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
高二適先生是20世紀一位書法大家,更是一位以錚錚風骨名垂青史的文人、學者。2015年5月13日,他的書法遺作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我因另有活動在山西而未能參加,回京后,特專程到美術館拜觀了展覽,并深深被老人家的作品所感動。有話在胸,如骨鯁于喉,不吐不快。
我以為高二適先生,是當代書法家內(nèi),用自己的詩文,并通過書法的形式,完美展現(xiàn)其人格精神和文人風骨的杰出代表。他的書法風格及其形成過程,極具美學解讀的意義,而且對當今書法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的啟迪和借鑒意義。
高二適先生的文人風骨是有口皆碑的。1965年,郭沫若發(fā)表《由王謝墓志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zhèn)巍贰模岢觥短m亭序》為唐人偽造的觀點,高二適先生第一個站出來對郭論進行公開的反駁和批評,由此引發(fā)一場持久且影響巨大的蘭亭論辯。按當時大背景,郭是文壇領袖,學術權威,而高二適先生卻是華東水利學院一個退休在家的普通教師。身份地位之差,可謂懸殊。時至今天,有關《蘭亭》論辯的基本結論早已塵埃落定,許多的歷史事實和大量的學術文章已經(jīng)證明,當年的高二適先生,雖然勢單力薄,甚至他與郭沫若的第二篇駁論文章《蘭亭序真?zhèn)蔚脑亳g議》都未能在生前發(fā)表(此文l982年發(fā)表于《書法研究》),但他站在真理的一邊。由此可見,高二適先生書法眼界的高明,也足見他不畏權威、敢于直面真理的文人風骨。
文人風骨與氣節(jié),是一個文人安身立命之本,但在現(xiàn)實社會中,也是文人經(jīng)受歷練和考驗最為嚴峻的地方。很多時候,文人往往因現(xiàn)實的誘惑或壓力而丟失個人氣節(jié),和光同塵。高二適先生在《蘭亭》論辯中表現(xiàn)出來的文人風骨,為當今文人做出了典范。拜觀高二適先生遺作,我發(fā)現(xiàn)這種文人風骨,非常一致地反映在他的詩文書法之中,尤其他那不拘成法,生新倔敖、變化多端而風骨粼粼的書法,正是他胸中情懷和個性風格的集中體現(xiàn)。
高二適先生是詩學高手。他二十多歲即喜陳師道詩,學之既久后上追黃庭堅、杜甫,于江西詩派三位宗師用功達40年。他讀《山谷詩集》“每夜闌燈昏,輒放聲吟哦不休”。他甚至曾經(jīng)產(chǎn)生“思以一手,重振江西”的愿望。高二適詩風沉雄渾樸、氣象高古而風骨嶙峋。如其《同丁浩夫游玄武湖過林散之寓齋詩以自怡悅不寄元》一首云:“仲任對作誰能會,與汝同游咀詰盤。厭座黃花添麴蘗,填坑文不勝漪瀾。武侯分有出師表,煙客終非據(jù)馬鞍。老矣若為教獻頌,只宜佳日一憑欄。”先生教人學詩謂:“當先熟讀杜韓,繼之以山谷、后山,才能立根柢。還有詩外功夫。然非畢三十年功能不克就。再,君子無一朝之憂而有終身之患。服堯舜之道,有顏曾之行,斯乃可為今之詩圣也已?!庇纱丝梢娖溆谠妼W取境之高遠。高二適先生詩學內(nèi)涵豐富,筆者目前所獵尚少,有志于此者當可作更加具體的探究。
高二適先生是一位對書法有著精深見解,并形成獨立觀念的大家。他“幼承先人余業(yè),篤嗜臨池,然草書無法,心中疚之。盤礴奇憂,不得已乃日取《唐本十七帖》《澄清堂帖》《淳化閣帖》及《淳熙秘閣續(xù)帖》之初本,初臨鐘太傅,繼乃專攻右軍,習之既久,遂得稍悟真草之書,非由草隸隸篆入門,不能得其正軌焉”。他數(shù)十年專致于草書的創(chuàng)作與研究。并對草書源頭的章草一體,情有獨鐘,廣取資料,深加考究,著為《新定急就章及考證》一書。高二適草書結字奇崛,不落俗套,有時幾近荒誕怪異,而細審之,皆合法度,所以往往令人嘆賞不已。其用筆出入“二王”,尤于獻之筆法得爽利秀俊之美,而其章法布局、氣息神韻則于明賢,尤其宋克草書得滋養(yǎng)為多。高二適主張草書必兼章草之意,方為上乘,故其所作,多帶以側勢行筆,追求“要使人看不出鉤啄裹勒之勢”。觀高二適草書,有一股曲折蚤動、奔突不安之氣,結字與線條也往往不循常軌,而給人以生新奇崛、卓爾不群之感。高二適說:“凡書要有犖確不平之氣。”“得一拙字,斯為盡矣?!笨梢?,他的書風是其審美思想的體現(xiàn)。
個性化的書法審美理念,是在自然審美理念基礎上發(fā)展演變而成的一種創(chuàng)作思維方式。此種模式,自宋代以來最為盛行,而其代表人物首推“自成一家”說的倡導和踐行者北宋大家黃庭堅。(有關書法創(chuàng)作審美模式的分類,參見拙著《書法創(chuàng)作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縱觀宋以后個性化審美創(chuàng)作,實際上存在著層次深淺和境界高下的區(qū)別。一部分作者,為了追求個人風格的獨立,往往僅在筆墨形式上進行創(chuàng)意構思,很少顧及形式所包含的精神因素和文化內(nèi)質。這方面的例子如宋徽宗的瘦金體、清鄭板橋的六分半書、金農(nóng)的漆書等都是。另一部分作者,則往往深入書法形式的內(nèi)核,從筆墨所表現(xiàn)的格調(diào)、情趣以及深層次的文藝思想、人文品格以及審美理想上,通過深入前人書法經(jīng)典,從中汲取營養(yǎng)的途徑,營造自己的個性風格。這方面的例子很多,蘇東坡、黃庭堅以下,歷代書法造詣較高,具有重要影響的書法家,多屬于這種類型。很明顯,前一類個性風格的作品往往有較強的視覺特征,但這種特征,總是以其程式化、工藝性為手段,其代價則是作品往往比較膚淺,習氣很重,其審美效果遠不如后一類來得豐富而深刻。高二適先生的書法顯然屬于后面一類。所以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美學解讀意義。筆者以為,高先生的書法是其清剛瘦硬的人生風骨的典型體現(xiàn),而其內(nèi)核則是其精神的豐富、倔敖,也很曲折地反映了他所處時代一位傳統(tǒng)文人的思想糾結和人文關懷。 考察高二適先生的生平可知,他1958年(56歲)因病由華東水利學院退職,此后便沒有再回單位工作,直到1977年(75歲)去世,一直賦閑在家。眾所周知,高先生賦閑在家的20年,正是中國社會政治發(fā)生劇烈動蕩,中國文人經(jīng)歷殘酷迫害、打擊的特殊時期。高二適先生恰好是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得以“自在身”而潛心詩書,成就自己的藝術人生。有一個現(xiàn)象值得注意:高二適先生存世作品,絕大多數(shù)為師友親人之間的私交往來信札、詩歌酬唱之作,還有就是大量的讀書批注、題跋、著作手稿等,中堂、對聯(lián)之類用于公開展示的作品相對較少。這實際上是高二適先生在那個特殊年代潛心于書法及相關學問的極好見證,也是反映其思想情懷、藝術見解和書法造詣的第一手材料。目前這些材料尚未全面、系統(tǒng)地整理出版,故筆者無從知其詳情。但僅憑這次展覽和筆者手中的《二十世紀書法經(jīng)典高二適卷>(河北、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亦可看出,高先生的書法不僅立意很高,而且經(jīng)過數(shù)十年潛心鉆研,在廣泛臨習古人的基礎上,根據(jù)自身的藝術理念和審美趣向,最終形成具有生命意識的個性化書法風格。
與其詩學思想相統(tǒng)一,高二適的書法審美理想追求瘦勁樸拙,強調(diào)氣格、法度,反對媚俗。他在自跋臨《閣帖》王獻之書后云:“作獻之草,不宜肥重,此為第一要著?!薄皩W小王,筆跡稍輕快,乃與右軍近也?!薄按罅罟P法是篆理,此右軍似不逮也。”又他在臨宋克草書后跋云:“筆力馳驟,力大于身,吾只于此見之耳。”“大草要有赫怒之氣,如虎如貔如熊?!薄傲觊L夏臨此,專取其瘦勁一派?!庇制浒纤R《升元帖》云:“書法無俊秀之氣,不得謂為藝事,能于細致中求莽放尤難?!蓖高^這些言論,我們便能理解高二適特殊的書法風格,決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他不像當今某些書家那樣的筆墨游戲,不是簡單的形式制作,而是一種具有美學根柢的書法審美追求。
處身“文革”期間的文人有太多的無奈和心靈傷痛,高二適先生隱退之后,可謂“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但他是一位具有剛毅正氣,存生死大節(jié)的文人,所以對時風對政治不可能漠不關心。筆者以為,這也是他特殊書風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這里不妨從他的詩作中略窺此中消息:
坐臥百王吾未堪,別懷惆悵老吾蠶。
將詩欲問陶貞自,已蠹書魚莫縱橫。
——《為訊蘭書七絕》
雪中送炭戴居士,暖得直身窮孟郊。
天下英豪尤好事,老人孤淚塞寒濤。
——《辰年寒雪中作》其一
瓠落聲名往復還,讀書識字每相關。
南竽濫吹堪搔首,莊夢藏身好駐顏。
我巳塵埃如野馬,君真綽約比神仙。
楊州盡有二分月,余恨迷迷待子閑。
——《贈陶白》
湘娥清麗美人歌,那比巫陽云雨多。
楚澤含愁情僭惻,長洲搴莽淚滂沱。
澧蘭沅苣思無既,鬢拂釵橫鏡未磨。
日晚蒼梧云外宿,恍疑叫舜影婆娑。
——《寫似》
書為心畫,詩為心聲。通過上面詩作中諸如“惆悵”“孤淚”“恨迷迷”“淚滂沱”等字眼,以及“老吾蠶”“窮孟郊”“天下英豪”“南竽”“莊夢”“舜”及“陶貞白”(陶弘景)等人物形象,我們不難想見作者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那種糾結、無奈乃至憤懣心理。由此便更深一層地理解高二適特殊書風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而這也是中國書法藝術最為深刻和奧妙之處。古往今來,進入這一境界的書法家總是絕對少數(shù)。高二適先生在那樣一個文化被顛覆的年代,以其特殊的心力和數(shù)十年執(zhí)著的追求而臻此境,實在令人景仰不已。
高二適先生博覽群書,詩書之外,于經(jīng)史之學也有獨到見解。而這無疑也是滋養(yǎng)其書法,使之成為卓爾大家的必要條件。他曾說:“作字如只恃一副本領,而無隨時、隨地、隨人變化轉換之功,終非大家數(shù)也!”(題唐高宗書《大唐紀功頌>)而他在《杜詩鏡銓》題注中則寫道:
史遷之文,右軍之書、杜陵之詩是也。而杜詩造法亦與史記、王書同具一幅機杼,轉動回旋,強弱高下,無施而不可:而杜子聲律之上,尤覺從容閑暇。雖史遷文章,奇傲不可盡與杜之五七言為比擬,然凡羲之書帖諸筆法,則杜律無不盡收之也。
能于書法、詩歌、歷史,在人文精神的層面發(fā)表如此深刻見解的高二適先生,難怪他的書法那樣驍驍不群,那樣孤傲不馴,我從他的作品中讀到了他的心靈,并為之感動,為之慨然?;匾暜敶鷷▌?chuàng)作,營營茍且于形式筆墨之中,曾不知書法大道乃在審美境界的提升,乃在人文修養(yǎng)的練達,乃在人格精神的不朽。有關高二適先生的書法評論目前還不算很多,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越來越加深對高二適書法的理解和推重,因為他的書法對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提升境界、提高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啟迪意義。