章,像《變色龍》《熱愛生命》……學生就會自主分析了,這樣感悟了課本中的經(jīng)典例子,夯實了基礎,做中考課外閱讀題自然也就得心應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